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2021-07-13方慧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9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方慧

【摘要】“语文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它更是一种德行教育。”对心理健康学科教育和语文学科教育的融合,有诸多的优势,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的“阴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可以滋补学生品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

1、针对现实,分析现状

1.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身心健康是我们追求的美好愿景,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认为它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砝码,忽视了心理健康,忽视了“身心健康才是胜利的关键”,甚至被置于“疏远”的境地。小学生的精神成长正处于人生启蒙阶段,同时其心理承受能力也像“玻璃心”一样,稍不注意就会成为“一触即发”。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学科优势,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时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优秀因子,潜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终身受益。

1.2对发掘教材优质资源的努力不足

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德育教育要素、心理健康元素比比皆是。这些资源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保养的最佳精神“钙”,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源头活水”。但是,考虑到各种客观因素,这些优秀因素总是被一些教师忽视,有时即使涉及到相关方面的话题,也不会深入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而是轻轻滑动。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前或上课中要提高教材的研究力,深入挖掘优质的心理资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帮助学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2、深度融合,质量柔软

2.1创设课堂情境,重建学习信任

教材中优秀的心理教育资源经过教师的发掘、重组和渗透,成为富裕学生精神生命的“营养品”,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教师们利用这些资源创造课堂状况,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失望和心灵的“黑暗地区”,重拾自信,重置心境,重新起航,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生活。这种情况可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温暖的对话,也可能是生与生之间的默契配合,也可能是学生自我心理意识的展示。

这种情况不需要刻意创造,也不需要过分关注,只需要教师以自然、不留痕迹、高效的方式注入学生头脑,默默影响其积极价值的形成。老师和学生的心情是愉快的,行动是协调的,心态是积极的,因此随之而来的教室氛围也是愉快的,效果也格外理想。学生们自由地想象,在舒适的情况下,在快乐的心里愉快地学习,不仅可以锻炼精神生活,还可以重塑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创造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牛的“小”和鹅的“大”。

周恩来的愛国心;盘古宽阔的心胸、政委的意志坚决、不怕困难等是创设教室状况的最好例子,也是学生找回自信、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最好榜样。课堂状况的创设不是教师故意的“意外行为”,而是看似偶然的自然资源利用。在此期间,教师的话语流畅,先导高效,思想生动,学生心情愉快、丰满,充满正能量。

2.2发掘教材资源,滋养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语文教材中发掘优质的心理资源时,需要提出更多的想法,这些资源只能一目了然,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指导。可能隐藏在标题里,需要一双“火眼金睛”才能发现。也许“潜伏”只有在某个意境深刻的文章中,老师和学生反复阅读才能领悟。或者在学生面前以“模模糊糊”的疑问暴露出来的话,教师要深入挖掘、唤醒,才能感受到“柳暗花明”的惊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灵活的渗透方式,还需要不断提问、和谐沟通、带领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总结,突然在资源重组和混合中实现,滋养学生的心灵,实现教育育人的美好愿望。

2.3关注课堂问题,融入心理因素

不能说语文教室的情况包含了很多有助于学生积极自信的自强的主题。这些主题可以打开学生的言说欲望,激活其交流要素,引导学生以主动的态度进入接近自我接受的心理空间。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重建。语文教材的很多素材都含有丰富的心理因素,因此可以成为讨论的焦点。这种素材不是一文不值,也不是没有这种焦点。

教师经常借此设定“瓶颈”问题,关注学生的课堂关注度,让学生从旁观者变成体验者,在语言的交流中,从最终总结中获得某种心理暗示,并受到一种心理感动。同时,这些“焦点”不是偶然所得,也不是一种心血,而是教师有意为之的,有意融合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要素的问题,有助于锻造学生的精神层面,锻炼学生的健康心态。

2.4开展培养优秀品质的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要素渗透到语文教室,不是“原封不动”地写,也不是直白地说教,而是用“新面孔”——以新颖、简洁、实用的方式创新地利用“面孔”——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心理质量。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用语言指导“连接”的心理教育要素苍白生硬,促进回归实践,这种融合、渗透就会丰富、生动、充满活力。这种实践不是口头上的例子,也不是形式上的故意创新,而是行动上的真实证据。这种实践是学生真实心境的体现,这种证明是其积极品质的理想表现。这种渗透可以经受验证,效果立体、长期,可以长时间储存在学生的内心仓库里,受益终生。

2.5利用课外资源形成积极思考

心理健康因子渗透到语文教育中,不是只有教材这个载体才能实现的,也不是单靠话语的注入就能在心里扎根的,丰富的课外资源也可以成为帮助的渠道。课外资源不是教材单独存在的,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手”,而是与教材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课堂形式的创新和开放。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源,以微课、慕课、微视频、美编的形式介入语文课。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能指导学生的心理走向,还能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思维品质。这种丰富不仅体现在课堂形式的新颖性上,也体现在课堂资源的内外结合上。这种丰富不仅体现在思想的内化方面,也体现在视野的开放方面。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子,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当下城区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应依托语文课堂教学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优秀因子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养成健康心态,幸福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仲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04):77-78.

[2]曹政.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5):120-121.

[3]杨建苹.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2(06):171-172.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