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2021-07-12陈丽英
陈丽英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发展日趋成为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体育教育研究者们认为体育教师等同于律师、医生、监理、会计师等职业,具有培养特殊技术技能的需要。199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1]明确指出:“教育工作应视为专业。”体育教学同其他专业一样,是一种顶尖的教育专业。本研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从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出发,以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为基础,按照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的要求,调查分析了福建省普通高校现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现存的问题。对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现有专业能力的调查,对福建省主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查,及与福建省部分体育教育研究专家和一线学校体育工作者进行的访谈,再根据《我国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3],为福建省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录用、选拔、考核、评价时采用的方法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能使体育教师教育专业理论、实践发展更丰富和完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2005—2020年国内外关于教师教育、教师知识结构、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著作以及文献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
1.2.2 访谈法
了解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福建省中小学体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从中小学体育发展角度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的分析,探讨问题并依据研究内容制定相关访谈提纲。通过对教育厅体育卫生和艺术处、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有关专家、领导进行面访、座谈和电话访问,了解我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现状,从而获得了较丰富、客观、可靠的调查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设计《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6所调查学校的所有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和教师。
采用邮寄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6份,其中有效问卷498份,有效回收率为83 %,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调查学校学院
1.3 数理统计法
将获取的资料和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2000和spss12.0等统计软件系统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1.4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学原理,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得出观点、结论和建议,并结合有关学科知识进行分类统计和辩证分析,以及进行演绎推理。
2 结果与分析
体育教师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教学情况的个性心理特征。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精湛的实践教学技能、较强的科研与创新能力、良好的专项技能和标准优美的动作示范能力、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4]。
2.1 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情况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育活动的专业水平,是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综合,必须通过体育专业的教师能力教育和理论、实践训练才能逐步形成。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主要体现为体育教师职业意识、体育技术技能教学能力、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的能力、体育教学资源利用开发能力、体育教学对象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学生成绩评价能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等。如表2所示:
表2 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基本情况
由表3可见,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中“体育教师职业意识”“组织体育活动赛事能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与其他专业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表2可知,“体育教师职业意识”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能力,“组织体育活动、赛事能力”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得分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能力。这说明福建省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中,体育教师职业意识较强,而体育活动组织能力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则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3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差异比较(方差)
2.2 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活动组织能力及内容的情况
根据不同教龄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情况,把教师工作教龄每5年划为一个区间,1~35年共分为7个区间。问卷中显示,在组织体育活动能力方面,不同教龄的体育教师间存在显著差异,教龄在31~35年的教师的“组织体育活动能力”得分明显高于教龄低于30年(含30年)的教师,而教龄在1年到30年的教师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活动组织能力并不能随着教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活动组织能力水平,在其进入教师职业时已经基本形成,因此,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应该重视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活动组织能力内容为体育课堂上有效地传授学生体育技术技能和相关的体育知识、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指导学生业余体育运动训练、组织比赛并承担体育运动比赛的裁判工作、指导社区体育活动、进行基本的运动保健和康复。问卷显示,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中“指导社区体育活动”能力明显低于其他能力,说明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中,不仅加强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更加重视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的训练。
2.3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情况及内容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积累实践知识,只有实践知识增加,才能保证体育教师的实践智慧的提高[5]。教师的专业性通常并不是从科学、严格和确凿的一般性原理来看待的,而是从教师的个体化和简模式的实践性知识来确定的[6]。问卷显示,16~20年教龄段和31~35年教龄段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得分明显高于1~5年教龄段教师,16~20年教龄段教师也高于6~10年教龄段教师,而在其它教龄段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和教龄、教师经验没有直接关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并不会随着教育年龄的增长而得到提高,因此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职前教育着手。职前教育是体育教师整个教学生涯的开端,同时也代表着体育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承担体育教师教育责任的体育高等院校,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就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更新个体的学科知识;更新个体的技能、态度及方法;推动学校开发并运用课程以及提出教学新策略;促进教师与外界人士之间的交流;帮助能力较弱的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等[7]。基于我国国情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内容归为六部分,由表4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中“建立个人教学工作档案”“不断更新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拓展有关学习原理和教学策略的知识”“认识和发现教学实践中潜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加以解决”等四个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参加教师进修等专业发展活动”和“掌握教育研究基本方法”,说明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教育进修和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参加教育进修和学习科研方法的行动,但是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水平仍较低。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在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体育教师职前教育阶段,要注重培养建立个人教学工作档案、发现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更新教育技术、拓展教学知识的专业发展意识。
表4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内容分析
3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3.1 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多元化平台
为了能够不断更新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福建省应该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多元化的平台,从而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优质展示课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发展,以及安排技能大赛并建立中小学体育科研机制这几个方面来提升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
3.1.1 优质展示课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发展
根据目前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搭建包括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优质课展示活动,该种活动可以首先向市级、省级优质课的青年进行号召,呼吁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通过优质课来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在活动中发现教育人才,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以此让老师更好地对体育课程进行掌控。另外将市级和省级中优秀的体育教师推荐至国家级赛课,并搭建相关的平台进行筛选,让所有的体育教师都能够在优质课堂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3.1.2 安排技能大赛及建立中小学体育科研机制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就是教学能力,它是一位老师的最基础的技能。通过技能大赛的形式,以竞争的渠道激发青年体育教师的好胜心及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所有的中年和青年教师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竞技大赛之中,以此来展现自身体育教学的实力,并在竞技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缺陷,以强化教学的专业技能,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和实力。另外还需要建立起中小学体育科研机制,以全国和重大社科课题作为引导的方向,以福建省作为根据地来进行实验教学,并安排各市和各区配合工作,对应建立起相关的实验学校,以此来推动全省体育教师对国家级课程的参与工作。其次通过征文的形式,使每年各市各区进行省级课题的申报,为每一位体育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赋予其科研的机会,以充分调动起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3.2 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督导评估机制
每一位中小学体育教师都应该建立个人教学工作档案,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估和制定发展计划。而在建立个人教育工作档案的基础上,还应该完善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督导评估体系、出台针对地方课程的指导意见和评判课堂质量的标准,以此来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能力。
3.2.1 完善福建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督导评估体系
最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形象地表述了教育理念,我省应以该教育理念作为实际教学行为的导向,提高福建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管理效果,从而保证我省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指导方案,并且协助省教委完成《福建省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的编写,以此来保证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监督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此外必须建立起省市区校4级的体育教学监管体系,以教育主管部门作为监管的主体、学校校长作为落实工作的监督者、体育科研组长作为工作执行的关键,以此来保证我省各市各区的学校都能够积极有效地落实体育教学的相关工作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起随访监督制度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的通报制度,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条件下,要求学生完成体育课程,积极地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专项能力。
3.2.2 出台地方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课堂质量标准
根据我国健康体育课程的模式[8],结合福建省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台适用于福建省体育教学课程的指导方案,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实现更好的发展,还能够提高我国健康体育教学课程模式的实施效果。每一节体育课程都必须要有标准的质量指标,这样才能够让体育教师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对可测量标准的教学质量体系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体育教学课程质量得到质的提升,还能够引导体育教师专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如福建省可以在优质课展示中进行“三个50 %”的推广,也就是让50 %的学生喜欢体育老师,每一节体育课堂的器材使用率达到50 %,且学生的体育训练密度达到50 %;另外每一堂体育课则应该有10分钟的体能训练,以此来保证整堂体育课的可视化和可量化,从而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3.3 构建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制度
为了能够更好地拓展有关体育教师学习原理和教学策略的知识,帮助老师认识和发现教学实践中潜在的问题,需要构建和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制度。培训制度可以有效完善体育老师的各类相关专业知识,而进修制度则可以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来进行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改善。
3.3.1 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进行专家讲学和自我训练
对我省各市和各区的体育教师进行集中和分散的培训,可以有效地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其中集中培训主要是指将不同水平和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师实际情况进行登记,将所有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在互相学习中提升专业能力。分散培训则是指由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能力,自主地选择培训的课程和方式,从而更加具有针对性地保证所有参与培训的体育教师都能够学到真正实用的技能。另外,还需要安排专家进行讲学,以此来促进体育教师进行自我的训练。专家传授高层次的知识内容,中小学体育教师则进行自我消化,将高层次的专业知识转变成为自己的技能,并使专家根据不同阶段体育教师的水准进行分类指导,从而快速地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3.3.2 利用网络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全员的技能培训
通常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时非常长,且量较多,一位体育教师通常要兼顾多个班的体育课程教学,因此往往无法抽出时间来参加集中的培训,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使用网络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体育教师可以在日常的休息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并安排短时间的集中课堂讲解,进一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并巩固。另外还可以建立起相关的省级和市级的名师工作室,汇集我省各市和各区优秀的体育教师,建立起具有专业化和数字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促进优秀体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通过将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整理成案例来对青年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专业化的培养。
3.4 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推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对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的具体表达方式。而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质量问题并非一个简单的单一环节问题,它一定是多环节合力的最终结果。从上述调查中已经看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并不随着教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职前教育,因此需要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3.4.1 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思考体育老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目的
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人才的培养,人和才是两个单独的主体,“人”即是进行育人,“才”则是人才培养,两者组合才构成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因此中小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单纯地从育人角度来进行体育教师的培育,更应该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来正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体育教师的课程进行改善,在对过往的文献研究过程中,发现高等的教育往往只注重了人才的培养,却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以育人作为教学方向,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
3.4.2 从标准与课程的角度进行中小学体育老师的培养
我国的教育课程标准在不断地更新,使得教育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因此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待教学课程的要求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我国不仅要增加对教学标准的实验,还应该加快建立起完善的实践监督体制。课程上可以使用“1+3”或“2+2”的时间标准来进行划分,其中“1+3”就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普通的教育,并且安排学生进行现场或者线上的体育中学教学活动的观摩,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方向。在二年级时进行分流的安排,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方向,则完全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模板来进行教学。“2+2”则是将一、二年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培养,等到了三年级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专业的选择,两者虽然在时间选择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2+2”所体现的综合水平更高。
3.4.3 从高校分流和评估的角度进行中学体育老师的培养
通常办学的定位与高效方向的选择、办学的特征以及角色的定位具有一定的关系,它们是保证一个学校能够可持续性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高校分流和评估的角度来对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评定,能够有效地保证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针对正在转型或升级的学校进行及时的科学评估,能够有效地取缔一些不合格的体育教师教育机构。如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就减少了本科阶段师范类的招生数量,并成立了相关的教师培育学院,将师资的培养统一纳入到该学院中。[9]不同类型的学校应该进行不同角度的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且定位往往各不相同,因此并不是每一所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都必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是应根据大学自身的定位平台来对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以此来满足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
4 结论
(1)体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建构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发展,始于高校职前教师教育。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体育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助于构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标准,从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2)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更多地与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专业能力有关,对于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来说,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是建构该专业课程标准的逻辑起点。《我国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由体育教师职业意识、体育技能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教学对象分析能力、绩效评价能力、体育活动组织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等7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构成。
(3)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别是构建中学体育教师能力多元化平台、构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督导评估机制、构建完善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制度和构建中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