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学奥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021-07-13季秋萍
季秋萍
背景: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委托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了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此项含金量颇高的竞赛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原因不仅仅是在竞赛中获得的荣誉和与之相应的升学获益政策,更重要是选手们在备战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提升。笔者将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谈谈初中生参加信息学奥赛在各方面的提升。
案例
题目:角谷定理。输入一个自然数,若为偶数,则把它除以2,若为奇数,则把它乘以3加1。经过如此有限次运算后,总可以得到自然数值1。求经过多少次可得到自然数1。
方法一:归类“循环结构”题型
分析:角谷定理是学生学习了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后进行的教学案例。题目中有重复操作“除以2”或“乘以3加1”,可将该题分类为循环结构题型。循环语句类型在初中阶段竞赛中主要涉及到“for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学生该选用何种语句,要具体分析题目意图。
将文字题意转换为式子表达式:
1.for(循环变量初始;循环条件;循环变量增量)
2.while(循环条件)//while()加循环条件,一但条件不满足就不执行语句。
3.do-while(循环条件)//判断条件满足则执行语句,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但是do-while()是先做再判断,所以至少要做一次循环。
根据流程图和三种循环语句的比较,“while循环”比较适用于本题;
代码如下(截图):
方法二:归类递归函数题型
当学生学习了函数的递归函数,角谷定理可用递归函数来解答。
显然,第一次编写的代码有误,学生通过自检,发现子函数jiaogu中变量num的定义位置存在错误,将num定义为全局变量程序即可。
通过角谷定理案例的解题分析,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学生在学习信息学奥赛中自身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阶段课表中没有安排信息学奥赛的课程,学生需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才能保证中考科目成绩稳定的情况下学习信息学奥赛知识。参加辅导的学生都是跨年级跨班级组建,要保证每天的学习时间,但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必须会自主学习,明确在不同时间段完成什么任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身边资源,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
二、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竞赛辅导过程中,教师都会培养学生的一题多解、优化程序的能力。案例中学生给出了两种解题方案,分别通过循环结构和递归函数完成。而在方法二中,学生觉得自己编写的代码较繁琐,反复用到“num”变量,容易混淆,学生通过思考、不断尝试优化,将“+1”代替了变量“num”,使程序更简化。
三、培养学生沉稳、坚韧的性格,严密谨慎的处事方式。
在信息學竞赛中,学生解答一道题必须做到沉着冷静,有层层剖析问题的意识,切不可一步登天的急攻心态。题目的分析是关键,有助于代码的顺利编写,遇到错误时,特别是编译通过,运行结果不对的情况,选手仔细检查自己的代码,跟踪变量值的变化,找出代码中的Bug。如案例角谷定理用递归函数编写时的第一个程序,不管n输入何值,输出值都为0,修改代码时,将变量num放在函数外,作为全局变量,程序即可通过。在竞赛中难免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有时会因为一个数值“0”错写成“1”,都会导致成绩结果从满分直降到0分。所以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稳中求胜的信心。
四、注重团队精神,取长补短。
奥赛辅导中,学生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认知度,面对同一教师的授课,学生会产生不同接受程度。学生将会“强弱组队、队队竞争”的模式,促进个体、团队的发展。角谷定理案例中,部分学生会用“do-while”循环语句编写程序,如图:
运行结果:
但提交程序后不能100%通过,经组内成员审查,当n输入值为1时,程序也进入循环语句体,输出结果出错,通过组间分析、诊断、修改、优化,每一成员对“while”与“do-while”的区别更加清晰。以一人的错题促进整组的水平,组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
信息学奥赛训练中,遇到的题目有时需要花一天甚至几天时间才能解决,学生要有积极进取、迎难而上、超越自我的精神,只做容易而规避难题,只会原地踏步。信息学奥赛培养学生遇到难题勤于思考,并与以往做过相类似的题目做参考,找到题目间的相通之处作为入手点,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在信息学奥赛备战过程中,我们在注重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除了以上提到的五点外,学生还需提升自身良好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心理素质、坚硬的身体素质等方面,通过信息学奥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