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2021-07-13吴传清高坤许倩张冰倩张诗凝
吴传清 高坤 许倩 张冰倩 张诗凝
(1.武汉大学 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72;2.武汉大学 经济与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3.北京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制造业作为国家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将长江流域打造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撑带,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颁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2019年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万亿,在全国占比11.7%,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占比30.0%,已具备较为宏观的发展规模。长江中游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66家(其中江西23家、湖北22家、湖南21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11家(其中江西3家、湖北5家、湖南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其中湖北2家、湖南1家)。因此,研判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相关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30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重点研判全国尺度下、长江经济带尺度下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发展具备的比较优势。
一、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评价方法
2018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议上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1]。借鉴现有相关研究,评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既要体现经济总量和发展基础,也要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个方面发展水平[2~4]。基于此,从制造业综合质效(包括发展规模、增长速度、盈亏情况、发展要素)、创新发展(包括创新投入、创新水平、创新成果)、协调发展(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绿色发展(包括绿色生产、资源利用)、开放发展(包括国际贸易、外资引进、区域合作)、共享发展(主要为社会福利)等六个领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5~8],具体指标共计29个,其中正向指标24个,逆向指标5个(见表1)。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多层指标和多种因素构成,各一级指标下的具体指标数量不尽相同,不同领域的政策倾向也不尽相同,因此指标权重也各有所异。目前有关指标赋权的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根据经验判断各项指标的贡献程度,进而确定其指标权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数据包络方法DEA)和逐对比较法等。客观赋权法是根据一定规则,对实证材料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出各项权重系数,客观分配对应至各项指标,目前常用方法包括因子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等。此外,现有部分研究将以上方法进行组合,运用综合权重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构建诸如AHP法和熵权法组合等类型的综合集成赋权法。赋权方法是决定评价模型优劣的关键标准,也是区分不同评价方法的判断依据。为克服主观赋权法带来的主观随意性,客观评价不同空间尺度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兼顾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易操作性,本文采用熵权法对表1中各项三级指标进行赋权,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利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数据进行标准化。
对于正向指标:
Zi=(Xi-Xmin)/(Xmax-Xmin),i=1,2,…,n对于逆向指标:
Zi=(Xmax-Xi)/(Xmax-Xmin),i=1,2,…,n其中,Zi为数据标准化值,Xi为数据原始值,Xmax为原始数据组中最大值,Xmin为原始数据组中最小值。
之后,根据熵权法求各项具体指标客观权重,应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将29个评价指标值和权重系数“加总”为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值。记为:
其中xi为第i个省份的创新生态发展绩效评价值,J为具体指标数量,yij为标准化后的数据,wj为熵权法算出的权重[6]。
(二)数据来源
研究样本为全国30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囿于数据可得性,研究时间跨度为2012~2018年。相关指标数据均采集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以及中经网、EPS统计数据库。
二、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结果与分析
从长江经济带尺度看,沿线11省份中,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四川5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10名,表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占有显著的比较优势。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长久以来保持着技术的领先和对新技术的探索,合理规划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不断加强环境污染控制、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持续吸纳外资、扩大制造业企业产品出口,推动制造业企业就业、为员工创造福利。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中间地位,且2018年湖北、湖南、江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处于11省份中的7、8、9位(见表2)。
表2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从全国各省域尺度看,2018年,广东、江苏和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前3位,尤其广东和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其它地区,各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2018年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全国第12位,且排名在2012 ~ 2018年间逐步上升,由2012年第14位上升至2016年第13位,并于2018年上升至第12位,表明湖北省制造业发展严格贯彻和遵循“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2012年的0.158上升至2018年的0.198;江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则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增长幅度逐步增大,但排名在长江中游地区三省份中相对靠后,与制造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有关。
(一)综合质效水平
从长江经济带尺度看,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中有江苏、浙江、湖北和安徽4省制造业综合质效水平位于全国前10名,说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综合质效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制造业综合质效水平有一定差距,且这一差距从2016年起逐渐扩大。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有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份制造业综合质效水平位于长江经济带前5名,中游地区有湖北和湖南2个省份位于长江经济带前5名,而上游地区制造业综合质效水平普遍较低(见表3)。
表3 长江经济带11省份制造业综合质效水平测算结果
从全国各省域尺度看,各省份制造业综合质效水平差距较大,且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2018年江苏、山东和广东制造业综合质效水平排名前3名,尤其江苏和山东制造业综合质效水平排名稳定,且远远超过其它地区。
(二)创新发展水平
从长江经济带尺度看,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中,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湖南和湖北6省份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10名。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远高于中游、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有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4个省份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位于长江经济带前5名,中游地区仅有湖南1个省份位于长江经济带前5名,上游地区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江苏、浙江和安徽3省份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位于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水平前3名,重庆、贵州和云南3省份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长江中游三省份中,湖北省、湖南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在11省份中相对居中,江西省则相对靠后(见表4)。
表4 长江经济带11省份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测算结果
从全国各省域尺度看,各省份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且这一差距呈扩大状态。2012 ~ 2018 年广东、江苏和浙江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3名,远远超过全国其它地区。湖北省2012 ~ 2018年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波动上升,分别为12位、12位、9位、10位、9位、9位、9位,保持在中上游水平,显示出湖北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在全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从2018年排名看,湖南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在长江中游省份中较高,和湖北省均位于全国前10位中,而江西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广东、江苏和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和甘肃等西部较偏远地区,相比于西部偏远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在制造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扩散等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三)协调发展水平
从长江经济带尺度看,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中有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南和重庆6个省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10名,体现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协调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远高于中游、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有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4个省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位于长江经济带前5名,中游地区仅有湖北1个省份位于长江经济带前5名,上游地区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江苏、浙江和上海3省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位于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水平前3名,江西、贵州和云南3省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见表5)。
表5 长江经济带11省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测算结果
从全国各省域尺度看,各省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12 ~ 2018 年,广东、江苏和浙江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3名,远远超过全国其它地区;湖北省、江西省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基本持续保持在全国中游水平;长江中游省份中仅有湖南省跻身全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前10位。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大多都在分布广东、江苏和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而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甘肃和吉林等西部、东北较偏远地区,相比于偏远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在制造业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四)绿色发展水平
从长江经济带尺度看,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中上海和江西两个省份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10名,表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全国占据一定席位,但仍需向较高水平区域学习发展经验。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地区的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上游地区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下游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54.8%,上海市制造业绿色发展增长率达到119.90%,增长最为显著。2018年,上海市、安徽省和浙江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在长江经济带排名前3位,得分都在0.009以上;上游地区的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其中重庆、四川、贵州三个省份的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最低,不到0.007,不同省份之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见表6)。
表6 长江经济带11省份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测算结果
从全国各省域尺度看,2018年,宁夏、山西和上海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前3位,尤其宁夏和山西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远超过其它地区,分数在0.02以上,各省份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长江中游省份中,2018年湖北省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排名第15位,而湖南、江西在全国30省份中排名相对靠后,亟需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在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开放发展水平
从长江经济带尺度看,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中上海、江苏、四川、重庆、贵州五个省份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10名,表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开放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长江经济带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的重要地位。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上游地区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游地区。上游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80.80%,尤其安徽省增长最为突出,其制造业开放发展增长率达到174.20%。2018年,江苏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在长江经济带排名前3位,分数都在0.10以上;湖南、江西两个省份的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较低,不到0.04(见表7)。
表7 长江经济带11省份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测算结果
从全国各省域尺度看,2018年,广东、江苏和陕西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排名前3位,尤其广东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远超过其它地区,分数在0.15以上,各省份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长江中游三省份在全国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的省际对比中处于弱势地位,湖南、江西均排在靠后位置,长江中游省份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优势不显著。
(六)共享发展水平
从长江经济带尺度看,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中江苏、上海、浙江三个省份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10名,表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过程注重以就业人员为中心,坚持增进劳动人民福祉,保护劳动人民合法权益,保障劳动人民生活需求,努力实现劳动人民共同富裕。2012 ~ 2018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下游地区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游地区。上游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31.60%,尤其以安徽省最为突出,其制造业共享发展增长率达到74.60%。2018年,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在长江经济带排名前3位,分数都在0.02以上;湖南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较低,仅在0.008左右(见表8)。
表8 长江经济带11省份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测算结果
从全国各省域尺度看,2018年,广东、北京和江苏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排名前3位,尤其广东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远超过其它地区,分数在0.05以上,各省份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长江中游三省份在全国制造业共享发展水平的省际对比中相对靠后,制造业发展“红利”未实现更高度共享。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2012~2018年全国30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重点聚焦长江中游三省份,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载体持续丰富,重要节点城市制造业发展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湖北、湖南、江西制造业发展规模年均增速较为缓慢,相对差距呈现减小态势,各省份均布局有数量相当的国家级开发区。湖北省制造业创新载体相对于其他两省处于领先水平,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相对较多。
第二,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居中地位,对比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则相对靠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上游低下游高、中游塌陷”的分层现象,下游地区四省份稳居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前4位,而第5、6位则被重庆、四川占据,中游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薄弱。
第三,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发展仍较为重视规模导向,新发展理念导向有待进一步强化。无论从长江经济带尺度还是从全国尺度看,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水平均不突出。湖北省制造业在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湖南省制造业则在创新、协调等方面相对领先,相较之下,江西省制造业发展规模和高质量发展各一级指标发展水平亟需提升。
(二)政策启示
第一,加快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创建区域领先、全国一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第二,拓展协调发展新格局。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协调发展,降低产业同构带来的过度竞争。
第三,建立长江流域绿色制造省级示范样本。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倡导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工厂创建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园区。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重点环节,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共抓长江流域大保护,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中游各省份绿色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统筹处理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四,建设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紧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鼓励各市州之间在交通、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鼓励优势产品在省内循环。以建设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为载体,加快湖北、湖南自贸区发展,支持江西建设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