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库能力建设研究

2021-07-12张春花孙玉玲迟玉琢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智库

张春花 孙玉玲 迟玉琢

摘要:[目的/意义]高校智库建设归根结底是其能力建设,本研究系统构建高校智库能力体系,为高校智库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加快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进程。[方法/过程]本文根据决策理论、政策过程理论以及高校智库的本身运行特点,构建高校智库的运行框架,并依据运行框架构建高校智库能力体系,依据高校智库能力体系归纳总结我国高校智库能力的现状。[结果/结论]高校智库能力体系要素分为基础能力、情报能力、成果产出和创新能力、政治能力和服务能力,高校智库基础能力雄厚,而情报能力、成果产出和创新能力、政治能力和服务能力均存在不足之处。高校智库应该重视情报;坚持学术导向,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并举;以咨政为主攻方向,加强国际交流;树立服务理念,多层次提高服务能力。

关键词:智库    高校智库    智库能力    能力建设

分类号:C932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1.03.02

1  前言

强大的智库力量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二战后,美国智库数量显著增长并日益发展成熟,深刻地影响着美国政府和各界的决策,成为施展美国“全球影响力”的软性手段,为美国的发展和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智库建设过程中,高校智库建设处于重要位置,《全球智库发展报告》中显示世界第一智库大国美国的智库中,高校智库占75%[1],世界著名智库如胡佛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等都属于高校智库。我国60%以上的智库在高校[2],高校智库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智库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攻坚期”,高校智库是我国智库的重要成员,是这场攻坚战的主要对象[3]。高校智库建设归根结底是高校智库能力建设,高校智库能力的提升对其提高决策水平、服务国家发展意义重大,但我国高校智库能力和在决策咨询中发挥的作用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如何推进高校智库能力建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相关研究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在此计划的号召和指引下,高校智库研究受到极大关注,研究成果数量迅速增加,但在2016年后,研究趋于理性,热度降低。近5年高校智库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智库影响力建设等内容,由于我国对智库能力的认识模糊,有关高校智库能力建设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直接论及高校智库能力的研究仅有一项,张晶[4]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内蒙古高校智库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内蒙古高校智库,剖析了内蒙古高校智库能力的不足,从内外部管理方面对其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高校智库能力目前的主要研究体现为高校智库影响力的提升,例如:陈燕等[5]量化分析了我国134家高校智库样本,得出了合作规模对高校智库影响力的调节作用,从不同合作方式方面给出了提升高校智库影响力的相关对策;金晨[6]以我国一流高校智库为研究对象,从4个维度分析了高校智库影响力,并指出高校智库影响力的3个内涵,得出高校智库更大发挥其影响力的路径;周刚[7]分析了我国高校智库影响力的现状,并从发展思路、智库网保障、完善机制3个维度提出了高校智库影响力的提升路径。对高校智库某一具体能力的研究有高校智库政策咨询能力研究[8]和高校智库知识管理能力研究[9]。其他研究大多分散于对高校智库研究的微观分析中,侧重于对高校智库某一方面的深入探讨,内容涉及高校智库评价机制[10-11]、旋转门制度[12-13]、人员考核与人才建设[14-15]、服务政府决策的路径与制度设计[16-17]等,本质来讲是提升高校智库能力的微观探讨。另有部分研究融于对高校智库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其中包括对国外高校智库的调查[18-21],以及对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未来建设路径和运行机制[22-23],高校智库的内涵特征阐释、功能总结以及建设逻辑[24-25]的研究。此类研究虽未直接提及高校智库能力建设,但都通过借鉴、发现问题等分析我国高校智库应该如何建设,以期提升高校智库能力,加快我国高校智库的建设进程。

综上所述,有关高校智库能力建设的研究零散地分布于高校智库研究的微观分析中,内容大多涉及影响力、服务于政府决策的能力等外在能力表现形式,并没有系统的对高校智库能力建设的研究,对高校智库能力的认识也停留于模糊阶段。因此,本文将系统地对高校智库能力展开研究。

3  高校智库能力构成分析

3.1  智库能力的内涵

“能力”一词意为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主观条件,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智库能力”可谓是智库实现其功能的条件,目前国内对智库能力的直接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并未给出较清晰的定义。张家年研究了我国智库能力体系,认为智库能力体系是智库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内在素质,智库能力通过影响力来体现,智库的能力和影响力是互为表里的[26]。孟文芹将智库能力定义为,智库在获取一定资源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内部体制机制运作,输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通过影响决策者以及决策相关者等各种方式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能力[27]。综上,本研究将智库能力概括为,智库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和表现出的实现其为战略和公共政策出思想、出对策、出声音功能的条件和素质,其外在表现为智库的影响力,智库能力是决定智库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智库影响力的基础。智库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就是不断提升智库能力从而扩大智库的影响力[28]。

3.2  高校智库运行框架的构建

构建高校智库的能力体系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要有其内在逻辑性,根据一定的框架進行能力体系构建可有效避免子能力的重复和保证能力体系构建的全面性。依据本研究对智库能力的定义以及美国一流智库对过程管理的重视程度[29],可以看出智库能力存在于智库的整个运行管理过程中,因此本研究对高校智库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高校智库的运行框架。

根据政策过程理论,高校智库作为智库的一种,其政策影响力的产生与每个政策过程都密切相关;根据决策理论,高校智库作用的发挥都在于在决策的谋和断两个过程中提供决策所需的情报和谋略,使决策更加科学。高校智库的运行框架与其他智库类似,但其建设和运作依然有自己的特点。与政府智库相比,高校智库具有更高的独立性;与民间智库相比,高校智库资金来源充足,研究基础力量雄厚。高校智库能力建设要抓住高校智库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因此本研究结合高校智库本身特点和智库的运转流程,将情报流程、政策过程和决策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了高校智库运行框架,见图1。高校智库将情报流程嵌入到智库工作中,为高校智库提供强大的情报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决策谋断服务。高校智库工作通过观察评估以往决策的施策效果以及情报工作提供的情报数据得出专家理论和意见点子来影响公共政策。高校智库通过基础资源的输入,智库情报调查和情报研究的支撑,开展智库研究完成参与、服务和影响公共政策研究的使命,实现其出思想、出对策、出声音的功能。

3.3  高校智库能力体系构成

根据图1高校智库运行框架,本文归纳出高校智库的一系列子能力,分别为基础能力、情报能力、成果产出与创新能力、政治能力、服务能力,见表1。

3.3.1  基础能力    任何智库开展工作的前提皆为一定的资源基础,从高校智库运行框架中可以看出,基础能力是高校智库其他能力和智库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智库的基础能力包括基础学科、人才和信息资源3个方面。完善的基础学科是高校智库的重要优势,是高校智库进行知识创新的基础;高校智库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30],是高校智库发挥思想创新功能的根本;信息资源是科学决策的保障,也是生產智库成果的最基本原料。发挥信息资源在决策、施策评策中的重要职能,会使专家的咨询作用如虎添翼,智库建议也可落到实处[31]。

3.3.2  情报能力    情报工作在智库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由高校智库运行框架可以看出情报工作在智库工作中,特别是智库工作的前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情报流程,高校智库的情报能力可分为预判选题能力、情报搜集能力、情报分析能力。

高校智库的预判选题能力体现了高校智库对态势的感知,对环境的宏观把控和对问题的前瞻预测。高校智库的预判选题能力要求高校智库对于社会重大热点问题要高瞻远瞩、对政府需求进行准确挖掘。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是智库资源建设的前提,大数据时代决策面临的问题愈加复杂,所需的信息规模大且时效不同、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高校智库需要加强网络数据采集、多源数据智能存储、数据动态更新等,提高情报搜集能力,为决策支持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资源[32]。同时,处于大数据环境下我们缺少的往往不是信息,而是在客观真实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所得的情报。高校智库工作离不开情报的支撑,情报分析能力对于高校智库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校智库更需要注重各种情报分析方法和情报分析技术的使用。

3.3.3  成果产出与创新能力    智库重在“智”,“智”即意味着思想成果的创新,成果的产出和创新是高校智库工作的核心。创新的思想成果不仅包括高校智库针对问题本身提出的研究结论和战略成果,还包括高校智库在研究问题时所创造的研究方法、工具和研究理论。智库成果是高校智库进行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产出,因此成果产出与创新能力具体可细分为学术研究能力和政策研究能力。

首先,国内外知名智库都是基础理论研究的权威机构,这些机构通常都有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学科研究,基础和前沿的理论水平在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学术研究能力是智库成果产出和创新能力构成的重要方面[33]。任何研究都需要学术基础理论作为支撑,高校智库位于高校之内,其学术精神、学科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都优于其他类型智库,学术研究能力优势体现明显,理应发挥其基础学术研究的优势。

其次,智库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政策研究,高校智库作为知识界和政策界的桥梁,在政策研究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齐全的学科门类和强大的人才储备为政策跨界协同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奠定了基础。

3.3.4  政治能力    智库影响力的实质是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产生知识扩散的效果。由本文的高校智库运行框架可以看出,高校智库的政治和服务能力直接体现了高校智库的影响力。高校智库具有显著的政治特征,麦甘(James G. McGann)指出,世界各国领导人都需要智库学者为其提供独立的分析,帮助确定政策议程,构筑知识与行动的桥梁[34]。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包括基金会和智库)甚至作为政府的智囊和手段延伸,直接干涉他国内政。高校智库的政治能力包括政策咨询能力和国际外交能力。

从议程设置到政策评估与反馈,整个政策周期的每个政策过程中,智库都要介入并发挥其作用。在议程设置阶段提出令人关注的政策议题,满足政府决策需求,在政策建议与协商阶段为政策博弈注入活力,在政策制定与推广阶段提供思想产品和信息支撑,在政策执行阶段对政策问题调研提供前瞻性导向,在政策评估与反馈阶段为决策者提供支持性信息并指导进一步的政策方向,整个过程都是智库政策咨询能力的体现。

国际外交能力是高校智库随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第二轨道外交”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德国时,提出将“智库外交”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在智库评价中,国际影响力是智库产生影响力、占据国际舆论高地的关键。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中国智库肩负对外传播的责任和使命。高校智库位于大学之内,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较多,应该发挥优势,使研究成果和观点进入国际媒体视野,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3.3.5  服务能力    高校智库的服务能力是高校智库作为高校的研究机构发挥其专业优势服务于国家决策以及国内企业和高校教育系统的能力。高校智库作为我国智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服务于国家重大决策,积极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发挥为国家重大决策建言献策的作用。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成熟,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除了“资本”“产能”等硬实力外,越来越趋向于“理念”和“思想”等软实力的角逐,企业的决策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高校智库服务作为彰显企业理念、创新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思想的动力源,可以为我国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提供更为国际化的建议和经营策略,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的“软实力”竞争要素[35]。最后高校智库作为高校中的一部分,必然也为本校和教育系统提供服务,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智库的多学科研究和跨界结合有利于高校新兴学科的产生,并促使研究人员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

3.4  高校智库能力体系分析

高校智库能力体系如图2所示。

3.4.1  基础能力是高校智库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从高校智库的运行框架可以看出,基础能力是进行高校智库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智库运行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基础资源的投入和支撑,基础能力也会影响高校智库的情报能力、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政治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不管什么类型的研究,都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撑,基础理论问题搞清楚了,形形色色的伪问题就难有市场[36]。另外,人才和信息资源是高校智库产生高水平创新成果的源泉,没有这些基础资源,高校智库便无法运作。

3.4.2  情报能力是提升高校智库能力的保障    高校智库的情报能力包括预判选题能力、情报搜集能力和情报分析能力。情报的作用是解决管理决策中的信息不完备问题,决策的每个过程都需要情报的支撑。情报能力需要嵌入到高校智库工作中,并为决策的谋和断两个过程提供服务,只有情报能力提高了,才能保证智库的成果产出的质量,保证高校智库政治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3.4.3  成果产出与创新能力是高校智库能力的核心    智库凭借其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发挥其影响政府决策的作用,依靠其成果而产生影响力,成果产出和创新能力在高校智库能力中占据核心地位。高校智库成果可分为学术研究成果和政策研究成果,拥有了基础能力的支撑和情报能力的保障,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能力越强,高校智库的学术成果水平越高,政策研究成果也越容易被政府所采用。高校智库为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应该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并举进行。

3.4.4  政治能力和服务能力是高校智库发挥影响力的关键    智库影响力的发挥是指高校智库对政府、组织和他人产生影响的过程,高校智库政治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高会直接推动高校智库影响力的提升。政治能力和服务能力处于高校智库能力的外围,基础能力、情报能力以及成果产出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会促进政治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间接提升高校智库的影响力。

4  我国高校智库能力建设现状

4.1  基础能力雄厚

高校智库基础能力雄厚,无论是基础学科、人才还是信息资源和资金,高校智库一般都具备民间智库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高校中的研究机构,高校智库拥有强大的学科基础和天然的学科交叉优势,可将天然学科优势转化为智库的专业研究优势。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流学科优势,聚焦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4大核心研究领域[37],在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智库发展报告(2017)》中蝉联榜首[38];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类学科优势,主攻国情与国策研究,位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发布的《2019全球智库报告》高校智库排名第53位、中国高校智库第2位[1]。人才是智库建设的重点,高校智库研究人员的学术功底也比较深厚,并拥有学科带头人和跨领域专家学者,是高校智库产生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源泉。高校智库项目资源丰富、资金充足,并且享受优越的科研环境和高校丰富的館藏信息资源,可整合全校资源进行能力建设。

4.2  情报意识偏弱,情报能力不强

情报能力是智库能力的基本保障,然而在我国高校智库建设中较少把情报能力作为高校智库的建设重点。《2019全球智库报告》中世界最好高校智库——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非常重视情报,其政策简报中关注美国的情报议程,认为情报必须能够支持当今时代国家面临的挑战[39],设有情报项目,旨在培养新一代的情报从业者[40],并且设有情报研究小组[41]。而反观我国的高校智库,则鲜有这方面的情报意识。高校智库对情报和信息的认知不强,重视度不够导致其预判能力、情报搜集和情报分析能力不足,我国高校智库大部分缺少对相关情报的追踪。高校智库预判选题能力的欠缺导致高校智库抓不住热点问题,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较弱并且不能影响公共舆论和宣扬自己的思想。此外,我国高校智库并没有专门的情报服务机构进行情报搜集和分析,而国际著名高校智库如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在国内城市以及国外的东京、巴黎等城市也设有分支机构,形成地域分布很广的情报网络。目前高校智库注重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而缺乏对情报人才吸引和培养,对情报搜集和分析方法的使用也不够了解。

4.3  学术与咨政失调,政策研究能力薄弱

对于智库来说,其目标是影响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问题导向应该成为智库工作的核心。由于高校智库的自身特点,学术研究是高校智库的特有属性,因此我国高校智库目前仍然是学术导向,并未处理好学术与咨政之间的关系,既然是智库,高校智库不能仅仅进行学术研究。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目前面临的便是曲高和寡的困境,由于高校智库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使得其研究脱离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研究成果多为理论性的学术研究,而不是以“问题导向”的政策研究[16]。研究显示,高校历年来产出的研究成果多以学术论文或专著的理论性成果为主,应用性研究报告比重极低[42]。以2019年前两名高校为例:北京大学人文社科的研究成果中论文数为2,644篇,研究与咨询报告数仅为31篇;中国人民大学论文数为3,435篇,而研究与咨询报告数仅为81篇[43]。

4.4  政策咨询能力不足,国际影响力低下

政策咨询能力是指高校嵌入到政策过程中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能力,我国高校智库成果一般都束之高阁,对决策的影响低下,贡献较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智库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和参与程度,在整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44]。我國高校智库政策咨询能力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自身政策研究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高校智库与政府沟通不顺畅,不能在合适的时机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并发挥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政策咨询能力,我国高端高校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目前已经建设了背景多元的混合型研究团队,51位智库人员中,有10位有政府部门的工作经历,其他智库人员也有相关商业组织、媒体组织的工作经历[5]。高校智库的国际外交能力直接决定了高校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与国际知名智库相比,我国高校智库知名度和品牌国际影响力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虽然在《2019全球智库报告》中,我国高校智库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全球顶级高校智库(共94个)我国仅有4个,而美国有29个,占比30.9%[1],我国高校智库在国际社会中话语权较弱,在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反华舆论斗争中,智库的外交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4.5  各方服务能力不足

一方面由于受“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校智库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与其所处地位不匹配,普遍存在机制不顺、能力不强、贡献率低等问题[45],未能积极融入国家的治理体系,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很弱。另一方面,美国市场经济的发达使其具有完备的智库思想市场,促进了高校智库的蓬勃发展,而我国尚未形成智库的供需思想市场,使得高校智库不明晰企业的需求,企业也很少关注高校智库的思想成果。另外,思想市场的空白也造成了我国高校智库缺乏服务企业的理念,高校智库很少去调研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也不多,许多优秀的思想创新成果也往往被束之高阁,并不能为企业服务、转化成相应的生产力。

5  我国高校智库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高校智库的能力构成体系中,内部能力包括基础能力(基础学科、人才、信息资源)、情报能力(预判选题、情报搜集、情报分析)、成果产出和创新能力(学术研究、政策研究),这些能力至关重要,是高校智库能力建设的根本。我国高校智库的基础能力比较雄厚,而情报能力不足,学术成果产出能力较强而政策成果产出能力不足,未能处理好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之间的关系。内部基础保障能力欠缺也导致高校智库的政治能力和服务能力很难进一步提升。高校智库应认识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找准定位、弥补不足,提高自身影响力。

5.1  重视情报

高校情报能力的提升首先便是树立情报意识,目前轰轰烈烈的智库研究并没有达成情报决定智库水准的共识。高校智库唯有先重视情报而不是认为其可有可无,才可进一步提升情报能力。此外,高校智库要适当引进和培养情报人才来指导高校智库的情报网络和平台建设,建立专业机构知识库和数据库,将所有成员的研究成果(包含智库成果)进行有序存缴、管理和使用;建立地域分布广、管理有序、数字化强大的情报网络进行多源动态实时的情报搜集;情报人员也可根据本机构的特点,探索本智库内情报建设的新思路,并完成相关情报搜集和分析等情报基础工作,为高校智库工作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高校智库具备了进行情报工作的硬件基础后,要时刻进行动态情报搜集和战略环境感知,以实现高瞻远瞩,发挥“耳目”的作用。情报搜集方面注重使用新的情报和智能技术进行动态实时的情报搜集,同时加强同高校图书馆和其他智库等机构的合作,实现情报信息共享,重视各种情报信息源,追踪到最及时的情报信息。情报分析方面要注重文献计量、网络计量、SWOT分析、定标比超、情景分析等情报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使用。

5.2  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并举

关于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争论,高校智库首先要明晰自身定位,高校智库有其强大的基础学科优势和学术人才优势,应该仍坚持学术导向。但智库研究的本质特征是为科学决策服务,为决策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参考,研究要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高校智库在坚持学术导向的同时应进行高水平的应用政策研究,以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咨询。

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并不是相对的,高水平的政策研究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46],好的理论研究也要关注现实情况。高校智库的正确定位应该是在坚持其不可替代的基础学科和长线研究的基础上,发挥学科优势,排除伪问题,关注现实问题。高校智库在开展长期跟踪的储备性研究的同时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展对策性、应用性研究,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并举进行,不断提高学术成果和政策研究成果的产出和质量,真正发挥智库“外脑”和“参谋”的作用,力争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政策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5.3  以咨政为主攻方向,加强国际交流

智库被认为是公共政策部门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但在公共政策中的确切贡献仍存在争议[47]。目前我国高校智库与政府决策部门的沟通渠道和参与政策程度有限[48],导致高校智库咨政能力不高。高校智库咨政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咨政机制,从微观入手切实提高高校智库的政策咨询能力,界定高校智库参与政策过程的作用机制,考虑如何将高校智库工作在我国特有的政治架构下嵌入到整个国家的政治运行过程,明确高校智库在每个政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此外,要疏通咨政渠道,高校智库可以适当学习西方智库的一些做法,外聘一些曾在政府工作过的人员来加强与政府决策层的联系,但切忌照搬,许多研究提议学习西方的旋转门制度,但是未考虑到我国的制度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的制度给智库塑造舆论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机会不同,例如加拿大的议会制度提供的机会少于美国[49]。因此,疏通咨政渠道的关键还在于创新。

高校智库外部政治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创新品牌价值,高校智库可以通过聘用外籍行政人员和知识精英、吸收国外研究生进入智库、举办大型国际论坛来加强国际交流。高校智库应加强品牌宣传,不断协同各种机构和各类人士的影响力来彰显智库的品牌价值,开展舆论斗争来提升国际外交能力,真正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输出,并吸纳各国的智慧来服务于我国发展,提升我国软实力。

5.4  树立服务理念,多层次提高服务能力

落实服务性是高校智库发展的动力之源,高校智库应积极融入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破除唯论文、唯学历等因素影响,完善评价标准,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需求为导向,将研究落于实处,服务于我国的国家重大决策和发展。另外,智库服务需要盈利[50],高校智库要树立起服务企业的理念和市场竞争意识,主动挖掘和刻画企业的思想需求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外传播其政策理念、发展策略和未来的战略规划,讓企业看到高校智库的能力。同时高校智库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相关做法有建立产学研机构、同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以及为企业开展讲座等,深度挖掘地方企业所需的行业信息源,为企业提供所需竞争情报。高校智库落实服务能力也有利于我国思想市场的形成。

6  结语

智库建设归根结底是智库能力建设,本文尝试构建高校智库的运行框架来全面构建和分析高校智库能力体系。但对高校智库能力的穷举具有一定风险,可能存在对高校智库的整个运行流程的构建不合理而造成的遗漏,这有待于对高校智库运作和能力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当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智库系统和情报系统是一个国家群体智力的重要组成和体现,是美国无与伦比的软实力,也是中国产业振兴和安全的重要支撑。高校智库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其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希望本文也能为相关研究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根据高校智库的运行框架将高校智库能力体系构成分为基础能力、情报能力、成果产出和创新能力、政治能力和服务能力,并给出了高校智库能力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高校智库的能力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西方智库经过百年发展才呈现出如此蓬勃景象,我国高校智库能力建设虽然问题重重,但不能盲目跟风和照搬,要充分考虑到自身问题和我国的制度文化因素,立足国情,找准自身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早日建成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民主决策。

参考文献:

[1] MCGANN J G. 2019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 [2020-09-27]. https://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17.

[2] 李刚. 从情报研究到智库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7, 37(9): 50-54.

[3] 孙瑞英, 贾旭楠. 高校智库信息生态链与生态圈构建研究[J]. 现代情报, 2019, 39(8): 37-44.

[4] 张晶. 内蒙古高校智库能力评价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2019.

[5] 陈燕, 夏人青, 傅毅. 我国高校智库影响力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合作规模的调节效应[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38(7): 46-52.

[6] 金晨. 我国高校智库影响力及其提升研究: 基于一流高校智库的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7): 67-73.

[7] 周刚. 我国高校智库影响力提升路径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11): 43-45.

[8] 宋倩. 提升我国高校智库政策咨询能力的对策研究[D]. 秦皇岛: 燕山大学, 2018.

[9] 郝巡. 高校智库知识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18.

[10] 郭瑞. 高校智库评价机制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 2017, 11(4): 97-104, 112.

[11] 郭瑞. 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J]. 情报杂志, 2017,36(9): 112-118.

[12] 李晶, 刘晖. 旋转门: 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制度创新[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38(7): 53-57, 84.

[13] 韩阿伟, 杨铭, 罗向阳. 高校智库“旋转门”机制建设探讨[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8):32-36.

[14] 李蒙, 余宏亮, 李永周, 等. 高校智库人才影响力评价体系建设与启示: 基于湖北57所高校研究基地智库人才的调查[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9): 134-140.

[15] 金志峰, 杨小敏. 高校智库人员考核评价: 基于职业发展通道理论的基本思路与体系构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5): 62-69.

[16] 李晶, 钟嘉仪. 高校智库参与政府决策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J]. 现代大学教育, 2019(6): 86-92, 113.

[17] 于丰园, 于群英. 高校智库参与地方政府决策的路径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J]. 情报杂志, 2017, 36(6): 50-54.

[18] 初景利, 栾瑞英, 孔媛. 国外高水平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特征剖析[J]. 图书馆论坛, 2018,38(4): 8-16.

[19] 曹健, 孙会清, 秦荣环, 等. 国外高校智库成果调查分析与启示[J]. 情报杂志, 2016, 35(8): 59-64.

[20] 董石桃, 刘勇. 美国高校智库国际化发展及其启示: 基于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考察[J]. 比较教育研究, 2016, 38(3): 46-53, 60.

[21] 叶怀凡.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对高校智库建设的启示[J]. 高教探索, 2019(11): 64-69, 77.

[22] 杜宝贵, 隋立民, 任立云. 我国高校智库协同建设路径探析[J]. 现代教育管理, 2014(4):8-12.

[23] 杨静, 陈赟畅. 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7): 7-11.

[24] 贺佩蓉, 栗洪武.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困境与突围策略: 一种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范式[J].江苏高教, 2017(9): 14-18.

[25] 王冲. 大数据视域下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策略研究[J]. 情报科学, 2018, 36(4): 100-104, 129.

[26] 张家年. 情报视角下我国智库能力体系建设的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16(1): 92-98.

[27] 孟文芹. 我国智库能力建设研究[D].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 2016.

[28] 杨婷婷, 李永先, 吕诚诚. 我国智库能力研究综述[J]. 改革与开放, 2018(18): 99-103.

[29] 张心源, 赵蓉英, 邱均平. 面向决策的美国一流智库智慧产品生产流程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2(2): 132-138.

[30] 金志峰. 新型高校智库多元化人才管理机制探析: 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2019(3): 148-154.

[31] 沈固朝. 智库热中的一点冷思考[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 1(2): 137-139.

[32] 陈成鑫, 曾庆华. 情报研究视角下智库情报能力建设路径[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21): 105-111.

[33] 朱贝. 我国民间智库能力建设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4] 麦甘. 2015年全球智库报告[M].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 译.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 12.

[35] 王振伟. 高校智库服务企业的难点与困境及应对策略[J]. 教育与职业, 2016(19): 43-46.

[36] 人民网. 人民日报专题深思: 高校智库建设有自己的特点[EB/OL]. [2020-04-13].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910/c1003-27566733.html.

[37] 人民网. 高校智库如何发挥优势办出特色[EB/OL]. [2020-12-18]. http://edu.people.com.cn/n1/2020/0123/c1053-31561081.html.

[38] 人大新聞. 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发布[EB/OL]. [2020-12-18]. https://news.ruc.edu.cn/archives/194647.

[39]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 intelligence agenda for a new administration[EB/OL]. [2020-12-18]. https://www.belfercenter.org/publication/intelligence-agenda-new-administration.

[40]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telligence project[EB/OL]. [2020-12-18]. https://www.belfercenter.org/project/intelligence-project#!about.

[41]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telligence study group[EB/OL]. [2020-12-18]. https://www.belfercenter.org/project/intelligence-project#!intelligence-study-group.

[42] 许悦. 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J]. 当代教育科学, 2018(8): 62-66.

[43]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2019年度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概况[EB/OL]. [2020-12-18]. https://www.sinoss.net/uploadfile/stat/2019benke.pdf.

[44] 秦惠民, 解水青.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4(4): 15-20.

[45] 汪锋. 推动高校智库融入国家治理体系[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03-31(6).

[46] 朱锋. 学术性的政策研究: 路径与方法[J]. 国际政治研究, 2009, 30(3): 29-39, 109.

[47] FRAUSSEN B, HALPIN D. Think tanks and strategic policy-mak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ink tanks to policy advisory systems[J]. Policy sciences, 2017, 50(1): 105-124.

[48] 汪锋. 交互嵌入: 一种大学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理想制度模式[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11): 85-90.

[49] ABELSON D E. Do think tanks matte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public policy institutes[M]. Quebec: McGill-Queen's Press-MQUP, 2018.

[50] On Think Tanks. Developing a portfolio of services: unique, repeatable, profitable and willing to pay [EB/OL]. [2020-05-06]. https://onthinktanks.org/articles/developing-a-portfolio-of-services-unique-repeatable-profitable-willing-to-pay/.

作者贡献说明:

张春花:论文的撰写和修改;

孙玉玲:论文的指导与修改;

迟玉琢:论文的指导与修改。

Research on the Capability Building of University-Affiliated Think Tanks

Zhang Chunhua1,2  Sun Yuling1,2  Chi Yuzhuo3,4

1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2Department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3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lleg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4Postdoctoral Programm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Fundamentally, the core of the university-affiliated think tanks construction is the capability building.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s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 capability system, provides guida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its improvement, and accelerates its construction in China. [Method/process] Based on the decision-making theory, policy process theory and its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operating framework of university-affiliated think tanks  constructs the capability system,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sult/conclusion] The elements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capability system includes basic capability, intelligence capability, achievement output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political capability and service capability. The basic capability of that is strong, but the others are insufficient.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university-affiliated think tanks to emphasize intelligence, persist academic orientation with academic research and policy research together, take policy consultation as the main direction, and establish service concepts and improve service capability at multiple levels.

Keywords: think tanks    university-affiliated think tanks    think tank capability    capability building

收稿日期:2020-07-25      修回日期:2020-11-12

作者簡介:张春花(ORCID:0000-0002-8970-552X),硕士研究生,E-mail: zhangchunhua@mail.las.ac.cn;孙玉玲(ORCID:0000-0001-6836-5530),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迟玉琢(ORCID:0000-0001-9014-2317),硕士生导师,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智库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智库人不能忘却的使命
中国智库数量居世界第二7家智库上榜世界百强榜单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