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的疗效

2021-07-12

大医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肢体神经功能有效率

宋 霞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济南 250014)

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包括意识、认知、语言和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因此早期阶段采取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康复治疗已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对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 (59.42±5.21)岁;原发病类型:脑出血22例,脑梗死18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 (62.59±6.92)岁;原发病类型:脑出血19例,脑梗死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在获得了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相关诊断标准[2],均经CT或者MRI检查确诊;②均为初次发病;③存在神经功能缺损。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的组织或器官器官疾病;②病情恶化且存在新的梗死灶或出血灶产生者;③短暂性脑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脱水降颅压、保持血压稳定、改善脑细胞代谢等,脑梗死患者采取降纤抗凝、保持血压稳定、扩容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治疗。①在患者入院1个月内,对其进行早期一级康复治疗,使用多功能电脑中频仪(北京奔奥公司,型号:BA2008-Ⅱ型)在患者瘫痪侧肢体肌肉处进行电极刺激,20 min/次,2次/d。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电极的放置位置进行调整,电刺激的强度以能刺激肌肉收缩的同时患者可以耐受为宜。同时还要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床上练习坐起,并开展桥式联系和作为平衡练习。治疗期间需要有家属或护理人员从旁陪伴,鼓励患者,并避免患者发生损伤。坐位训练需要达到患者能保持该姿势30 min为目标。②在治疗2~3个月时开始进行二级康复治疗,在对一级治疗进行强化的同时,开始练习步态、上下楼梯和相关作业训练。作业训练指的是自理能力的训练,包括吃饭穿衣、进食、梳洗等。教会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患侧肢体配合健侧肢体进行锻炼,45 min/次,2次/d。③在治疗进入到4~6个月进行三级康复治疗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家庭或社区康复治疗,主要训练内容为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康复医师可以为患者提供上门指导服务,也可以是家属陪同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每周开展1次即可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显效: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有效: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和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运功功能越好[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以[例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 4032.48±2.1416.38±5.56 7.52±4.13 2.38±0.11对照组 4032.45±2.1624.86±8.6214.57±5.11 5.06±2.12 t值 0.174 9.358 8.527 9.073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显著升高,其中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

FMA 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4020.28±10.81 38.08±11.65#72.31±15.25#90.82±0.03# 15.82±3.14 40.63±6.62#70.32±16.45#80.89±0.31#对照组40 20.82±10.7135.39±12.62#61.62±16.52#67.81±0.54# 16.75±3.53 35.45±6.52#54.04±15.37#61.16±0.12#t值 13.698 9.562 8.639 10.301 17.631 12.569 11.982 11.67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3 讨论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脑部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性较强,而这正是可以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5]。康复治疗的开展目的主要是为了辅助临床治疗,避免病情进展及出现各种并发症。临床相关研究显示,当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失时,往往会伴随多种功能障碍,包括语言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等[6]。且患者会丧失部分自理能力,对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建立三级康复治疗程序,对有不同功能康复需求和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促进其大脑功能重组,改善病情及预后。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证实了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以取得预期的综合疗效。患病早期阶段对患者在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其侧支循环的重建,改善脑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促进脑组织功能康复。恢复期后加强功能训练和再学习,可使患者自发掌握训练部分功能,诱发关节和皮肤感受器的传入性活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动信息传出活动,进而有效重建脑组织功能,使神经功能和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由于本次研究的纳入样本数量较少,所以得到的结论可能缺乏说服力,期待未来临床可以开展大样本研究,以增加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综上所述,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临床可以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神经功能有效率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肢体语言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肢体写作漫谈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