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及其批判

2021-07-13肖何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批判历史教学

肖何

【摘要】历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也受到了哲学思想的深度影响。在历史教育当中,要基于西方主体性哲学范式来进行观察和对照,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个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这也是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精髓所在。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要将每位学生都看作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裹挟下,将所有学生都看做了抽象的整体,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去进行,没有意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当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批判

前言

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的精髓就是用理性、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的发展,并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和差异性,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成效性[1]。

一、基于当前教学模式的批判

在教育改革工作當中,近些年流行的几大教学模式,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lO+35”模式、“三三六”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 ”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强调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这些教学模式的弊端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发挥存在的问题。

1、主体性发挥失衡

一种情况是教师的主体性膨胀,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抑。现实中大部分教师都按照预先生成的设计思路进行课堂教学,假若学生提出一些偏离轨道的问题,一些课堂应对能力差的教师就不顾学生的质疑,强行将课堂活动纳入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中去。

2、主体性发挥肤浅

表现在重视认知目标实现,轻视思维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出于高考升学压力的考虑,在目前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中,认知目标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较低层次,但是在教师和学生眼中,它处于显性位置,而思维、情感目标处于隐性位置。课堂中存在教师很少给学生预留思维的时间,很少创设让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很少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研究。教师在实现认知目标时常用讲解、分析、比较这些方法,特别是注重对概念、理论的分析、比较。相比之下,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属于较高层次的思维方法,以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被忽略了。

3、主体性发挥异化

主体性发挥的异化首先表现为将“思维对话”式教学演变成一种“满堂问”,认为只要自己提出了问题,学生就会受到启发,就会主动思考,就会活跃课堂气氛。于是,教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连续提问,而学生却无暇顾及、无暇思考。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反而还会压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自己也只是机械地循着预先的设计进行教学而已。其次,表现为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割裂。随着教学信息技术的提高,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课件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信息于一体,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教学效果。但是,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甚至误以为,教学课件用得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的确很浓,积极性也高,但事实上,这样的课堂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学生的无意注意过多,许多学生只记住了有趣的画面、图像,而忽视了知识性强但“无趣”的重要内容。教师忙着不断的切换幻灯片,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而学生在不断欣赏制作精美的课件时,无暇进行积极思维,师生的主体性就迷失在对多媒体课件的盲目崇拜中。[2]

上述这些都与当下所强调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不相符合,是需要批判并且改进的。

二、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

首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必须要确保学生具有高的参与度[3]。而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意识和能力,并且与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观念的有效把握,以及能否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空间和时间等都有着密切关系。主题性课堂教学范式的基本要求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确保层次不同的学生拥有相同的课堂参与机会,实现对学生自身潜力的充分挖掘,结合教学目标在集体教学、小组交流或者单独指导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提升教师的自我素质。在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当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进一步的要求。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现象,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从众心理的,并且有助长作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充分发挥教材自身的魅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只有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极高兴趣的时候,就能够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中。然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果,展开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比较和分析,从而让知识的内化以更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方式进行[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主体性课堂教学范式的历史教学工作,目前还是面临着较多的困境,我们要以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并且做出改进。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我们一线教师需要做得还很多,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这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在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之下,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合理的时间将课堂教给学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黄桂兰, 王逸群. 历史教学载体形式与学习范式的新探索——师生合作开发慕课《启蒙运动十日谈》的反思[J]. 历史教学问题, 2020(3):4.

杨会萍.关于当前课堂实践中主体性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5(4):29——32.

张良, 易伶俐. 试论未来学校背景下教学范式的转型──基于知识观重建的视角[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4):7.

滕月芳. 让学生成为"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能动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建构策略探析[J]. 小学教学研究, 2020(8):35-37.

王海锋. "学术史"研究范式自觉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 ——兼论孙正聿先生的当代中国马哲史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17.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批判历史教学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