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法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探索

2021-07-12杨宇轩施式亮

科技视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法学法律法规

李 敏 杨宇轩 施式亮 鲁 义 李 贺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院校自创立以来未曾改变的首要目标与核心任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新时期国家赋予高等院校又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安全学科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伴随着安全学科的发展,人们的安全观也在不断转变和进步,安全科学技术是防止事故和减少损失的关键。

安全法学课程在安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该课程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培养方式单一。作为一名安全法学课程的主讲老师,通过近些年来对安全法学课程教学的不断实践与探索,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的具体思路及实施方案。

1 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

安全法学是安全法的制定、实施以及人的理性思维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安全法学课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在给高校学生普及我国基本的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不仅可以树立和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准则,而且对安全法的制定与实施有理论指导意义[2]。

安全法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国内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况、安全监察理论与实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行业标准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达到“知法、懂法、守法”,知行合一的要求。

2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内容多,课时少

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主要采用栗继祖编著的《安全法学》第三版教材,本书在介绍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国内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概况、安全监察理论与实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行业标准等基础上,通过结合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从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安全监察制度、安全生产标准等方面对安全生产法规与监察标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对老师而言, 在课堂上需要讲述的概念太多,再加上课时较少,很难将一些较复杂的概念清楚、完整地讲述给学生听,更没时间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学生来说,课程概念太多理解困难,容易混淆,内容太过于枯燥乏味,很难使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 因此导致了老师讲授难、学生听懂难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2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安全法学课程作为一门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与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经济学、社会学都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因此安全法学课程的知识点繁多,涉及面广,信息量大。 本课程主要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 课堂上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单方面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私底下玩手机,打瞌睡等违反听课准则的行为。 亦或老师课堂上提问,底下无人举手回答问题,使课堂氛围安寂,枯燥,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无法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3 培养方式单一

安全法学课程主要讲述的都是一些安全生产中的法律法规,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再加上近几年多媒体的普及, 现在大多数高校老师普遍采用PPT的教学模式,将书本上的知识按部就班地制作成PPT,上课时直接按照PPT上的内容进行讲解, 并且逐渐养成了不写板书的习惯,导致老师上课节奏加快,学生不仅很难对知识点理解透彻, 还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这也是导致老师课堂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安全法学课程本就是偏文科性质的课程,概念内容繁多,而对于学习安全工程专业的绝大部分理科生来说,要贯彻理解和掌握书中所学知识本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再加上大多数老师把PPT做成了电子版教材, 直接复制书上的大段文字,结构不严谨,知识不全面,上课节奏加快,导致学生上课感觉乏味,缺乏学习兴趣。 长此以往,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 针对性改进措施

3.1 厘清知识结构,把握知识重点

首先,在给学生上第一课时,需要跟学生交代这学期本课程的安排,阐述清楚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一般都是先给学生讲述一遍课本的目录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老师在课前应对课程中的一些知识难点、知识盲点做一个清楚的把握,在课堂上用最简洁、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给学生听。最后,老师在上课时要给学生着重讲一些知识重点, 对于一些不重要的知识点用一两句话带过就行。 这样既能让学生厘清楚知识点结构脉络,也能使学生牢牢地把握住知识的重点。

3.2 划分讨论组,引发学生思考

为丰富课程体系的发展, 完善开放教学模式,体现课堂的创新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但不能脱离实践的真理。 将班级的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前半节课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应用案例或热点话题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行头脑风暴,针对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畅所欲言,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经过十几二十分钟的讨论, 在后半节课让学生依次回答讨论结果,并且由老师进行打分,最终所得的分数将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 或者如果老师课时紧张,没有多余的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交流讨论,老师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习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共同完成。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同样作业需要老师打分计入期末成绩。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3 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兴趣与老师的授课方式是息息相关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老师的教学为中心,通过老师单方面地给学生输送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果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目标,因材施教,将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能有效地将书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老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提前搜集一些与上课内容息息相关的、近期热门话题和应用案例[5],然后将讲课的形式PPT丰富化多样化, 在PPT当中加一些适当的、符合上课内容的音频、视频、动画等。 将一些安全法学课程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再通过与学生讨论近期的热门话题,列举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及内容丰富多彩的PPT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安全法学作为安全科学技术专业中安全社会科学学科的二级学科,在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安全法学课程教学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扎实掌握安全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对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法学法律法规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法学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