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护理干预联合疼痛护理管理对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①
2021-07-13周硕果
周硕果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疼痛是因机体受创而产生的极其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1]。疼痛在创伤骨科中通常为主诉之一,创伤骨科类疾病多为疼痛水平极高的病症,在诊疗和康复过程中十分考验患者的耐受力[2]。四肢骨折患者多合并神经系统损伤,致使患者精神焦虑,从而影响康复效果和速度,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疼痛还会引起患者体内内源物质释放,进而使患者产生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恶性呕吐等症状,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传统骨折护理干预多偏重于创伤的诊治及避免术后肢体损伤及功能恢复,却忽视了患者的疼痛和负面心理影响[3]。因此,在四肢骨折患者诊疗及康复过程中给予给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及疼痛管理十分重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模式,使患者身心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护理与重视。故本研究旨在探讨5E护理干预联合疼痛护理管理对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08~2020-08于本院住院诊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98例,其中男108例,女90例;年龄19~61岁,平均(43.26±5.38)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95例,下肢骨折103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疼痛教育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5E护理干预联合疼痛护理管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1)无慢性疼痛病史;(2)意识状态正常、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肾等功能缺失者;(2)合并感染及骨骼疾病者;(3)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所有病例均资料完备,且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99,n(%)]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诊疗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体位护理、体征监测及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5E护理干预联合疼痛护理管理进行干预,5E护理即5E健康教育法干预[4],其内容包括鼓励(encourage)、教育(education)、运动(exercise)、工作(employment)、评估(evaluation)5个环节,在这个基础上联合疼痛管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教育(Education):由经验丰富的骨科医师、康复科医师、护理人员及疼痛专科护士一同构建疼痛管理团队。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并依照患者病情及时进行调整;患者入院2h内了解患者疼痛认知程度,做好相应的疼痛评估且及时记录,记录涵盖用药、不良反应、疼痛时间、原因、部位与形式等,以此作为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5]。并依照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关疼痛教育,纠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与诊疗的错误认知,强调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可行性;(2)鼓励(Encourage):四肢骨折患者通常存在焦急、抑郁等负面情绪,责任护士应及时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多鼓励患者,协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通过社交与病友互相分享康复经验,并适当采取沟通、按摩及音乐疗法等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预防患者因心理负担导致的疼痛水平加重;(3)运动(Exercise):在患者术后各指标处于稳定状态后,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并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此时配合医师强化疼痛教育,消除其抵触心理。在康复训练时根据患者疼痛主诉进行疼痛评估及记录;(4)工作(Employment):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简单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穿衣、洗漱等,并将训练和生活相结合,患者在能力允许范围内能适当参与社会工作,令患者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增强康复信心。(5)评估(Evaluation):疼痛管理团队每日在患者主诉疼痛时进行一次疼痛评估,若>5分则需及时向医师反应,并进行相应的镇痛处理,依据评估结果及时对患者康复训练进行调整修[6]。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7]评分,分别对患者术前1d、手术当天、术后1d、术后3d及出院时的疼痛程度使用NRS进行疼痛评估,疼痛程度与分数成正比,分数愈高则代表疼痛程度愈高。
1.3.2 康复效果
分别在术前与术后14d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使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8]进行康复评估,满分126分,共18项,每项1~7分,机体功能独立性和分数成正比,分数越高代表机体功能独立性越强。
1.3.3 疼痛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主调研设计的诊疗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段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N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FIM评分比较
术后14d两组患者FIM评分均显著提高,表明患者机体功能独立性均得到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FIM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96%,相比于对照组的67.68%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对比 [n=99,n(%)]
3 讨论
近年来,在临床中继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后,疼痛已被当做“第五生命特征”进行评估。疼痛不光会给患者生理上带来不适,其对于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同样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的不断下降[9]。疼痛症状在骨科临床中是最为显著的疾病类型,且为常规骨科疾病中的首发及共有症状。因患者诊疗时期较长、疼痛水平较高且康复速度慢,且术后持久的疼痛加之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相互影响,将极大威胁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10]。此外,有研究[11]表明,骨折患者围术期间机体免疫力与心理状态紧密相关,负面情绪与更高程度的炎症相关,其预示着糟糕的健康状况。炎症是机体对感染及组织损伤等免疫反应的一部分,慢性炎症会诱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而因围术期间疼痛所致的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的加重,将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导致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影响患者生命。故在骨折患者围术期间,给予患者护理及疼痛管理是预防与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
疼痛管理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存在关键作用及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据调查[12],在我国绝大部分医护人员都会优先处理患者原发创伤,而不是疼痛管理;而发达国家中90%以上的急性创伤患者在诊疗会优先给予患者镇痛处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医护人员担心不良反应的发生及用药后症状变化导致的误诊及漏诊,故不恰当的镇痛方式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13]。传统护理中护理人员仅仅是简单、被动地进行护理,而绝大多数患者对疼痛知识知之甚少,从而造成患者在行为与态度上过度消极,对患者的诊疗及康复极为不利[14]。疼痛管理模式地进行对护理人员有严苛的要求,护理人员需及时给患者进行正确的疼痛评估、普及疼痛知识、制定好护理方案、主动观察患者精神及心理变化、强化安全用药指导、保障环境舒适、强化患者心理疏导、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安排。本研究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5E护理干预联合疼痛护理管理,从入院开始便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疼痛教育,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疼痛程度以及减少不良情绪。通过疼痛知识教育及认知评估,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强化了患者对抗病痛的信心,同时也促进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护理诊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术后1d,患者于医护人员监护下,可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期间通过患者主诉来调整疼痛管理方式;术后3d到出院时,患者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疼痛管理,身心均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有研究结果[15]表明,患者疼痛程度与护理方式存在紧密联系,患者通过疼痛管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围术期间疼痛程度,对患者的诊疗及康复十分有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疼痛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NRS评分愈高则表示疼痛程度愈强,故患者经5E护理干预联合疼痛护理管理相较于传统护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控更为明显,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还有研究[16]结果表明,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康复医师对患者建立康复训练计划。期间通过患者疼痛情况对疼痛管理进行调整,通过FIM评分对患者机体恢复情况进行评定,且患者术后FI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增长,优化了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4d两组患者FIM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而FIM分数愈高代表机体功能独立性愈强,表明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机体功能独立性均得到显著强化;术后14d观察组患者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患者经5E护理联合疼痛管理干预术后机体功能独立性相较于传统护理干预明显较强,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患者经5E护理联合疼痛护理管理干预疼痛得到有效减少,进而在康复训练中可更加高效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训练,达到早期康复的目标。本次研究还显示,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95.96%显著高于对照组67.68%(P<0.05),表明5E护理联合疼痛护理管理干预效果远超常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患者采取5E护理干预联合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增加镇痛效果,有益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疼痛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