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家庭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
2021-07-12于军华
于军华
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河南汝州 467599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普遍不佳,受医疗资源及患者经济条件影响,多数患者住院时间有限,对其提供院外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家庭在患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作为院外护理的基本单元,与护士进行协调合作[2]。时机理论是一种新型护理理论,重视患者在确诊期、适应期等多个阶段存在不同的多种需求[3]。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有助于满足患者在各时间段的动态,可改善患者身心状况,促使其转归。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了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一步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在其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7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5,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家庭护理)。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0~81 岁,平均年龄(69.21±7.86)岁;病程1~4 个月,平均病程(2.52±1.21)个月;心功能Killip 分级:Ⅱ级9例,Ⅲ级16例,Ⅳ级1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68.73±7.69)岁;病程1~4 个月,平均病程(2.25±1.18)个月;心功能Killip 分级: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有关诊断标准[4];②均在我院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③有至少一名家属愿意参与患者照顾。(2)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③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④合并表达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于患者入院后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实施手术前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后每月进行2 次电话随访,督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护理方案首先进行划分阶段。针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特征,入院后的阶段划分为诊断期(从心肌梗死发生到诊断)、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拟行手术到术后病情稳定)、出院期(即将结束治疗到出院)、调整期(回归家庭到心肌梗死发病36 周后)。其中诊断期、PCI 围术期及出院期需实施院内干预,调整期及适应期需实施家庭护理。(1)诊断期护理:①心理护理:开展动机性访谈,与患者和家属主动沟通,疏导其负面情绪,倾听患者主诉,加强情感支持,指导家属给予患者社会支持,降低疾病对患者个人或家属的负面影响。②普及疾病知识:通过宣传手册、图片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预后。③告知家属照顾技能:指导患者家属定时观察患者病情,督促患者按时休息、饮食,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2)PCI 围术期护理:①认知重建: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向患者介绍手术操作,缓解期紧张感,向其客观描述手术风险,并介绍过往成功案例。②术后宣教:指导患者术后卧床休息,不得轻易更换体位。术后1周,小组成员通过保健手册、手机视频或图谱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宣教,每周宣教2 次,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护,包括自觉控制饮食、进行康复锻炼,每次40~60min。(3)出院期:①为患者提供后续治疗信息:告知药物用量的调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强调复诊的重要性。②院外康复:邀请患者及家属加入微信群,分享康复有关视频。③指导患者及家属书写家庭日记,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4)调整期:①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识别病情恶化,制作书面材料,内容包括正确用药方法、正确饮食及运动方案、疾病发作时的救治技巧,纠正家属不正确的照护方式。②每周电话随访1 次,家访2 次/月,了解家属已掌握的照护技巧,给予鼓励和支持。
1.4 评价指标
两组均干预3 个月,①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ADL)[5]评估,总分为0~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好。②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复发、再次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生活自理能力 见表1
表1 两组ADL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ADL 评分比较(,分)
2.2 MACE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心绞痛复发1例、再次血运重建1例,MACE 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发生心绞痛复发4例、再次血运重建3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MACE 发生率为22.86%(8/35),观察组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表现为心肌细胞持续缺氧缺血,易导致死亡。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快,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濒死感、胸骨后持久性压榨痛及恶性心律失常[6]。近年来,医疗水平进步,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病情逐渐稳定,但心肌梗死难以彻底治愈。由于患者自身心脏储备力差,病情易出现反复发作,并可引发多种MACE 事件,导致患者预后不佳。对患者进行长期护理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但患者住院时间往往有限,因此需要家属配合,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院外护理。
王姗姗[7]、曹敏[8]等研究结果显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家庭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依从性,促进机体恢复,降低再入院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可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家属是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照顾者,本研究观察组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通过各项宣教,增加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促使其自觉对患者进行照顾。出院后,通过书写家庭日记、加入微信群等操作,医护人员可及时获取患者病情信息,制定更为可靠的方案,并可增加家属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促进家属和患者间的沟通[9,10]。此外,患者出院后,回访频率较高,有助于及时反馈患者情况,并督促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疾病护理中,提高家属照顾技能,增加患者配合度,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改善,形成患者、护理人员、家属共同协作的良性循环,互相弥补不足,发挥协同作用,更能全面的满足患者各阶段需求,改善患者预后,预防MACE 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可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预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