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CPU-GPU集群的分布式机器学习资源调度框架研究
2021-07-12朱紫钰汤小春赵全
朱紫钰, 汤小春, 赵全
(西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2)
分布式机器学习[1-3]在数据挖掘、医学影像、股票市场分析、计算机视觉、市场分析等领域被大规模使用。但是训练机器学习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随着数据中心开始大规模使用GPU设备,CPU-GPU混合的异构资源集群已经成为一种通用基础设施[4-5]。企业界为了提高分布式机器学习的效率,也逐渐将这类应用移植到异构集群平台上运行。但是,CPU-GPU集群上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是如何高效地调度分布式机器学习作业中的任务。特别是当GPU计算资源较为珍贵时,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CPU-GPU计算资源进行模型训练已成为异构集群上面临的基本挑战。
分布式机器学习初期,由于硬件限制,主要采用CPU集群来进行,针对一批训练数据,计算框架把数据分成很多个片段,然后根据集群节点上CPU的数量,将每一个片段作为一个单独的任务分配到计算节点的不同CPU上,进行局部梯度计算。当所有的任务完成计算后,参数服务器收集各个任务的梯度误差进行汇总,然后发送新的参数用于下一次迭代。由于数据分片大小相同,CPU性能相同,所以每个任务在CPU上的执行时间大致相同,这能够保证每一次迭代的同步。
近几年来,随着GPU硬件设施的广泛应用,分布式机器学习开始使用GPU计算资源。在分布式机器学习的训练过程中,一部分任务可能运行在GPU上,一部分任务可能运行在CPU上。GPU用于单纯的梯度计算,CPU用于初始化、节点之间通信、数据加载、主机内存到设备内存之间拷贝以及启动GPU的kernel函数等。
面对同构的集群环境,分布式机器学习采用大小相同的数据分片策略,这样可以保证任务在CPU或者GPU上执行时间相同。面对异构集群环境,分布式机器学习存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保证CPU和GPU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如果只考虑使用异构集群中的CPU计算资源,则没有考虑到GPU计算资源带来的计算优势;如果只考虑使用异构集群中的GPU计算资源,则在GPU设备执行任务时,CPU资源往往被闲置。无论是在异构集群中只使用CPU资源还是只使用GPU资源,都无法充分利用异构集群资源。因此,一种合理使用异构集群计算资源的方式为:当CPU资源存在空闲时,将任务分配到CPU上执行,当GPU资源存在空闲时,将任务分配到GPU上运行。这种资源分配方案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CPU计算资源和GPU计算资源。但是上述任务分配方式的最大挑战在于:(1)由于GPU和CPU具有不同的运算能力(FLOPS),导致同样的任务在GPU上执行比在CPU上执行消耗的时间更短;(2)类似于聚类分析的迭代过程,只有当全部工作节点上的任务完成后,误差聚合操作才能进行参数的更新,并发布下一次的迭代过程。因此,如果把每一次迭代过程中的计算任务均匀地分配给CPU和GPU资源,就会造成CPU任务严重滞后,迭代过程不能同步,从而导致误差聚合操作的推迟,影响下一次迭代的开始时间。
针对分布式机器学习作业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问题,有相当多的研究者进行了研究。文献[6]从分布式机器学习训练过程出发,详细说明了训练过程中各个阶段使用CPU和GPU资源带来的性能提升,同时也说明了使用GPU设备的瓶颈。文献[7-14]主要针对GPU计算资源的调度策略,忽略CPU计算资源的调度。文献[7]介绍了跨作业共享GPU资源带来的一些挑战性问题。文献[8]描述了一种大规模快速梯度下降算法的应用场景,提出了大规模数据集在多个GPU之间的调度策略。文献[9]提供了与分布式机器学习相关的资源管理模型和以及任务调度策略。文献[10]提供了一种任务执行过程的控制算法,保证机器学习作业的质量。文献[11]提出了一种针对异构资源的混合DRF算法,能够有效提高集群资源利用率。文献[12]提出了一种支持向量机的任务分类算法,任务根据类型划分并投入相应的设备进行计算,可以改善集群资源利用情况,但是该算法获得数据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并不能准确获得集群资源变化。这些研究在最大化资源利用率、最小化作业的平均完成时间以及任务调度质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上述文献对CPU和GPU搭配使用的研究不全面,即要么只考虑CPU资源,要么只考虑GPU资源,不考虑CPU资源与GPU资源混合分配和调度的价值,也不关注CPU和GPU资源混合调度的利用率。文献[13-14]主要任务是解决多个机器学习作业共享GPU集群时,如何分配资源,减少迭代过程的延迟。它解决了不同作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问题,但没有解决CPU-GPU资源之间的合理分配问题。文献[15]介绍了一种通用的CPU-GPU计算资源管理系统,它不涉及具体的应用,而是根据任务类型(例如工作节点程序,参数服务器程序)执行启发式静态资源分配,因此无法提高机器学习中CPU-GPU资源的利用率。文献[16]通过预估任务的执行时间来调度资源,但是它的核心在于确定参数服务器与计算节点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太关注CPU资源与GPU资源分配问题。文献[17]介绍了一种通过MapReduce来加速K-Means的算法,其按照CPU处理能力和GPU处理能力将Map任务分成2个部分,这种方式可以利用CPU资源和GPU资源,但是它对CPU任务和GPU任务的不敏感,导致迭代过程中CPU任务的延迟,增加了整个作业的响应时间。文献[18]中的理论框架产生了一个最佳整数规划解决方案,根据CPU数量、CPU与GPU之间计算能力的不同,少部分任务由CPU承担,大部分任务由GPU承担,提高了CPU和GPU的利用率,但是由于CPU任务的数据大小与GPU任务的数据大小相同,当数据分片较大时,存在任务延迟问题。
为了提高CPU和GPU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减少每次迭代中的任务延迟,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均匀数据分片方法。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根据集群系统可以使用的CPU核数量和GPU数量,以及CPU和GPU的计算能力,将数据块分解成大小不同的分片,小分片数据应用于CPU资源,大分片数据应用于GPU资源,在所有GPU任务执行结束前,保证CPU任务也能够结束,从而减少2类不同任务之间的同步等待问题,进而降低分布式学习的训练时间,且提高系统的资源使用率。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是提出了一种面向CPU-GPU混合集群的分布式机器学习调度框架,即在机器学习模型参数的训练过程中,对于每个任务,系统都包含2个版本——GPU版本和CPU版本。在每一次迭代操作开始前,首先得到可以使用的CPU设备数量m以及GPU设备数量n,再根据任务的历史统计数据,确定CPU和GPU上运行时间的比值(这个比值相当于CPU和GPU执行效率比),根据比值可将任务分解为p和q个;然后将GPU任务提交到GPU计算资源,CPU任务提交到CPU计算资源。最后,采用线性规划的思想,保证分配的CPU任务与GPU任务之间的同步执行,即CPU任务与GPU任务之间不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
1 分布式机器学习的资源调度框架
1.1 CPU-GPU资源分配模型
通常情况下,当使用GPU计算资源计算不同数据分片的梯度时,CPU被用来初始化参数,启动kernel函数的运行。在GPU的kernel函数执行过程中,CPU就不再被使用。这会导致CPU处于闲置状态,降低系统资源利用效率。但是,如果所有的CPU资源都处于“忙”状态时,也会造成GPU任务等待CPU资源而不能被迅速执行的情况,这会浪费GPU资源。
在机器学习训练中,要想CPU资源和GPU资源充分被利用,就需要考虑为GPU绑定一定的CPU资源,方便GPU任务的启动。在面向CPU-GPU的异构集群系统中,图1给出了CPU与GPU之间的资源分配关系。图中的c0、c1等代表CPU设备,GPU1、GPU2等代表GPU设备。在每次的迭代过程中,将CPU和GPU进行捆绑,即为每个GPU搭配一定数量的CPU。训练开始后,对于GPU任务,绑定的CPU只负责加载参数以及启动GPU的kernel函数,一旦开始在GPU上进行误差的计算,CPU会处于闲置状态,直到完成所有的局部误差计算。之后在指定的CPU或者GPU上进行误差聚合运算,产生新的模型参数。上述过程相当于完成一次迭代,如果误差未达到模型精度要求,则会进行重复的迭代过程,直到满足精度要求。
图1 CPU-GPU异构集群系统资源分配方式
1.2 GPU任务与CPU任务的资源需求
CPU-GPU异构集群要求任务的二进制程序既能够在CPU上运行,也能够在GPU上运行。当一个机器学习作业准备执行时,可以指定哪些任务运行在CPU设备上,哪些任务运行在GPU设备上。任务调度器会查看集群资源中是否有设备处于空闲状态,如果有GPU空闲,则提交GPU任务,如果有CPU空闲,则提交CPU任务。任务调度器对任务进行资源分配时,如果需要使用GPU资源,那么任务就与GPU二进制程序绑定;如果需要使用CPU资源,那么任务就与CPU二进制程序绑定。之后,任务调度器会将任务及信息发送给工作节点的CPU执行器或GPU执行器,由执行器启动并执行任务。在设计CPU二进制程序和GPU二进制程序时,任务的输入数据格式和输出数据格式要求完全一样。这样一来,2种任务的输入输出能够正确获得下一次迭代时新的训练参数,且不会影响机器学习作业的参数更新效果。
1.3 数据分片策略
数据分片策略包含2个目的:①面向分布式机器学习,通过数据分片,可以并行执行多个梯度计算过程,从而减少机器学习的训练时间,快速地完成模型的训练;②面向CPU-GPU异构集群环境,进行数据分片的目的是充分利用CPU资源和GPU资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CPU任务和GPU任务的运行时间,对数据进行大小不等的分片。通过统计CPU任务和GPU任务在各自设备上的运行时间,得到任务运行效率的比值,从而确定数据分片的大小。由于机器学习聚合操作更新参数前要求本批次数据全部计算完成,因此分片大小决定了CPU任务和GPU任务的同步快慢问题,这是本文算法的关键所在。
1.4 分片方法
减少机器学习迭代过程中运行时间的核心是保证CPU任务与GPU任务的同步完成。假设N是整个数据规模的大小,n是CPU核数量,m是GPU设备数量,对于同样大小的一块数据B,CPU运行时间与GPU运行时间的比值是α,称α为加速系数。其含义是如果使用一个GPU设备完成数据的计算需要时间为t,那么使用一个CPU完成数据的计算需要α·t的时间。如果可以将数据分割成B/α的大小,那么一个CPU完成B/α数据的计算就只需要时间t,这样对于GPU任务和CPU任务的计算就不存在执行时间差别的问题,很容易通过调度满足迭代过程的同步。
对于机器学习中的数据N,现在需要进行数据的分片,分片后的每一个数据块对应一个任务。为了保证计算性能的无差异,根据数据分片的大小决定任务由CPU执行还是由GPU执行。假设数据被分割后,有x个CPU任务和y个GPU任务。在n个CPU核上运行x个任务的完成时间记为tC,在m个GPU上完成y任务的时间为tG,理想状态下,数据分割计划的目的是|tC-tG|=0。因此,任务同步时间差如下所示
(1)
使用以上参数,需要确定CPU任务的个数x和GPU任务的个数y,目的是要减少CPU任务的执行结束时间与GPU任务执行结束时间的差值。所以给出以下的规划条件,其目标是
min|f(x,y)|
(2)
同时要满足条件
x·B1+y·B2≥N
(3)
|B2-αB1|<η
(4)
B1,B2,x,y≥0
(5)
公式(2)给出了目标函数,即减少CPU任务与GPU任务之间的不同步。其物理意义是,假设tp代表p个任务中第一个任务开始到最后一个任务结束的时间区间,而tq代表q个任务中第一个任务开始到最后一个任务结束的时间区间。调度的目的是满足|tp-tq|<ε,ε∈∀(0,1),即GPU任务的完成时间和CPU任务的完成时间相当。公式(3)是按数据分片要求,将CPU任务的数据分片大小为B1,GPU任务的数据分片大小为B2,公式(3)要求x+y个任务要处理完全部的训练数据。公式(4)描述了CPU和GPU任务数据规模之间的关系,其数据要满足加速系数要求,η表示数据分割误差。公式(5)对所有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了约束。
对于每一个数据分片,都会产生一个任务,分片小的数据绑定CPU任务,分片大的数据绑定GPU任务。整个数据分片完成后,将任务及数据信息分别插入到CPU任务队列和GPU任务队列中,等待调度器调度。根据数据分片产生的任务,只能用于机器学习中的局部梯度计算,即gi值的计算。基于CPU任务和GPU任务的数量,调度器安排CPU资源以及GPU资源执行任务。
1.5 算法分析
迭代计算过程中,CPU负责内存到设备内存的输入和输出,GPU负责计算。当GPU计算时,CPU空闲,因此,利用这些CPU时间是可行的,但是前提是不能影响GPU执行前后对CPU的需求;另外,GPU数量一般较少,CPU核数量众多,部分CPU核就可以承担GPU计算前后的输入和输出工作,多余的CPU核就可以参与计算,因此CPU-GPU混合的算法是可行的。
为了利用这些CPU核,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片,避免部分任务滞后导致的作业响应时间延迟。所以,论文采用整数规划算法来计算分片的数量和分片的大小。
在时间复杂度方面,在公式(3)中,定义了2类变量B1和B2,设其可取最大值为N,由公式(4)可知2类变量满足比例关系α。设x,y和N可取最大值为a,那么分片规模循环次数为a,任务数作为内层循环也为a,则公式(3)时间复杂度为O(a2),该时间复杂度为算法时间复杂度,因此本算法可行。在空间复杂度方面,算法使用的主要变量共8个,涉及的数量较少,因此占用内存较少,算法具有较好的空间复杂度。
1.6 机器学习作业的任务调度框架
机器学习作业的任务调度框架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ML框架、工作节点和数据分片)。ML框架是主控节点,工作节点是由CPU-GPU资源组成的集群节点,数据分片是对整个训练数据的划分,其分片大小与计算资源的计算能力相关。整个框架如图2所示。
ML框架:ML框架主要功能有①聚合各个工作节点执行器上发送的局部梯度值;②根据梯度值更新模型参数;③对训练数据进行分片,并依据分片创建CPU任务和GPU任务的描述;④对上述任务进行调度。
工作节点:工作节点的主要功能是依据CPU资源和GPU资源的不同,启动CPU执行器以及GPU执行器。CPU执行器接收CPU任务描述,使用CPU资源来计算指定分片数据的局部梯度值;GPU执行器接收GPU任务描述,采用GPU资源来计算指定分片数据的局部梯度值。
数据分片:数据分片是按照CPU资源和GPU资源的数量和计算能力,将整个训练数据分割成大小不等的CPU数据块以及GPU数据块。
整个作业任务调度框架的运行过程按照以下步骤完成(以下的步骤序号与图2中序号对应)。
图2 面向CPU-GPU集群的机器学习调度框架
①ML框架执行梯度值的聚集运算。如果是第一次迭代,随机给出梯度值;如果不是第一次迭代,当所有的执行器全部将局部梯度值发送到ML框架后,ML框架再进行聚集计算;
②根据聚集的梯度值,ML框架计算出新的权重系数,即模型的参数值;
③ML框架将新的模型参数发布到各个工作节点的CPU执行器和GPU执行器;
④ML框架根据训练数据的大小以及CPU和GPU资源数量,按照第1.4节的方式进行数据分片,将数据分为2类,CPU数据分片和GPU数据分片。每个分片包含训练数据的编号、开始位置、数据块大小和数据所在的IP地址信息等。每个数据分片按照一定数据格式构成一个任务描述,并添加到各自的排队队列中;
⑤ML框架的任务调度器从CPU队列和GPU队列中取得任务描述,并根据任务描述及调度算法,确定每个任务将要发送的执行器;
⑥调度器将任务发送到各个工作节点的CPU执行器和GPU执行器队列中;
⑦各个工作节点的CPU执行器以及GPU执行器开始按照FIFO的方式执行机器学习中的局部训练任务,计算局部梯度值;
⑧CPU执行器以及GPU执行器执行计算前,根据任务描述中的数据分片信息,从训练数据中获取采样数据;
⑨各个工作节点的执行器完成任务的运行后,将所有计算出的局部梯度值发送到ML框架;
ML框架收到全部的梯度值后,检查误差是否达到训练模型的精度要求或者是否满足迭代次数的要求。如果满足要求,停止训练;否则,继续执行①,进行新一轮的迭代计算。这样不断地进行迭代训练过程,最终得到模型参数;
2 调度算法的实现
机器学习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每一次迭代都需要计算梯度误差的变化,然后收集这些变化,为下一次的迭代做准备。分布式机器学习中,采用数据并行的计算模型,各个计算节点上只计算整个数据的一个分片,然后将计算结果发送到PS服务器进行聚合。如果数据分片大小不合适,可能会出现某个工作节点严重滞后的情况,导致下一次迭代的延迟,因此数据分片是本调度算法的核心。对于CPU-GPU混合的集群系统,根据CPU执行时间和GPU执行时间来决定分片的数据大小,使一个分片对应一个计算任务,从而产生大量的任务。这些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会根据各自的分片信息,读取相应的数据,按照各自的类别在相应的计算资源上进行计算。其计算过程如算法1所示。
ML-FrameWork 是ML框架的主函数,也是PS服务器所在的节点。ML-FrameWork首先得到CPU-GPU集群中的CPU资源数量和GPU资源数量(s1),然后进入迭代过程中(s2~s8)。(s3)获得各个数据分片任务计算的梯度值,进行聚合计算;(s4)根据CPU和GPU数量、训练数据大小以及CPU任务与GPU任务之间的加速系数,将数据划分为大小不同的数据块;(s5)对于较小的数据块,产生CPU任务描述,放入CPU执行队列;(s6)对于较大的数据块,产生GPU任务描述,放入GPU执行队列;(s7)是ML-FrameWork等待CPU任务队列和GPU任务队列的执行同步。
WorkerIterate运行在各个工作节点的执行器上,是计算局部梯度的函数。它可以使用CPU资源或GPU资源进行局部梯度计算。(s1)更新并保存来自PS服务器的新的模型参数;(s2)计算梯度值,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获得数据的分片信息,然后读取对应的训练数据,通过分片信息中包含的计算资源信息,使用不同的计算资源计算出新的局部梯度值;(s3)将计算出的局部梯度值按照一定的标准格式组织起来并返回给ML-FrameWork。
算法1梯度优化的分布式机器学习框架算法
Begin ML-FrameWork:
(s1)x=cpus,y=gpus
(s2) for iterationt=0,1,…,Tdo
(s7) sync
(s8) end for
End ML-FrameWork
Begin WorkerIterate(t):
End WorkerIterate
Schedule函数描述从队列中取出任务并提交到工作节点的过程,如算法2所示。任务调度器从队列取出一个任务描述,根据任务的类型,如果是GPU任务,执行(s1),根据任务描述中的IP地址,将任务的分片ID、数据分片的起始位置和数据长度发送到对应工作节点的GPU执行器(s2),请求GPU执行器执行;反之,执行(s3),发送任务到CPU执行器(s4)。
算法2任务调度算法
Begin Schedule
(s1) while(Task=gpu-queue.deque())
(s2) launchTask to GPU
(s3) while(Task=cpu-queue.deque())
(s4) launchTask to CPU
End Schedule
3 实验评价
系统在一个集群上进行实验,集群中包含6台NF5468M5服务器,作为计算节点;1台中科曙光服务器620/420,作为参数服务器节点。每个服务器节点包含2颗Xeon2.1处理器,每个处理器包含8个核(相当于一个服务器节点具有16个CPU核),32 GB DDR4内存,2块RTX2080TI GPU卡,10 GB显存。集群包含1台AS2150G2磁盘阵列。服务器操作系统为Ubuntu 7.5.0,CUDA版本为10.1.105,采用C++11作为编程语言,软件编写采用NVIDIA CUDA工具和C++。
3.1 实验任务
考虑使用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算法K-Means进行实验验证和分析。K-Means算法是一个迭代求解的聚类算法,是实验分析中常用算法,且具有代表性。实现了一个CPU版本和GPU版本的K-Means程序,使用C++语言来编写程序的CPU版本,NVIDIA CUDA来编写程序的GPU版本。调度框架和执行器使用C++语言编写。调度框架和执行器通过实现上述算法,完成对K-Means分布式机器学习作业的执行。
3.2 算法执行效率评价分析
使用3种资源分配策略来比较K-Means算法的梯度计算的过程,图3为使用3种策略的作业执行时间比较。
图3 使用不同调度算法的K-Means作业执行时间
1) 每个计算节点采用16个CPU核来计算数据的梯度,在任务调度过程中,数据均匀分片,1个任务绑定1个CPU核,即当1个计算节点有1个CPU核处于空闲状态时,分配1个数据分片对应的任务到该空闲CPU核。称该算法为CPU算法(KM-CPU)。
2) 每个计算节点使用1个CPU核以及1个GPU设备,GPU设备绑定该CPU核。这时称被绑定的CPU核处于非自由状态,反之为自由状态。在任务调度过程中,数据均匀分片,1个任务绑定1个GPU设备,即当该节点GPU设备空闲时,分配1个数据分片对应的任务到该空闲GPU设备,称该算法为GPU算法(KM-GPU)。
3) 每个计算节点使用16个CPU核及1个GPU设备,将每个节点中的GPU设备绑定1个CPU核。这时,1个计算节点上拥有1个非自由状态的CPU核和15个自由状态的CPU核。ML框架按照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数据的不均匀分片,1个分片对应的任务绑定1个自由状态的CPU核或者1个GPU设备,当自由状态的CPU核空闲时,提交1个具有较小的数据分片的任务,当GPU设备空闲时,提交1个具有较大的数据分片的任务。该算法称为混合资源调度算法(KM-Hybrid)。
图3包含3组数据,分别代表使用KM-CPU算法、KM-GPU算法和KM-Hybrid算法对应的作业执行时间。每个节点测试3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其中,横坐标代表集群节点数目,纵坐标代表使用各算法的作业执行时间。从实验中可以得到2个结论:①使用KM-GPU和KM-Hybrid算法的作业执行时间明显少于KM-CPU算法,这是因为GPU设备的运算能力远高于CPU设备,说明使用GPU计算资源可以明显降低K-Means作业的执行时间;②随着节点增加,计算设备增加,3种算法用时逐渐减少,性能提升逐渐变慢,这是由于每一个分片包含的数据量变少,且当节点数目过多时,节点通信开销成为影响算法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使用本文提出的算法执行分布式机器学习作业,能够加快作业的执行,且能够有效提高CPU-GPU集群中CPU计算资源的利用率,不再只是将CPU计算资源闲置。
考虑到上述实验并未说明KM-Hybrid相较于KM-GPU算法的具体优势,下面探究随着节点增加,KM-GPU和KM-Hybrid算法加速比。加速比是衡量算法性能常用指标,表示为s(n,p)=Tserial(n)/Tparallel(n,p),其中n表示数据处理规模,Tserial(n)表示作业串行计算用时,Tparallel(n,p)表示作业并行计算用时。图4为KM-GPU和KM-Hybrid加速比对比情况。其中横坐标代表节点个数,纵坐标代表加速比。比值越大,说明并行计算加速效果越好。在图4中可以得出结论:随着节点数目增加,2种算法均表现出较好的加速;但随着节点数目增加,KM-GPU加速比增长逐渐缓慢,KM-Hybrid加速比增长缓慢并出现回落现象,分析后得出原因:随着节点增加,通信延迟和调度处理开销增加,2种算法的加速比增长缓慢,且KM-Hybrid算法对通信和调度延迟更敏感。
图4 KM-GPU和KM-Hybrid加速比
为了进一步探究本文中提出的不均匀数据分片策略为分布式机器学习作业带来的性能提升情况,现对KM-GPU和KM-Hybrid算法单次梯度计算时间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图5所示。在图5中,横坐标为集群节点数目,纵坐标为单次梯度计算平均值。随着计算节点增加,2种算法单次梯度计算任务的平均时间均呈现非线性减少,主要原因是:①数据分片规模对梯度计算用时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节点增加,并行任务数目增加,单个分片数据量变少,计算设备计算时间减少;②节点的增加会造成分布式机器学习中I/O通信开销增加,特别是通过网络传输的代价会增加,导致单次梯度计算用时减少的速度越来越缓慢。基于以上两点,KM-GPU算法和KM-Hybrid算法单次梯度计算的平均时间会呈非线性减少。
图5 梯度计算任务平均时间
上述实验过程主要探究了集群内CPU计算设备和GPU计算设备之间对作业调度的影响,但是还没有探究集群中不同数量GPU对作业调度的影响。为了更加明确GPU数量对分布式机器学习作业的影响,针对不同数量的GPU进行了K-Means算法附加实验,实验共测试4种不同情况:
1) 每个节点使用1个GPU设备和1个CPU核,GPU设备绑定该CPU核,该算法记为KM-1-GPU,相当于上述KM-GPU算法。
2) 每个节点使用2个GPU设备和2个CPU核,1个GPU设备绑定1个CPU核。该算法记为KM-2-GPU,其任务分配方式与步骤1)中相同,但计算资源量是步骤1)的2倍。
3) 每个节点使用1个GPU设备和16个CPU核,16个CPU核中有1个非自由状态核和15个自由状态核,数据按照自由状态的CPU核以及GPU处理能力来分片,将较大的数据分片分配给GPU,较小的数据分片分给CPU。该算法记为KM-1-Hybrid,相当于上述KM-Hybrid算法。
4) 每个节点使用2个GPU设备和16个CPU核,16个CPU核中包含2个非自由状态核和14个自由状态核。任务分配方式同步骤3)。该算法记为KM-2-Hybrid。
图6为不同GPU数量下K-Means算法作业执行时间的测试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由于节点数目增加,CPU和GPU计算资源增多,4种算法性能均有提升。②KM-2-GPU比KM-1-GPU算法作业执行时间少,KM-2-Hybrid比KM-1-Hybrid算法作业执行时间少,即GPU设备越多,作业执行越快,算法性能越好。③KM-1-Hybrid比KM-2-GPU算法作业执行时间少,说明集群内单纯增加GPU计算资源带来的作业性能提升不如将集群中已有的闲置CPU利用起来对作业的性能提升大,因此可以考虑使用不均匀数据分片策略,将集群中空闲或部分空闲的CPU利用起来。
图6 不同GPU数量时的作业执行时间对比
为了进一步验证论文提出的不均匀数据分片策略对分布式学习带来的性能提升,使用Rodinia[19]基准测试套件验证实验效果,该套件包含huffman、K-Means等单节点基准程序。图7为Rodinia K-Means基准测试用时和KM-Hybrid用时对比情况,横坐标表示实验次数,纵坐标表示作业运行时间。如图所示,R-16-CPU表示在单节点上使用16个线程进行K-Means计算,R-1-GPU表示在单节点上使用1块GPU进行K-Means计算,KM-Hrbrid表示在单节点上使用1块GPU,15块CPU进行K-Means计算。数据规模为819 200×100,3组数据平均值分别为:33.87,29.83,23.8 s,方差分别为1.079,0.224,3.443。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使用GPU进行加速的效果比使用多线程加速的效果好;②KM-Hybrid算法比上述2种算法效果更好,这是由于在节点上既使用了GPU进行计算加速,又利用了闲置的CPU;③KM-Hybrid算法的稳定性不如Rodinia基准测试,这和数据规模及程序运行时CPU、GPU设备的性能相关,可以对其进一步探究。
图7 基准测试用时对比
3.3 算法执行质量评价分析
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实现对作业的加速并提高异构集群资源利用率,但是其执行效果受到CPU和GPU实时性能的影响,稳定性较差。
为了进一步分析算法对作业质量的影响,使用轮廓系数[20]作为衡量KM-Hybrid作业质量的标准。数据规模为8 192×100,每项测试进行10次,取平均值作为作业质量评估值。轮廓系数越接近1,算法执行质量越好。经计算,R-16-CPU算法轮廓系数均值为0.567 996,R-1-GPU算法轮廓系数均值为0.540 185,KM-Hybrid算法轮廓系数均值为0.538 466,3种算法轮廓系数相近,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本文基于不均匀数据分片策略的机器学习方法对作业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4 结 论
通过CPU-GPU混合异构集群进行分布式机器学习训练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存在集群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现象。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不均匀分片的资源调度算法,并证实该算法能够加快分布式机器学习训练,提高集群系统资源利用率。但是,考虑到算法受制于CPU和GPU资源的任务分配方式,如何更加精确合理地对CPU与GPU任务进行资源分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