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探索应用

2021-07-12俞惠婷李利华

科技视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护理学标准化互联网+

江 艳 赵 丹 俞惠婷 李利华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安 638000)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课堂模式受到了极大考验,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视角下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是指经过系统训练,能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真实情况的病人或正常人[1],经过培训,SP 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景,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3种功能[2]。通过“互联网+”SP 培训,让SP 参与到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更容易将理论融入实践当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评估能力和护理操作能力,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级高职护理21 班35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 名,女生32 名。基础护理学第二学期课程授课学时为64 学时。

1.2 方法

1.2.1 准备阶段

(1)SP 招募。在SP 招募过程中,考虑到培训、运用与推广、研究经费等因素,通过项目组成员讨论,决定在2019 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选取。通过班级QQ 群进行前期的宣传,学生自愿报名,再从报名的学生中通过面试进行初步筛选,最后留下10 名学生进行培训。

(2)SP 培训内容与案例剧本的编写。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学习进度,由有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制定培训内容。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将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融入其中,根据不同的项目合理安排病人的文化背景、年龄、病种、性别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标准化病人资源库均按统一格式书写案例剧本,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准备、标准化病人资料与剧情内容、情景变化、评价与反馈。编写的案例剧本贴近临床情景,注重情景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

(3)培训SP。将SP 的职责、意义和相关医学基础知识上通过互联网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学生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例如qq、微信方式等进行师生交流。基础强化之后, 专业教师讲解情景案例的发生发展、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 然后师生共同研讨剧本,学生熟悉剧本后进行演练, 通过演练再次修订剧本,最后确定剧本。各组反复演练后拍摄出情景并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基础护理学标准化病人资源库中。

1.2.2 实施阶段

(1)课前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观看标准化病人资源库的资料。(2) 课中教师在SP 辅助下完成教学。首先,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在SP配合下示范操作;其次,学生分组,在SP 配合下练习操作, 练习过程中录制视频, 上传到超星学习通;最后,教师点评和学生间相互点评,提出优点和改进的措施。(3)课后学生自主预约实训室和SP 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从而提高操作流畅性和操作过程中的护患沟通能力。

1.2.3 评价阶段

课程教学结束后,利用自制的电子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以了解学生对 “互联网+”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

2 结果: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调查得出,81.8%的学生喜欢用“互联网+”标准化病人的模式进行教学,93.9%的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87.9%的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护理操作的流畅性,93.9%的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对护理操作的学习兴趣,93.9%的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对护理操作相关知识的学习,100%的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护士/护生的语言沟通能力,93.9%的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护士/护生的人文素养。

3 讨论

3.1 “互联网+”SP 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的重要性

3.1.1 能够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互联网+”SP 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专业教师团队在探索应用过程中,通过前期“互联网+”SP 培训,中期“互联网+”SP 应用,后期“互联网+”SP 应用总结,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模式规范化,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3.1.2 有利于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目前,我校对护理人才的教育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对于人文素养的关注较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提出了要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专业课要起到守渠种田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效应,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讲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SP 配合,教师更容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从而有利于提高思政效果,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1.3 能够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流畅性

基于“互联网+”SP 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预约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疑问,可以及时查看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视频和音频资源,可以及时联系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老师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出讨论,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练习过程中,有标准化病人的配合,学生练习的兴趣性增强,促进学生反复练习,进一步提高操作的流畅性。

3.1.4 有望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中做,做中学”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 从而达到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和开展学习活动。网络教学平台的视频教学资源、场景图片和标准化病人更能吸引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后进行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护理操作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3.2 “互联网+”SP 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 标准化病人资源库有待丰富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案例较少,仅有一些典型的、常见的临床病例。为了丰富临床病例,要求参与培训的教师利用假期到医院挂职锻炼,收集更多的临床病例,了解最新的护理技术。通过教师深入临床,丰富标准化病人资源库。

3.2.2 “互联网+”SP 教学模式应用需进一步推广

该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成熟,但由于研究时间短,在其他课程中的推广还不够。为了将该模式应用到其他课程,教师团队将通过学院业务学习、公开课、示范课等方式进行推广,让学院其他老师了解、学习并应用该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诉,将“互联网+”SP 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 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拓展和创新。如何将“互联网+”SP 教学模式发挥它的最佳优势, 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是每一位护理教育工作者应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护理学标准化互联网+
标准化简述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