APP下载

安宁区农资市场监管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12-06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资备案农药

俞 霞

(安宁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兰州 730070)

1 农资市场监管主要做法

1.1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推进合法合规有序经营

为更加有效地监管农资市场,维护农资经营秩序,进一步促进农资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监管部门督促各经营企业门店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网上备案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市场检查记录制度、承诺书制度等),把制度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打造规范化的高水平市场。

1.2 开展农药监管,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

在农药监管方面,依据《甘肃省农药经营许可审查表》,逐条逐项对旧农药经营许可证到期和新申请农药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查,通过书面审查和实地核查的方式,审核发放农药经营许可证,坚决杜绝无证经营现象。督促经营户开展备案,上市销售的所有农药产品必须取得备案书方可上市销售,此举大大提高了经营户遵纪守法意识。近年引进了农资管家电子系统,建立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店铺主体信息、进销货台账、备案信息、诚信档案、农药品种信息、销售量、库存等项目一目了然,为农药追溯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1.3 开展种子监管,确保高质量的农业投入品流通

严格开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前期审核工作,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相关程序和标准,进行材料核查、实地勘察。根据《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中“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者受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的须在中国种业信息网上注册备案”的相关规定,监管部门严格审核网上备案工作,备案审核通过以后发放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表。每年审核种子备案一百批次以上,备案品种一千个左右。执法人员上门发放种子备案材料、手把手现场指导网上备案,确保市场流通的是备案通过的种子。同时督促经营单位健全档案记载,详细纪录种子来源、去向,逐步实现种子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

1.4 开展执法检查,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如实记录有关信息,做到公开、公正执法。不定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将拉网式检查和重点抽查结合起来,将日常管理和突击检查结合起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现象。市场检查记录本详细记载每次检查情况,对每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回头看,对存在问题的重点监管。

农药检查农药产品的登记证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存在无证生产、一证多用、冒用套用登记证号违法行为;标签标注是否合法规范,是否擅自扩大标签内容;详查农药成分,坚决查处生产经营违禁添加高毒农药和有效成分不足等违法行为;电子管家台帐是否进行了全面及时记载;无资质单位是否有违规销售情况;是否有超范围经营高毒禁限农药行为。

1.5 建立红黑榜制度,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为了倡导诚实守信、守法经营,发挥模范典型的带头作用,开展了红黑榜评选予以公示。通过评选活动督促企业积极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促进了市场健康发展。

1.6 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农资人员和消费者法律意识

每年在春耕备耕、“3·15”消费者权益日、法制宣传日、质量安全宣传周、重点节假日等各种时期,深入市场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行业知识宣传,采用悬挂横幅、开设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向从业人员发放《无公害蔬菜生产推荐使用农药名单》《农药的毒性分类与安全使用》《农民购种注意事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材料》等宣传材料,督促农资经营户把好源头关,对群众的咨询,执法人员耐心细致地进行答疑解惑。

监管部门每年邀请省、市的种子、植保、农药专家为农资从业人员和种植户授课,讲授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农资标签规范、病虫害防治技术、农药科学使用知识及真假农资辨别等相关知识,督促农资从业人员提高法律认识和安全认知,提醒种植户科学合理使用农资。通过宣传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从业人员守法诚信意识和消费者维权意识、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了群众识假辩假能力,营造了支农护农、打假扶优的良好社会氛围。

2 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执法人员能力有待加强

就目前人员队伍来看,执法人员偏少,执法力度不足,还需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执法能力。执法装备不足,依托先进科技手段不足,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与效率。

2.2 从业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个别从业人员有侥幸心理。

2.3 农资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推进

企业重视力度不够,存在个别农资产品台账录入不及时,不详细,电子化、信息化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得到发挥和体现。

3 对策及建议

3.1 强化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水平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效能、独立执法的监管队伍,组织监管人员多学习先进的模式和做法,多和服务对象沟通交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做到监管无漏洞,无死角,让制假者售假者无机可乘,让假冒伪劣农资、高毒高残留禁限农药无藏身之处,执法者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加强法律法规及农资知识宣传培训

通过室内授课和室外观摩等形式开展多种类型的宣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法律水平和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增强与农业生产工作的衔接力度,同时提高农民的识假辨假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3.3 完善追溯体系建设

督促农资经营者一个规格备一次案,一个批次备一次案,按时记载种子进销货台账和农资管家系统,全面详实记载农资流向,逐步实现可追溯管理。

3.4 完善诚信体系建设

与工商、公安部门加强合作,发挥联动作用,协同作战,坚决曝光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典型案件,震慑不法分子,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农资市场监管作为农业生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责任重大。要在监管人员、从业人员的努力和支持下,强化执法监督,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必将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农资备案农药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阳泉:宣传推广 农资打假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让备案审查制度全面“动起来”
备案审查制度的二元性分析
我省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