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磺必利结合团体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1-07-12张红卫李冠男燕银枝陈立勇

大医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氨磺难治性团体

张红卫 李冠男 李 丹 钟 婵 燕银枝 陈立勇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精神科,广东广州 510430)

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为认知功能障碍,一般情况下都是于疾病早期出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注意力、执行能力、记忆能力及语言功能受到累及,以至于无法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正常社交。由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情复杂,且复发率较高,因此在治疗该疾病时也提高了相应的用药要求。有研究结果显示,对难治性精神病分裂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发挥良好作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症状,从而保证用药安全,提升患者耐受性[1]。氨磺必利是一种苯甲酰胺衍生物,对多巴胺D2和D3受体亚型的亲和力较高。团体治疗是依据团体实际情况,计划性地安排治疗内容,以便达到预期的团体治疗效果。团体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形式,可以帮助患者适应社会,从而形成思维意识。有研究结果显示,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可加快患者疾病恢复速度[2]。为此,本研究以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结合团体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收治的7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 (51.85±2.13)岁;病程5~16年,平均病程 (10.20±1.13)年。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 (52.21±2.54)岁;病程5~17年,平均病程 (11.14±1.2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对试验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病程时间≥5年。排除标准:有氨磺必利过敏史患者;伴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严重躯体疾病;伴有血管性痴呆及精神发育迟缓患者;哺乳期或是妊娠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氨磺必利联合氯氮平治疗。氨磺必利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31,规 格:200 mg/片)口 服,2次/d,600 mg/次,总 量1 000~1 200 mg/d。同时服用氯氮平片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963,规格:25 mg/ 片)2~3次/d,总量200~400 mg/d,服用8周。观察组:氨磺必利药物治疗结合团体治疗。团体心理干预:首先,成立团体心理干预小组,设置一名小组长,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担任,并有5名组员,至少有2名工作人员具备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所有成员在实施临床工作时均需经过培训,之后实施心理干预,1次/周,60 min/次,共持续8周。①初级阶段:让患者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相互握手缓解焦虑感与紧张感,在由工作人员为患者讲解实行团体干预的意义、目的及过程等,使患者清楚了解相关规则并严格遵守。②第二阶段:指导患者认识后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内心想法,直到患者对自身正确认识,愿意接纳自我,增强治疗自信心。③第三阶段:为患者普及简单的心理知识,鼓励其与其他患者积极沟通,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经常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减轻其心理负担。④第四阶段:培训患者工作能力,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出现的各种问题耐心倾听,并告知其如何表达自身负面情绪,以良好的方式解决问题。⑤第五阶段:引导患者自我判断现阶段疾病特征,指导患者对自身疾病正确对待,与此同时让每位患者表达自己对团体治疗的感受,从而制定生活规划。行为干预:包括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及音乐呼吸训练,需告知患者训练的意义、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首次训练要带领指导患者操作,选择轻音乐,让患者保持身心舒适,基于音乐背景下指导患者于床上呈平卧位,紧闭双眼进行节律性腹式呼吸,最大程度上用鼻子缓慢吸气,再进行3~5 s憋气后缩唇呼气,与此同时主动收紧局部肌肉片,片刻放松后,按照从头至足的顺序局部训练各个肌肉,每次训练时间为15 min,2次/d,平日患者自行训练,可无音乐。团体治疗组入组前患者换用氨磺必利,进行2周药物清洗,氨磺必利初始剂量为200 mg/ d,14 d内加到600~1 200 mg/ d,每天平均剂量为(780.00±147.16)mg,药物剂量可随病情变化而有所调整,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脂和体质量指数 (BMI)水平,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采用7项阳性症状 (敌对性、被害、夸大、兴奋、幻觉行为、概念絮乱及妄想)和7项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各个项目均分为7级,极重、重度、偏重、中度、轻度、极轻及无,评分范围均在7~49,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阴性、阳性精神症状越严重;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为痊愈:精神症状完全消失,PANSS减分率在80%以上;显效:明显改善精神症状,PANSS减分率在50%~80%;有效:有所缓解精神症状,PANSS减分率在30%~49%;无效:基本未改善精神症状,PANSS减分率在30%以下,治疗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嗜睡及头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对患者自我效能评分进行评估,共分为10个组成条目,采取4点等级计分法,正向计分。采用药物态度问卷 (DAI)进行患者自评判断患者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可完全按照医嘱配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积极性;基本依从:偶尔不愿意配合临床治疗,能在医护人员叮嘱下积极治疗;不依从:治疗期间不听从医嘱,不愿配合临床治疗。用药依从率=(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例(%)]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BMl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血脂和BMI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更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更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体质量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BMl水平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BMl水平比较 ()

注:BMI:体质量指数。

组别 例数 血清总胆固醇(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BMI(kg/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5.34±0.57 5.16±0.87 3.65±0.24 3.23±0.36 1.29±0.15 1.67±2.13 24.67±1.3924.83±2.50对照组 35 5.30±0.61 6.79±0.43 3.71±0.30 4.39±0.72 1.27±0.24 0.94±0.15 24.86±1.2726.02±2.31 t值 0.283 9.936 0.923 8.521 0.418 2.022 0.597 2.068 P值 0.777 P<0.01 0.358 P<0.01 0.677 0.047 0.552 0.04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 PANSS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 PANSS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阳性症状分 阴性症状分 一般病理分 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26.89±2.3416.79±2.08 23.17±2.0116.34±2.15 38.67±3.4527.69±3.18 87.32±4.2858.47±5.31对照组 35 26.52±2.1616.52±2.13 23.64±2.2516.67±2.38 38.20±3.1428.45±3.16 86.17±4.3460.58±5.39 t值 0.687 0.536 0.921 0.608 0.596 1.002 1.116 1.649 P值 0.494 0.593 0.360 0.544 0.553 0.319 0.268 0.103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的88.5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对照组有2例发生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4%,两组未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组间无明显差异 (χ2=0.348;P=0.55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我效能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分别为 (20.12±1.73)分、 (20.26±1.57)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4、P=0.724);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分别为 (24.89±2.65)分、 (18.20±1.3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408、P=0.000)。

2.6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完全依从、基本依从及不依从分别为15、14、6例,对照组完全依从、基本依从及不依从分别为11、12、12例,用药依从性分别为82.86%和6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86、P=0.028)。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额前叶多巴胺水平下降、5-羟色胺水平异常等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额叶、颞叶和边缘脑区构成的神经环路异常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关键的病理基础[4-5]。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主要方式,本研究探讨的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研究,其特征为病程时间较长,呈慢性化发展,采取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到患者家庭。因此,在采取治疗方法时,不仅要关注用药的种类,同时可配合康复治疗,提升治疗有效率[6]。氨磺必利安全性较高,患者可良好耐受该药物,适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血脂指标更优,虽体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但患者仍为肥胖,临床意义不大,故联合团体治疗可改善血脂异常的问题,但仍无法改善患者整体肥胖问题;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朱敏[7],秦畅等[8]研究者关于氨磺必利药物治疗可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结论相同,本研究中观察组效果更好,可能与结合团体治疗有关,因团体治疗依据患者病情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合理情绪疗法、情感宣泄及行为干预等,帮助患者对自身不良心理合理宣泄,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可进一步积极影响行为方式,从而有效提升疗效。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自我效能评分更高,治疗依从性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能与团体治疗提供了较多的正性指导和支持有关。可见,在实行团队治疗同时配合氨磺必利治疗,可起到双重作用,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升治疗有效率,加快患者病情康复速度。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常伴有血脂异常患者来说,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脂代谢异常。因此,需配合团体治疗,在治疗期间加强监测患者血脂水平,可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代谢综合症等情况。高剂量氨磺必利是通过阻滞中脑边缘系统对多巴胺受体进行突触后,对阳性症状行有效治疗。低剂量氨磺必利可通过抑制突触前多巴胺受体,保证阴性症状得到良好改善。基于双重作用机制下结合团体治疗,可全面控制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从而实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团队治疗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使患者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各项临床工作,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氨磺必利结合团体治疗,有利于患者维持稳定的血脂水平,提升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氨磺难治性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及对QTc间期的影响
氨磺必利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