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内在动力

2021-07-12孙玉湘

科技视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科教师教学

孙玉湘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五年制高职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着重地介绍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地理知识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缺乏信心和毅力。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基本上对学习地理没有兴趣。 所以应着重从深化教学手段入手,灵活应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想学” “会学” “爱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在动力。

1 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生“想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担负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端正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转变学生从“不想学”到“想学”的思想观念。

教学中渗透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地理现象的变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大部分地理现象没有充分的感知,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复杂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从而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 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知识结构,把地理知识的应用实例渗透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把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去,通过与生活相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地理世界的奇妙。特别是针对一些特大自然灾害和特殊自然现象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们感知地理知识的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程度[1]。

教学中渗透地理学科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古人在评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时,总会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描述,可见地理知识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现在很多五年制高职学生仅把专业课作为重点,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实际上文化课是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作铺垫的。 自然地理中许多知识比较抽象,而五年制学生的基础知识、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比较有限,如果在课堂中能巧妙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对地理现象进行解释,学生就能相对容易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学生,准确认识知识结构的发展关系,正确理解地理学科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中渗透地理知识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前景。教学中, 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精辟论述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准确定位地理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远大的发展前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社会热点是人们最爱关注的话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切入点。例如,澳大利亚持续燃烧4 个多月的丛林大火。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森林山火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危害等,不仅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而且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 注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会学”

地理知识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知识广泛,传统的“授人以鱼” 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授人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会学”。

(1)合理“布局”,让学生在“疑”中求“知”。“好奇”是当代青少年固有的心理特征。 授课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筹划课程设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巧设疑问、步步引导、渐渐深入,让学生在不断地疑惑中寻求真知,从而使问题在不断的分析理解中真相大白。这样,即传授了知识,也教会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方法。讲授新课前,可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学好地理的强烈欲望。 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的“度”放缓一些,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以让学生吃透教材的内容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主。对有的知识点,也可以放在章节、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加深和拓宽。

(2)深入讨论,让学生在“知”中求“思”。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借题发挥”,可采取集体讨论、教师引导讲解的方法,在相关知识点中反复求证,进一步深化知识要点、丰富知识结构,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3)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思”中求“趣” 。 “读书穷理,识趣为先”, “ 知理、懂理、明理”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识趣”是一个求美的过程,只有穷理,才能从中获得乐趣,有了乐趣,才会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摸索。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各类知识点融会贯通、拓展延伸,建立纵横思维线索,并通过问题的解答、辩论等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开发,不断地在“疑”与“知”,“知”与“思”的过程中,让学生寻找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自觉性。

3 强化兴趣培养,致使学生“爱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3]。 因此,强化兴趣培养,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变从“被动”转为“主动”至关重要。

(1)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课堂抓起。一是教学氛围活跃化。 “理越辩越明”。 因此,课堂中不能把教与学的关系仅仅局限在“讲”与“听”的关系中,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问题在“辩”与“争”的讨论中得以解决。活跃课堂气氛,并不代表放任自流,教师应加强引导,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是教学内容趣味化。 趣味化的根本在于教师的课程设计和语言表述,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行教学时,尽可能使学生感到地理并不难学,想方设法把难的知识变得容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学生容易接受。把学生看来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提高。三是教学手段多样化。通过动画模拟、媒体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静止图制作为动态图,将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变为直观可见的模拟动画,从中观察到某个地理现象的整个变化过程,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 生动的画面既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容易记忆,教师教的容易,学生学得轻松,收效明显。

(2)搞好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而认真搞好课外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开阔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课外活动就是把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于实践,将趣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例如,开展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组织观看奇特自然现象等,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应用生活实例,培养学习兴趣。在当今世界,许多时事与地理学科有密切联系, 是地理教学中的很好的“活教材”。 通过生活实例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地理学科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还应敏感地捕捉学生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创设生活情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4]。 通过引入时事内容的研究性学习,使原本平淡、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更深地体会到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更喜欢学习地理学科,更学会关心自己周围的生活,更多地习惯于把所学的知识与改变生活相连。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说是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检验教学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学生能否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能否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当前,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以此来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学科教师教学
【学科新书导览】
最美教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