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与研究

2021-07-13唐玉芝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多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唐玉芝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教学的全面变革,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开展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正处在思想与人文方面学习的启蒙时期,在中小学时期各学科中积极融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但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更有效地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有助于提升中国校园与社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度,提高我国教师在传统教育中的民族使命感与自豪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推动孩子的知识与品格的培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多学科

中华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对充实人的精神日常生活,提升人的综合社会文化知识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社会风尚,都具有难以取代的意义。若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无疑是最好的地方,在国小教育各个领域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学科更好地发挥其学科育人的作用。

一、语文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让语文更具韵味。

(一)通过诵读古诗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众所周知,中国语文教学在弘扬优良的传统方面,更具工具性。自统编教材后,小学语文课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地融合在一起,首先是古诗文增多。语文老师利用大量诵读古诗文,给学生在丰富了语文知识性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内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有效地弘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知道了怎样学习;从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则知道了敬爱父亲,孝敬父母。学校每学期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举行全校性的古诗词读写背比赛,每学期末对各班级进行古诗词背诵的考核,大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借助古诗文与学科的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在无形中得到了弘扬。学生在读背古诗中感受语文学科不一样的韵味。

(二)研读文本,有效利用教材特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身为语文教师,要全面掌握和使用课本,发现教材中的人文内容,发扬课本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学生在读背之间了解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和生活经验。初步了解了季节转换和农耕时间的标记。如六年级下册课本《北京的春节》,学生在课文的朗读中就能深切感受到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那种热闹的气氛和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特别的语文韵味。

综上所述,在统编义务教学语文课本增添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这也是一种风向标,表明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掀起弘扬和振奋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的"中国风"。身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就必须以此为己任,仔细阅读课本,理解教科书背后更深刻的文化背景,让语文课教学有深度、有厚度,更有中华民族文明的温度。

二、在音乐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享受中华特有的音乐韵律。

老师们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学校音乐课堂加以有效的融合,不但能够实现传统器乐教学的审美教化、品德教育、益智教学等功效,还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与价值观的认同感。

(一)在音乐教学中融合古诗词、诗经等内容,让学生感受   古诗词和诗经的韵律美。

如二年级一首《春晓》,这也是小朋友们最耳熟能详的一句古诗词,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喜悦与不一样的韵律美感。再如《虞美女》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就在古诗词的传唱中体会到了古人的惆怅,音律宛转,诗词优美,与现代歌词有着别样的韵味。

(二)在传统乐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的传统乐器种类繁多,自小学起能进入课堂的、能普及于教学的虽然不多,但也有不少乐器适合在小学课堂中普及。如竖笛、口琴、葫芦丝、巴乌等都适合小学生课堂。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融合传统的器乐文化,从一年级普及葫芦丝教学,课堂上,课间,学校活动中,悠扬地葫芦丝音乐让整个校园富有艺术的魅力。

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的体育课堂实现了锻炼身体、丰富情感与审美艺术的统一。

学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拳术与五步拳。体育课中融入中华武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每天的大课间,操场上,伴随着气势磅礴的千字文音乐,孩子们比划着整齐有力的武术操,让整个校园笼罩在深厚的文化氛围中。除了武术操和五步拳,体育活动课中,老师们带着学生玩传统的体育小游戏,如老鹰抓小鸡、跳橡皮筋、跳房子、踢毽子等,实践证明,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校运动课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运动形态与内涵,培育他们的运动信念、民族精神,有助于他们熏陶性情、培养自信,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四、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术课堂趣味多。

现阶段小学美术教材中,本身已包含不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山水画、剪纸、年画、陶瓷和青铜器和古代工艺品等。根据教材的特点,我们按不同的年级,在美术教学中融合了传统美工文化,一年级的剪纸,二年级年画,三年级泥塑以及高年级的国画,成为学校美术课堂特色,培养了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

通过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更加积极,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武术操、论语诵读、全校性的论语朗诵、葫芦丝演奏、剪纸、国画创作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展教育,学生接受了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变得更加自信。在语文课堂中,学习者流利诵读古典诗歌、诵读古典名篇,体会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美术课中,学生兴趣盎然,各种剪纸、泥塑、国画,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体育课的武术操,音乐课堂的葫芦丝等,无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科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文存阅刊,2018(18).

2.甘茂娟.浅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与途径[J].才智,2018(17).

猜你喜欢

多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地方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验中心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多学科的应用型“数据结构”课程体系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