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以溶液的渗透压力为例

2021-07-12

科技视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化学思政

习 霞 明 亮

(南通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8)

0 引言

在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之下,医用基础化学作为专业认证所依据的医学教育标准中明确开设的自然科学课程之一,同时亦是医学生进入大学后所接触到的首批课程之一,理所当然应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目标要求的达成与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担负起更多的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措施, 旨在推动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现代医学人才不能只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真正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强化“课程思政”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医用基础化学课程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2],完全可以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大展身手。

本文选取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 “溶液的渗透压力”一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详细探讨如何结合课程内容将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学生中心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突出价值引领,同步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笔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的概念,能写出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2)掌握渗透压力与溶液浓度的关系;(3)掌握渗透浓度的计算方法;(4)了解医学上常用的等渗溶液,学生能简要说出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象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思维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富有爱心的良好情操以及全心全意为病患着想、为病患服务的医生基本准则。

2 思政理念

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服务的对象是医学类专业学生, 他们毕业后大多会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工作。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相比, 由于生命科学的特殊性,对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个人品质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医学生作为医疗事业的后备人才,他们将来不但要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他们还必须要具备认真细致、严谨科学、敬畏与珍爱生命的工作态度,以及崇高的敬业精神与高尚的医德品格[3]。因此,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甚至于更为重要。

3 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为什么淡水鱼不能生活在海水里,海水鱼不能生活在淡水里?”“为什么人在淡水中游泳会觉得眼球胀痛?”“施过化肥的农作物, 为什么需要立即浇水?”等一些生动的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化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2)采用动画演示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的产生过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膜内外液面高度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利用动画展示学习渗透概念,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加课程的生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归纳小结。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获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 所以在渗透概念的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讨论、解疑,学生在这种学习学习活动中,既提高了团结合作的能力,又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3)介绍反渗透的概念。通过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反渗透技术的实例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同时通过这个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环保意识与科学素养等。

(4)渗透压力与溶液浓度的关系(van’t Hoff 定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该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基本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计算25℃时0.10 mol·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的演示讲解,帮助学生熟悉van’t Hoff定律的表达式;同时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0.10 mol·L-1葡萄糖溶液在常温下产生的渗透压力,相当于水柱约24 m 高,让学生对“渗透压力在生命系统中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有感性的认识。

(5)讲授渗透浓度的概念。通过书上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注意渗透浓度和溶液浓度的区别。紧接着采用课堂派智慧教学平台进行课堂互动练习,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可以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

(6)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渗透压力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框架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学生列出了本节课的知识主线,在此基础上,拓展到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应用。通过创设与临床医学实际相关的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用于分析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渗透压力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7)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派教学平台上布置课后讨论话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下列问题:一是为什么向高温作业者供给盐汽水?二是为什么烧伤、肾脏等疾病容易导致水肿?课后反馈表明,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用于分析医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依靠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此,本次教学过程取得圆满的教学效果。

4 总结反思

本次教学案例教学过程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手段多样,课程思政元素发掘深入、运用充分。通过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 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与医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对职业方向做合理规划,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元素的融入让学生能从内心感知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意义,真切领悟医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深刻内涵。

当然, 将课程思政这一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入落实到医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实现的,今后还需不断总结经验,真正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化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