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阅读功利化倾向 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2021-07-13董天荣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功利化新高考语文素养

董天荣

摘  要:笔者针对目前中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阅读功利化倾向,在增强高考应试能力的前提下,从素质教育与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结合学校管理及各项活动,从行政引领、学校倡导、学科方向、环境优化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业内人士对这一问题的深度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阅读;功利化;新高考;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21)36-0032-02

Curb the Utilitarian Tendency of Reading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hinese

DONG Tianrong  (Lintao Middle School,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ed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reading utilitarian tendency,and enhanced the 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takes an exam the premise,from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national future,think hard,actively explore,combination of management and school activities,advocacy,discipline direction,from administrative guidance,schoo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of four aspects,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measures,aimed at the topic,Causes the personage in the industry to this one question the depth concern and the reflection.

【Keywords】Reading;Utilitarian;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Chinese accomplishment

在语文学习旅程中,最迷人的风景当属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知、陶冶性情、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生活观和人生观,激发生活热情,坚定生活信念,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创建美好人生。在新高考背景下,文学阅读需要常态化、绿色化、人文化,远离扭曲化、功利化的浅表阅读,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关系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神圣使命,关系到民族的素质与未来。

当前新高考的推进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必修课的学习正在总结得失,选修课的开设又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群文阅读方兴未艾,给语文学习增添了新的色彩。新高考也将现代文阅读题设置为小说或散文与新闻材料的板块组合。应该说,从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来看,这已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是直面当今中学生语文阅读实际,形势并不乐观,过于功利化的阅读依然大行其道,考什么、读什么成了学生认准的法宝。除了课本与教师硬性规定的阅读材料之外,课外自主性选择的阅读作品严重不足,这种阅读格局一旦跟应试对接,便出现大量肢解文本、损害文本整体美感的教学样态,过度讲析,满地落花,一地鸡毛。学生在习题演练当中,思维运作得到模式化的训练,认识水平得到程式化的提高,但学生的审美体验思想情感却没能得到充分发展。阅读面过于狭窄,直接制约着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各类简答题为例,每次考试4~6分的阅读题,50%以上的学生得分不到一半。得分点残缺不全,长期出现“瓶颈”问题。近五年,笔者所在省地市县区域,语文高考成绩出现连续下滑,从平均成绩2013年的110分到2017年的103分,成绩下降的众多因素之一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赶不上高考改革的步伐。新高考重视阅读能力的考查,而且这种考查已经渗透各个学科,有些洞察力敏锐的理科教师在一些公开场合表示,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数、理、化、生学科的得分。

面对“学生阅读素养差”这个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群策群力从根本上激发培养学生阅读文化经典的兴趣,这才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所在。

在这里,笔者引用于漪先生对语文阅读课的相关见解,对优质阅读课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于漪先生认为,语文教师上的最多的课是阅读课,因为阅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最为基本,通过数量可观的阅读课不仅能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演绎等能力。要使阅读训练有成效、课上得有吸引力,她强调在以下几方面须妥善处理。一是多而杂与少而精。在授课时要紧紧扣住教学目的,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二是单打一与多功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中,单打一的情况最常见,如介绍作者往往只就事论事,或详或略地介绍一番,这也未尝不可,但如精心设计,把作者生平介绍与语文能力训练、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有机糅合起来,一箭数雕,岂不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三是整体与局部。阅读课上学生学语文,首先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念,这篇课文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不仅能学习词句,还能体会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不仅能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辩证结合的高度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而且发挥了教材的认知价值、教育功能,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课不能上成语段课,这个字什么读音、那个词前面可填什么样的关联词,这个句子中某个词语可不可以用另外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代替等,诸如此类语言上的练习不厌其烦、不厌其碎,整堂课成了语言文字的粉碎机。四是声情并茂与平板枯燥。阅读课很难上得学生心趣盎然,然而学生如果不兴趣盎然,学习的效果往往就七折八扣。阅读课能闪发光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涨。五是起伏跌宕与平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顺势适时地组织学习的各个环节,安排学习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以把握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奋点。阅读是基础,阅读底子打得扎实、打得深厚,语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于漪先生关于阅读的论述,笔者认为对研究今天的阅读学习仍有借鉴意义。

那么,时下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

从近几年各种媒体对不同群体阅读状况所做的各种问卷调查看,青少年阅读文化经典的人数呈一路走低趋势。以文学作品阅读为例,完整读过四大名著的高中生不到30%,鲁迅、巴金、老舍、曹禺、郭沫若、张爱玲、沈从文等现当代名家的名著名篇备受冷落,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更是无人问津。浅阅读流行,相对较为通俗的非主流的网络阅读大受追捧。一个民族如果沉浸在图片与文字的碎片化阅读当中,对人类文化传承中的文化经典疏离并淡化,这个民族未来的发展不免暗藏危机。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学生对优秀文化精品阅读兴趣不浓的问题,将优良的阅读素质与新高考试题有机对接呢?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研究、引导和推进。

1.行政引领

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应该继续加大对高考应试制度的改革,适度放松“应试”这根弦,拆解应试复习的套路,引导学生全身心体验、钻研文本,而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改变目前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设题方式,将阅读与鉴赏结合,放大自主鉴赏的空间,突出对作品内容的体验评价的考查,尽可能多地体现考生对文学文本个性化的解读。阅卷中主观性简答题可以提供两个以上有参考价值的答案,逐渐淡化目前的主观性阅读题在评卷中标准过于客观唯一的现象,让阅读指挥棒的指向性更加明朗。

2.学校倡导

各级各类学校从片面追求高考升學率转向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提倡海量阅读,通过博览群书优化学生情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各科教师应积极推介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经典作品,用优秀的作品吸引广大学子的注意力,营造高品质的读书氛围,让阅读经典变得跟吃饭、呼吸一样自然而然。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余秋雨说“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在构建书香型校园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阵地,用优秀文化铸造莘莘学子的美好心灵,让阅读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美感。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层面着手推进:

(1)优化学校阅读管理机制,从班主任、语文教师、学习委员、学科代表、小组长层层落实,引导督促学生重视阅读活动。

(2)为了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实施图书漂流,一个年级每班每生购买两本名著,自然科学类与人文科学类各一本,班与班之间相互交换阅读、资源共享。结合新课标规定的中学生每学期必读的课外读本,分阶段定量阅读、定期评议,展开探究性阅读。

(3)注重读书成果展示,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应在不同阶段推选出读书标兵、优秀读书成果(读书笔记、读书板报、读书报告、读书评论等)。

3.学科方向

语文课应发挥学科优势,加大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量,读经典、议经典,做笔记、写评论,真正达到拓宽视野修心养性的效果。

中学阶段欣赏文化经典,有利于青少年成长为精神丰盈、思维活跃的人,对他们的终生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像现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文章被课堂训练剪裁成了语言文字的碎片,学生埋在题海中,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领略不到文学世界的绮丽风光。长此以往,审美疲劳,阅读固化,趣味异化,学生的个性发展、情趣培养都会受到严重挫伤。究其实质,笔者认为平时阅读能力的形成与高考的习题训练贴得越近,训练越是急功近利,学生就越疏离了阅读的精神实质,越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优化。

4.环境优化

学校应该加强小环境培植,教师群体身先垂范,语文教师勇挑大梁,使好读书、读好书的风尚逐渐成为广大教师自觉的生活追求,让优秀的书籍占领校园文化环境,把文化育人变成鲜活的现实。

为了应试,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的阅读课成了做题练兵的主战场,语文课有知识、缺思想,有技能、缺情感,有认知、缺审美,在学生健全品格形成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以致影响到构建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影响到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民族未来探索。为此,需要采取若干具体措施:

(1)首先应该认识到常态阅读被扭曲问题的严重性,以行政干预的方式,构建优良的校园读书环境。

(2)学校学生会、校团委、语文组、年级组、班级,自上而下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评书比赛,让校园读书氛围愈加浓郁。

(3)家校相互配合,将校内阅读与校外阅读连接,远离低俗作品,淡化浅表阅读,引领学生欣赏文化园林中的香花香草。

(4)改变目前语文考试的单一评价方式,在现行考卷的基础上,加大课外阅读成绩的过程性评定,比如写读书报告、读书笔记、书评,真正地把读经典当作一项工程来抓。

(5)高考录取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应当把中学阶段读课外书的情况作为一项指标,填入录取档案中,让真正好读书的学子进入一流大学深造,成为国家的创造性人才。

(6)学校上下齐心,胸怀大阅读的战略思想,从培养优秀人才的战略高度,把课外阅读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以阅读为抓手,带动学校的全局工作。只要阅读水平提高了,阅读趣味常态化了,学习功课的后劲则会有增无减,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机制才会形成。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新高考的推进,研究中学生常态化、高品质的文化阅读,有利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母语学习深度目标的实现。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本着正本清源的初衷,重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阅读,将塑造灵魂的事业与振兴中华的伟业紧密结合,还校园文化一片清香。

参考文献

[1]陈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01).

[2]纪学梅.新形势下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提升策略[J].华夏教师,2018(12).

猜你喜欢

功利化新高考语文素养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