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档案建设路径研究
2021-07-12陈勇钢
摘 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的有效途径。高校党员档案建设中存在重业务轻制度、重局部轻整体、重传承轻创新、重保存轻利用等问题。建议黨员档案建设要紧扣“全”要素,坚持“严”要求,完善促“治”理,聚焦善利“用”,切实发挥档案育人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学生党员;档案建设
近年来,党中央持续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档案是党员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材料,也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与保障。进入新时代,高校应遵循“全”“严”“治”“用”的总要求,紧扣档案建设的要素,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化制度、队伍与平台建设,在建设中利用,在利用中完善,切实做好学生党员档案建设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业的一代新人。
一、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建设的重要意义
1.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自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来,全党正风肃纪,面貌焕然一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层层落实并传导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由“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全党的政治生态、作风与纪律建设等,决定于每一名普通党员的现实表现。尤其是高校的优秀学子,作为党和国家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要加强教育培训、严格考察,端正入党动机,掌握过硬本领,成长为青年群体中当之无愧的核心和领袖。在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好高校学生党员档案,准确、全面、客观记载他们的成长历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命题。
2.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现实需求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命题。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任务,就必须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过硬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高校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通过建设、规范党员档案,更好的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组织开展困难学生帮扶、社会志愿服务、服务师生群众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平台,以便带动身边的同学更好的成长成才。
3.是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的有效途径
强化基层党建,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着力点。高校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群体庞大,做好党员档案建设与管理,涉及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也是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发展质量、规范党建工作流程的基础与保障。通过学生党员档案建设,能够帮助高校基层党组织树立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工作意识,并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与成效。
二、高校学生党员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重业务轻制度
一是思想不重视。部分高校对党员档案建设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从学校层面重结果轻过程,只关注党员发展,而对党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重视不够,措施不多,也不太注重培养过程中相关材料的收集与存档工作。学院层面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也缺乏统一的工作规范与标准。党支部层面由于支委变动频繁,人员流动较快,相关做法与制度执行也会出现因人而异的现象。
二是投入不充分。档案建设不同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在高校通常易于边缘化,对于党员档案建设专项工作,则更容易被疏忽。高校对党员档案建设工作的投入往往不如其他工作那么充分,不能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不能投入充足的资金加强相关平台与系统建设,不能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因此相关工作只能停留在完成层面,完成质量和效果不容乐观。
三是制度不完善。部分高校未能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党员档案管规定或细则,学校组织部门只关注入党志愿书等核心材料是否齐备,缺乏应存材料清单与要求。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员或党务秘书不具备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能凭借自身理解开展相关工作。由于缺乏规章制度,部分材料格式不统一,材料内容千差万别。
2. 重局部轻整体
一是项目不全面。当前部分高校受人力等因素影响,在学生党员档案中只保存狭义上的相关材料,即入党申请书、自传、考察表、志愿书、入党审批材料等,而对于成长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如评优评奖、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社团活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则不能及时全面系统的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二是标准不统一。高校内部各二级单位,也往往会因为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心的差异,从而出现各行其是的现象,有些保存相对齐整完善,有些只保存最基本的材料;有的做的规范,有的材料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常识性错误;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出现集中填写培养考察意见、该签批不签批、学生代替老师签字等现象。
三是培训不系统。部分单位对负责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员、党务秘书、党支部负责人等培训不够,或者培训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架构,因此不能很好的通过培训来统一工作标准,形成工作规范,提升工作水平。
3. 重传承轻创新
一是电子化程度低。档案电子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党员档案的电子化程度还相对较低,一些高校对于党员与积极分子的基本信息实现了电子化,但对于入党申请书、志愿书、思想汇报、考察表等材料的电子化扫描存档工作推进相对较慢。此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察期间的各类图片、视频等电子材料存档也未能较好的实现。
二是网络化进程慢。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由于部分高校对党员档案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不够,因此就目前而言,如何搭建平台,开放端口,为党员、入党申请人、支部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网络化信息查询、数据上传、档案维护,更好的开展网络办公与服务,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是共享化实现难。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发展党员是优中选优。要选拔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必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考察。目前而言,一些高校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较慢,而且受历史原因所限,往往高校中各个部门之间所使用的信息系统接口不兼容,因此党员档案系统中要实现与学工、教务、團委、后勤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有较大掣肘与难度。
4.重保存轻利用
一是支部利用不够。从党支部层面,党员档案应成为考评遴选优秀大学生作为发展对象的重要凭证,但是一方面由于信息存档不够及时,档案内容不尽完善;另一方面档案的功能未完全开发,因此党支部对于如何利用档案来全面综合考评发展对象尚不够充分。
二是班级利用不够。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成为班级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典范与楷模,班级层面对于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1+1”“1+N”等方式引领带动班风、学风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还有更多的开拓空间。
三是学院利用不够。从学院党委层面看,如何充分利用党员档案建设,通过“三会一课”“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以及日常理论学习,推动党员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化建设,进而提升学院党建工作水平,以党建促业务,推动学院学风建设、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工作水平,仍是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领域。
三、高校学生党员档案建设的有效途径
1.紧扣“全”要素
一是内容全。要拓展党员档案的功能,推动由党员发展到党员管理的转变,党员档案中不但要有基本信息和入党申请、培养、发展等材料,也要有党员学习教育、党性分析、服务群众、获奖等材料,确保档案项目设置覆盖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服务社会、服务集体、服务他人等方面,相关材料收集应尽可能完善,这恰恰是考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是过程全。要坚持档案建设的常态化与动态化原则,在新生入学后,应及时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并建档,开始存储个人信息与入党申请书等材料。此后,要在团支部推优、五四评优、一二九评优、奖学金评定、暑期社会实践等重要时间节点,定期整理相关材料归档;还要注重不定期收集学生参加各类大赛获奖、见义勇为、服务身边同学与集体等情况,确保档案建设覆盖大学学习全过程。
三是材料全。党员档案材料越全面和细致,就越能全方位的考察党员、教育党员,提升党员的发展培养质量。从材料上看,党员档案材料应包括但不限于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考察登记表、党校培训证书、政审材料、入党志愿书、公示材料、票决材料、转正申请、群众意见、团组织推优、社会实践记录、获奖情况、任职情况等。尤其要重视担任校院班级干部、服务群众及参与社会实践等情况,这些表现往往能凸显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组织能力与综合素养,也是党和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
2.坚持“严”要求
一是严标准。要切实做好学生党员档案建设工作,就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要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明确党员档案工作的具体流程与操作规范;要严格材料填写、审核等标准,及时收集整理并做好台账登记,确保材料真实无误;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把好档案转递关,确保档案规范安全。
二是严措施。要严格落实党员档案建设管理的保障措施。要设立专门岗位,落实专人专管,确保档案工作的规范性与延续性;要开辟专门场所,作为档案存放室使用,确保档案管理的严肃性与安全性;要投入必要的资金,保障日常档案维护等必需的硬件和软件开支。
三是严纪律。档案工作属于保密性极强的工作,党员档案涉及许多个人信息与隐私,学院组织员、党务秘书、支部负责人等涉及档案建设的人员,必须坚决贯彻国家档案管理与保密的相关纪律,强化规矩意识与纪律意识,确保材料存储有序、借用有据、传递有痕,切实保护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隐私,确保隐秘信息不外泄。
3. 完善促“治”理
一是治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可见制度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根本遵循。要做好党员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必须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明确存档内容、工作流程、工作原则、工作职责,确保档案建立、更新、保管、借阅、转递等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是治队伍。建设一支专业、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是做好党员档案建设工作的核心保障。要加强专职档案工作队伍建设,配备拥有档案学、情报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统管全校党员档案工作,加强对各二级单位及党支部层面相关人员的指导,提升工作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兼职档案工作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由组织员、党务秘书、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班导师与学生骨干构成的兼职工作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兼职队伍的责任意识与业务工作能力,做好基础资料收集、汇总整理、装订存档等工作。
三是治平台。要充分利用中组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党员和入党申请人基本信息录入、维护、党员发展、档案转接等工作。有条件的高校,也应充分利用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或积极推动党员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满足学校党员档案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党员和入党申请人相关材料应存尽存,推动党员档案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4. 聚焦善利“用”
一是增活力。基层党委、党支部应充分利用党员档案建设的契机,以存促建,围绕党员与入党申请人教育培养等环节,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聚焦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两学一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激发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爱国爱党热情,触发他们成长的内生动力,为他们搭建平台,充分展示青年优秀学子的智慧与创造力,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是促发展。党员档案中的相关内容,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展示和公开,如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可以创新发展对象公示的形式,通过网络推送、集中展览、现场答辩等方式,展示优秀学子的先进事迹,接受广大群众的评议。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通过公示激励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推进党员发展,做到优中选优,使党员发展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三是善育人。党中央要求高校要发动各方力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党员档案也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党员档案的建设要注重内容的全面性,通过动态化的建设实现对发展对象的全方位考察。通过档案项目的设置、展示,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营造你追我赶、争做先进的浓郁氛围,以点带面,推动大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秦蔚蔚.“互联网+党建”模式下优秀学生党员成长档案建设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2]刘 璞.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新思路[J].档案管理,2020
[3]麻 涛,王美荣,马俊杰.天津:创新党员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档案,2017
[4]佚 名.“高、专、细”引领党员档案规范化建设走上新台阶[J].浙江档案,2019
[5]张海蛟,隆 娟.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2020年“毓优人才”支持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XN213/010)。
作者简介:陈勇钢(1981-),男,汉族,湖南邵阳人,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