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学工团体与导师育人的协同路径研究

2021-07-12陈凯歌邢晓平

科技视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工团体辅导

陈凯歌 邢晓平

(盐城工学院研究生处,江苏 盐城224051)

学工视角是指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团干部等思政教育工作团体的视角。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个性化培育的主导者,负有“导学”责任[1]。传统的导学观念只是单方面地要求导师将知识、科研能力粗犷性地灌输给研究生。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状况,例如,价值观扭曲、师生代沟加深、心理健康问题常态化、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因此,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和价值引领不仅需要团体性的辅导,而且需要个性化的培育。在这种形势下,导师必须加强自身在育人能力方面的提升,及时转变传统的导学观念,以身作则,并以学工视角做好研究生的育人工作。

1 学工团体辅导和导师个性培育的共性特征

在研究生个人发展过程中都具有推动作用。团体辅导是根据专业分类需要将研究生个体组建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和专业辅导,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总负责人,学生党员是主导班级政治性、党性修养教育的关键个体,班干部协助辅导员管理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党建以及资助等工作。研究生在班级管理体制下会迅速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导师的个人培育也是根植于研究生的个人能力、专业素养的差异性,为他们制订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培养方案并根据周期考核实现微调,这样会使研究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激发,从而让他们有获得感和成就感。而研究生的个体发展过程既离不开团体的归属感、安全感,同样也不能缺少个体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同样肩负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在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上指出,围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专业素养,解读了“辅导员”这个光荣称谓的本质和特征。“辅”是作用,“导”是方法,“员”是身份。辅导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班干部的积极性为研究生做好“政治引导、思想引领、情感关怀、学习辅导、行为指导、就业指导”的工作[2]。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提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综合素质、正确价值观、世界观是当代研究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显要竞争优势[1]。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负责人,因此,要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不仅要成为研究生的学业导师,更要成为他们的德行导师。

2 学工团体辅导和导师个性培育的个性特征

在育人角色定位上存在差异性。从整个研究生教育过程(选拔、入学、培养、就业)来看,学工团体辅导主要负责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工作,但是明显区别于本科生的主管模式(贯穿于本科生在校生活的一切)。研究生在校培养的时间分配要取决于导师,导师会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科学研究,或“放养式”的安排学生在企业工作站进行实习锻炼。不言而喻,学工团体从本科生的“大学工”弱化为“小学工”。因此,研究生的个性培育显得格外重要。

在育人技巧方面存在差异性。学工团体辅导主要通过“思想引领”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或深入教育,采用上级文件精神解读、党团建设活动、助学等工作的开展来引领研究生综合发展。相比之下,导师具有更多的育人自主权,他们可以在研究生选拔阶段就可以挑选适合自己课题组的学生,无论是从学习能力方面还是个性特征方面。如治学严谨的导师,他会偏爱性格安静、遇事不惊的学生。思维跳跃度大,创新要求高的导师,他会选择学习与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但是,研究生的入学身份就意味着他们仍然处于“尚待开发”的状态,欠缺科研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意识。面对这些挑战,研究生必须要选择“自救”,一方面向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求助学习,另一方面需要跟随导师的步伐。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导师会制定相应的“解救”措施,如鼓励学生独立参加学术会议并要求其参与会议的讨论。或采用校外第二导师线上指导的方式,既方便又高效。

3 学工团体与导师在育人工作中协同效应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对于他们的培养必须要做到及时干预和引导。学工团体既可组织线下调查走访的方式,也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完成研究生日常管理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公有性”问题需要组织团体辅导,个例须及时反馈给导师,完成其个性化培育。因此,学工团体与导师在育人工作中才能做到“无缝对接”,形成协同效应。

(1)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入学后,学工团体就可以通过走访宿舍、班级会议、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计划、研究设计、职业规划,把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心态。关注困难学生,及时为学生申请困难补助和提供一些勤工助学岗位[3]。导师确定后,学工团体可以将学习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信息反馈给导师,并做好及时跟踪服务。作为导师,也要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加强导师的育人意识,强化其育人观念。另一方面是让他们及时掌握更新知识结构。例如:导师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的讲话”,与独立学习意识差的学生进行约谈,引导他们要为国家复兴、民族自强而不断努力,并可以探讨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2)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网络环境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为研究生心理教育提供多种途径。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具有个体针对性,教育效果不佳。网络环境下的研究生心理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研究生个体,制定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切实地在不同研究生心理变化条件下,优势发挥最大化。此外,网络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研究生创建更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对他们的心理诉求做到及时反馈,以便根据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变化特征,制订出更为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4]。辅导员可以随时调阅平台里的信息。其中,如果发现个别研究生的心理诉求来源于导师或实验室课题组,辅导员将该信息传递给导师,由他们负责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3)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入学后,辅导员应该全面地去深入了解和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校园创新创业项目、职业生涯征文等活动,帮助新生尽早地树立奋斗目标。或者通过邀请往届成功考取博士的研究生,就如何实现自主创新进行指导和交流,并能及时为目标学生提供自己的个性方案。这样既有利于导师与研究生双选的针对性,也有助于研究生尽早地适应导师的团队研究。而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无法分开,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贯穿到整个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在进入应聘阶段后,可以自主尝试网上投递的方式,了解相关的就业信息。学工团体也可以根据入学后和就业时掌握的学生职业规划,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信息传递、跟进和指导等。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导师的社会人脉效应,推荐学生就业,从而有力保障研究生育人目标从入口到出口的完整性。

猜你喜欢

学工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安徽师范大学学工系统战役工作纪实
学工团队自省:解决校园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研究
高校学工事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及教育路径初探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浅析高校学工助理队伍建设
——学工助理的角色定位与管理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