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倾城之恋》爱情包裹下的人性

2021-07-14陈文颖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范柳原倾城之恋白流苏

陈文颖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有人说,范柳原是崇尚朗月清风般爱情的男子,因一直未找到精神伴侣,所以风流成性情有可原:“在我看来他的第一可贵之处便在于他的真爱观。”“然而在纵情声色的外表之下,他又是一个孤独地寻找真爱的人,有着更为宽广的思想深度,表面看似无情,实际上是对于‘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古典爱情故事心向往之”。虽然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所做的种种表面与这些评价相悖,但究其本原,范柳原是一个和白流苏同样悲情的人物,但囿于种种原因,痛苦的两人并未成为彼此最终的良人。在这样一段东西碰撞的感情纠缠中,从其背后的人性入手,无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范白两人进行剖析。

在书中,当香港战火纷飞时,张爱玲将镜头缩小到极细微处,为我们呈现出一对在战时拥抱着彼此互相取暖的恋人。范柳原到底怎样对待感情?范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两人是否产生过爱情?这种矛盾感情的原因是什么?以那场战争为时间节点,我们进行如下探析。

一、战前的暧昧

不难发现,故事的两个主人公从始至终地位都悬殊很大,但范柳原从未自视清高,而将寻找爱情的精神伴侣作为最深层次的目标。白流苏是中国传统旧家庭的女子,她与丈夫离婚、被娘家人排挤;她无钱无权、美得平凡,没有受过教育,既有中国传统女子“逆来顺受”的气质,又精通算计,与老派女子有不同之处。而范柳原作为一个海外留学归国的多金花花公子,与白流苏的差异不只是在身份地位上,更多在思想上,尤其是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完全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鲜明对立。长期混迹在女子之间的范柳原不缺少寻找爱情或精神伴侣的机会。在各种女子中间,他选择了自己内心对东方女性的向往——白流苏。

白流苏美吗?作者在书中几次提到她的美貌: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小得可爱的脸。她美,但并未达到倾国倾城的程度,只是与外国女子、善交际的女子相比,她美得更东方、含蓄,或者说与范柳原心中的伴侣有契合之处。如果说白的外貌吸引到了范,不如说是范半开玩笑的说辞:吸引自己的是白身上展现出的中国传统女子逆来顺受的气质。范柳原在白流苏面前多次表达自己对崇高爱情、精神伴侣的追求,看似时时表现自己的优越感,突出自己所居的主导地位,实际这些说出来“高洁”的追求正是范柳原所念所想。比如两人第一次走到墙根下范与白的表白,全是我要你懂我、我要你原谅我、我要你爱我,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是自负,而是无法自我解救的痛苦。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范柳原其实也在要求白流苏去懂自己,却没有考虑过两人之间相隔的种种因素,在全然不明确表达自我的前提下寻求完全的理解,不免有些过于虚幻。我们不如先来明确“精神伴侣”的定义:精神伴侣是形容情感或灵魂上相匹配的情人,两人可以深入对方内心,在关系相对平等的基础上有一致的价值观。倘若置于一段在社会关系基础上的正常感情中,不论是否合适,这种全然的要求性话语就与范柳原想要寻求的“精神伴侣”有冲突之处。换言之,诚然范柳原的这种思想与社会背景及自身性格、家庭有关,但如果在范柳原心中,精神伴侣的意义仅是一方的付出并加以理解,且处于不平等的地位,那他所追求的“精神伴侣”是否为“精神伴侣”有待商榷,其寻找精神伴侣的诚意也有待考量。反之,假设在这一时代以这样的态度为前提寻找顺从自己的至善至美者,恐怕也是难上加难。

其实,范明晰白所处的环境,同时也明白她这样与自己相处内心的算计。但范在知晓白所处情境的情况下,反而利用对方的心理与客观环境为自己制造单方面灰心后不负责任的说辞。白初到香港时,范处处表现自己的绅士风度,不从暧昧关系向前迈出半步,这是范的西方“先恋后婚”的爱情观在起作用,但却从未考虑过在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此番举动是否会将白置于两难境地。在与爱人的日常相处中,男女双方一定要有相对平等的付出才能维持基本的关系;且无论处在多大的痛苦之中,真正爱对方的人不会多次不为对方着想,使对方陷入两难境地。也可以说,范柳原也许是爱白流苏的,但这种爱首先必须建立在自我感官的基础之上。

二、战争之时的爱情与战争后的生活

那么范白一直都是利己主义者吗?战事发生时范柳原赶回去救白流苏又如何理解?

为什么去救?单单将其概括为由孤独引起的怜悯似乎太过牵强。战事发生时,范柳原的“相思病”恐怕不能不说是真切的,虽然总还是夹杂着自我孤独的情绪、在恶劣环境下对过去的美化等原因,但这种不纯粹感情的本质也应归为爱情。在白流苏一方,她忧心范柳原的生命安全,“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从表面来看,两人还未成夫妻就克服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定律,这可以证明两人在此时产生过爱情,可以概括为两人患难“生”真情。

战争等突发事件总是能够将人引向两个极端:一方是完全的自私自利,以保全自我生命为基准;另一方是从对比中得知过去的美好,变得真诚细腻。但在范白之间,我们很难将这两个极端分开进行剖析。战事发生时,范冒着危险救白,白想念着范。但两人看似真诚的背后,其实更多是出于个人的考虑。范是否在遇战事后从一开始就一心一意心挂恋人,想冲出去救白?根据其之前之后的所想与个人性格进行推断,这种几率小之又小。当然人的本性使其在遇到困难时直觉是保护自己,这无可非议,范柳原开始最可能的是先忧心自己的生命,继而在无限放大的等待过程中思及自己感性的需求,想到不远处的白流苏,这个刚让自己失望、重回痛苦之境的女子。如果不考虑故事的发展,单将此时房子极端条件下——比如范柳原的船没有毁坏,但已得知香港发生了战事;白现在深陷战争腹地,进入此地随时都有性命之忧;范被困在相对安全的旅馆中,身边有更适合相处的中国古典女子……恐怕范柳原在这一系列情境下更多偏向不去救白。转而看白流苏,在那幢房子里想到范,因为自己早已无路可走,虽然不认为憧憬有用处、会实现,但无论是否身处战事环境中,范都是白唯一的救命稻草;她担忧范柳原,但这种担忧是害怕范死去自己的未来会更加无望渺茫。在范将白接到旅馆后,流苏懊恼柳原在身边,将两人的处境理解为“一个人仿佛有了两个身体”。但这是建立在这样的心理之上:“他若是死了,若是残废了,她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无论何时,白流苏心中的第一位,也永远是自己。

战争结束后,范白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经历了一段平淡真实的生活,最终范柳原决定与白流苏结婚,婚后白流苏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范柳原名义上的妻子。但此时的白流苏与开始极力接近范柳原的白流苏相比,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之前从未想过的爱情之念在白不自知的无意识状态下悄然萌发:柳原将婚前恋爱的种种交付给其他女人,在白流苏的理性认知中,妻的处境本该如此。只是自得之中,“流苏还是有点惆怅”。

三、深层的人性

作品中之所以会产生两人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是表面爱情下包裹的人性,也即人的本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同时拥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而自然与社会在某些方面的对立,即范白两人在整个故事中情节冲突与矛盾的根源所在。一方面,由社会关系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二人相互联系,在战争发生之时互相慰藉;另一方面,偏于“利己主义”的思想无处不渗透、贯穿整部作品二人细腻的心路历程。

《倾城之恋》是以白流苏的视角展开情节的,在这段感情中,双方都工于心计,却都你情我愿。我们并不能责怪哪一方做得更无理无情,范白都是爱自己胜过爱对方的人,或因习惯而自私,或因不得已而必须自私。想来,白流苏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假设没有中间那场战事,白的命运也许不会比现在更好,也许不会比现在更差。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让两颗自私的心靠在一起寻找慰藉,在宏大的战争背景下,尚能容得一对平淡的人。最后,白如愿成为范法律上的妻子,只是有时也会生出一些难言的悲苦。谁不憧憬物质与财富双双获得的爱情与婚姻?只是现实本如此,不如安于世俗,聊以自慰,安然度过余生。

猜你喜欢

范柳原倾城之恋白流苏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
倾城之恋
——张爱玲认为的真正的爱情
你若懂得,我便不再孤独
《倾城之恋》:掀开传奇的华丽之袍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中隐喻的认知探析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论《倾城之恋》中的悲与喜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