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胃癌周围侵犯的临床意义①

2021-07-13云,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源脂肪组织灵敏度

周 云,史 峥

(1.鹤壁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鹤壁 458030;2.鹤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鹤壁 458030)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类型之一,病死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每年新发例数占到8.0%[1]。胃癌预后差,一般5年生存率不足30%,其预后与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胃壁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2]。手术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方法,其周围侵犯情况直接影响着胃癌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并能评价术后复发及患者预后程度。CT是当前检查胃癌分期的重要技术,能反映组织器官具体征象,有效鉴别病变程度,判断治疗效果。近年来,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能够提高时间分辨率,减少扫描剂量,同时测定碘剂量,反映含碘对比剂在组织器官、病灶的分布程度[3]。本研究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胃癌周围侵犯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患者男57例,女33例;年龄25~66岁,平均(45.18±6.90)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查;(2)心、肝、肾等脏器正常;(3)无碘剂禁忌证;(4)具备完整的手术病理活检、CT检查资料;(5)CT图像显示清晰;(6)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碘剂过敏;(2)肝肾不全者;(3)扫描参数差,无法清晰显示病灶;(4)研究期间退出者。

1.2 诊断方法

患者空腹检查,在诊断20min前,服用温水1000mL左右,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706,1mL:10mg)20mg,肌注。西门子炫速双源 CT。常规扫描:从膈顶开始扫描至肝脏下缘部位。增强扫描,扫描参数:A球:管电流为140kV,有效电流为126mAs,B球:管电压为100kV,有效电流为155mAs。同时融合形成平均加权的120kV图像。经右肘前静脉,取350mg/mL欧乃派克1.5mL/kg注射,4mL/s注射速率,随后以4mL/s注射速率注射20mL0.9%氯化钠溶液;延长25~30s行动脉期,65~70s行静脉期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仔细观察CT图像,并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判断。

病理检查:术中仔细标注胃癌周围切除的淋巴结,并根据CT结果对比术中淋巴结结果;术中获得脂肪组织后,仔细标注与胃癌的距离。淋巴结切除后以福尔马林固定,染色,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

数据测定:即将获得图像传至工作站后,统计淋巴结与脂肪组织碘浓度。计算转移区与正常区相应的能量CT值。计算图像最佳对比噪声比,获得感兴趣区(ROI),即为面积为0.8~1.2mm2的圆形形状,期间注意避开液化区域以及坏死区域。连续测量3个ROI值,主动脉ROI值连续测量2次,并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标准化碘浓度,即CT单能量70keV图像上测定。(2)比较脂肪侵犯组与未侵犯组患者的标准化碘浓度,即CT单能量70keV图像上测定。(3)测定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淋巴结、脂肪组织的诊断价值,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胃癌周围侵犯的检出情况

手术病理检查,90例胃癌患者总计淋巴结测定180枚,转移淋巴结104个(52例),占57.78%;非转移淋巴结76个(38例),占42.22%;脂肪组织侵犯36例,占40.0%;脂肪组织未侵犯54例,占60.0%。

2.2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胃癌周围侵犯的诊断价值

能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淋巴结诊断灵敏度86.54%、特异度92.11%,见表1。

表1 能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淋巴结诊断灵敏度、特异度

2.3 能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脂肪组织诊断价值

对脂肪组织诊断灵敏度96.11%、特异度94.44%,见表2。

表2 能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脂肪组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

2.4 比较淋巴结与脂肪组织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标准化碘浓度

淋巴结、脂肪组织转移组动脉期、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淋巴结与脂肪组织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标准化碘浓度比较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道主要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在临床发现后多进展至肿瘤中晚期,预后差,病死率高[4]。多排螺旋CT是检查胃癌的有效手段,依据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及强化情况,准确检出胃癌。但胃癌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扫描时,CT扫描有较多的辐射量,且具备的致癌风险受到人们重点关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应用,可获得虚拟平扫及增强图像,有效控制辐射剂量,该技术在机架内安装2个互相垂直的球管以及2套探测器,独立运行操作,利用高低管电压扫描获取的相应的原始数据,同双能后处理软件自动准确分离钙质及碘剂,进而获得理想的扫描图像[5]。

胃癌主要是经淋巴结转移或直接经脂肪组织蔓延,早期或进展期胃癌,均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彻底清除胃癌组织的侵犯组织,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若术中清楚过多的非转移淋巴结,或切除未侵犯的脂肪组织,均会破坏淋巴系统以及胃壁防御系统,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手术成功例数减少[6]。因此术前准确判断胃癌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确定是否存在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周围组织侵犯与否,均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起到积极重要意义。本组研究中,经病理检查相比,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查淋巴结转移检出率53.33%;脂肪组织侵犯率37.78%,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淋巴结诊断灵敏度86.54%、特异度92.11%,对脂肪组织诊断灵敏度96.11%、特异度94.44%。其结果与杜江华等[7]研究相一致,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胃癌周围组织侵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脂肪组织侵犯情况。

能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胃癌周围组织侵犯情况时,一般依据碘浓度情况准确反映淋巴结、脂肪组织的强化强度。通常该诊断技术能获得不同能级的数据、基物质密度值以及分布图,对病灶行多参数定量分析,以此准确鉴别转移病灶或非转移病灶。本组研究中,淋巴结、脂肪组织转移组动脉期、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能发现胃癌周围组织侵犯与未其侵犯组织的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可能是一般淋巴结或脂肪组织受到肿瘤侵犯后,其肿瘤细胞逐渐代替了原有的正常细胞,使周围组织结构改变,造成转移区对CT值的吸收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胃癌周围侵犯有积极意义,能确定胃癌是否有周围侵犯情况,为临床手术及预后提供准确信息。

猜你喜欢

双源脂肪组织灵敏度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头颈部CTA 及双源CT 灌注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双源CT与常规平扫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双源无轨电车遭遇尴尬
基于相对灵敏度分析的中型客车车架轻量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