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21-07-13王玲玲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利拉鲁中层颈动脉

孙 华,王玲玲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1].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β细胞的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且胰岛β细胞功能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逐步丧失.常规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该方式虽然能够对血糖降低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例如低血糖、胰岛素功能衰退等,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2-3].利拉鲁肽是一种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是新型人工合成糖尿病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血脂调节.本研究主要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效果及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9~62岁,平均(48.4±8.6)岁,病程2.5~18 a,平均(8.42±2.77)a.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1~63岁,平均(51.5±7.3)岁,病程2.5~18 a,平均(7.05±2.18)a.两组患者男女例数、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BMI>25 kg/m2,HbA1c为7%~10%.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或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生急性感染或正处于应急状态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指导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250 mg/次,3次/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26)进行治疗,初始剂量0.6 mg,1次/d,1周后剂量增加至1.2 mg/(次·d),观察患者血糖控制状况,治疗1个月内未达到控制标准则剂量增加至1.8 mg/(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水平,并对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监测.其中IMT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G.E.公司,DS 2000)检测,探头频率为5 MHz,常规扫查,以10 mm间距测量双侧颈动脉情况,IMT取平均值.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空腹血糖水平(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22.5,胰岛β细胞基础分泌指数(HOMA-β)=20×空腹胰岛素/(FPG-3.5).另外,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见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都得到了很好控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更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Tab.1 Blood gluco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经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Tab.2 Thickness of carotid intima-med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比较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经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Tab.3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and insulin secretion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发生不良反应,例如低血糖等,但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血压暂时性升高1例,腹泻1例,发生率为11.9%;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头晕1例,发生率为11.9%.两组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不严重,经处理后均得到改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其他代谢指标如血压、体质量、血脂等出现异常.相关研究[4-5]指出,随着患者2型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胰岛β细胞的功能也逐渐衰退,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与死亡率也大大增加.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多是口服及注射胰岛素等降糖药,但该疗法主要是以控制血糖为主,无法彻底纠正糖尿病的生理病理改变,因此,胰岛β细胞的功能衰退的延缓和改善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关键.

利拉鲁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与天然GLP-1有97%的同源性,是由人体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长促胰岛素激素,它与胰腺β细胞的GLP1受体结合后可以刺激胰岛素合成分泌,同时减少胰高血糖素释放,可持续有效控制血糖;利拉鲁肽作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GLP-1受体,可减少食物摄入,延迟胃排空,利于减轻体质量以及降低血压.相关研究[6-7]发现: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利拉鲁肽可以将HbA1c水平降低1%~5%.

本研究主要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的改善效果及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并对8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机体内β细胞会逐渐凋亡,从而使胰岛素分泌缺乏,同时α细胞功能失调,胰高血糖素水平会随着α细胞的肥大而不断升高.利拉鲁肽在机体内可以对胰高血糖素的过度分泌进行抑制,患者的胰岛功能水平获得改善后,最终就可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利拉鲁肽在改善患者胰岛功能上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此外,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伴发疾病,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此时只有加大胰岛素用量才能控制血糖,而胰岛素用量加大则会增加体质量,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而利拉鲁肽具有延缓胃排空、减轻体质量的作用,有利于血糖控制[10].本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利拉鲁中层颈动脉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7例临床疗效观察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