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2021-07-12朱雅芸
朱雅芸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1)
0 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自身兴趣、特长、专业等综合因素进行衡量后做出的职业道路设计,关系着大学生后期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及早厘清自身优劣势所在,快速找准自身与就业市场的契合点,从而达到缩短职业探索进程、提高就业效率及质量的目的[1]。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规划意识淡薄,自我定位不清
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职业的变动完全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动,职业生涯的规划属于无效的前期工作,无法产生实际功能。在这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问题,例如,难以建立起积极的规划主动性,仅仅以任务式心态完成规划任务,并未客观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深入思考,最终导致规划作用无法发挥,规划环节成为无用功[2]。
1.2 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混乱
目前许多高校以理论型、科研型师资力量为主,大多数校内专任教师不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经验,外聘教师则虽具有企业实战经验,但由于自身精力有限,指导工作主要以讲座形式开展,缺乏系统性,难以产生有效的指导功能[3]。
1.3 忽视创业路径,职业积淀不足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高校和大学生将竞争的重点放到了就业技巧和策略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创业路径的开拓,导致就业市场的格局始终并未真正扩大[4]。同时,许多大学毕业生错误地认为学历越高就有能力,将职业技能的积淀单一地理解为学历的提升,而对于职业生涯中真正涉及的实践技能并未建立起正确的认知,进而陷入本末倒置的僵局。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优化路径
2.1 加强规划意识建设,树立明确职业方向
大学生要制定贴合实际的职业目标,向适合的方向努力,第一步便是要对自身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明晰自己的性格特征,了解自身的能力所及,并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来确立职业目标,依据目标的要求制定可供实施的规划。对自己的认识要摆脱主观条件的局限性,采取局外人的视角做出评估,以防规划偏差的出现。第二步,在做完基本的规划之后,职业规划人就要了解与自身所制定职业目标相联系的各方信息。搜集多元信息源,拓宽信息渠道,明晰相关的就业政策和实时数据,与自身的性格特征、行为爱好综合起来,做一次整体的分析与评估,以了解最适合自身和最可能实现的职业目标。
以高校选修课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为例,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分步骤来进行教学指导,力求能够结合学生专业的不同,为之提供相匹配的指导方案,从而提升其对于就业创业的认识,这对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在进行职业指导之前,老师应该先对学生进行人格测试,利用相关的微信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来进行数据统计。这个过程是学生加深对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后续进行教学指导的前提。第二,与对应的性格和人格相匹配,教师可以设定好若干职业,以供学生进行挑选,并通过模拟面试的方式来验证学生是否适合所选的职业。
2.2 组建全新师资队伍,创设独立教学体系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的创新,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考虑到体系背后的支撑点——师资队伍。教学体系离不开师资力量,拥有崭新的师资和教学理想便等于教学体系在内源中得到了焕新。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际两个部分,因此,在建设师资力量时也要分为两个部分来了解和观察。面对偏重理论的师资队伍而言,要摆脱原本窠臼思想,从旧力新,通过育人者教育理念和学科理念的革新来推进学习者创造思维的培育。可以通过与知名企业之间的合作,让理论型教师在企业挂职,一方面能够使企业获得专业理论意见,另一方面,能使教学者获得学科方面的实践经验,推动理念革新。
2.3 融入创业意识培养,强化职业技能储备
要改变原本的创业消极局面,必须在意识和技能方面进行调节和改善。首先,针对信心方面,教学者可以分享一些成功创业案例,总结失败的创业经验,来使学生对创业的畏难心得到调节和舒缓;此外,针对学生技能方面,高校层面必须做好规划工作和设施扶持,搭建平台,去鼓舞学生发挥所长,大胆规划。其次,教学者也要将创业规划项目引入教学,培育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3 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3.1 成立创业技能社团,丰富创业知识架构
创业意识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息息相关,它隐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并非以一种显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创业需求,增进创业意识,高校可以有意识地在教育中普及创业知识结构和理论框架,开展多元性的实践活动,并搭建透明渠道和平台,使学生对实时的社会公益和实践有所了解。并且,也可以利用如“创业俱乐部”“创业就业指导平台”的项目和实践平台开展创业技能大赛,创业知识普及等活动来培育学生技能。以学生为支点,进行发散性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形成自我意识,对自我进行反省和教育,不断提升创业就业的人才竞争能力。
3.2 设计创业指导课程,拓宽创业实践空间
创业指导课程是学生创业路上的启航灯。创新教育的核心体系是构建合实践、专业、特色为一体的课程结构。传统创业指导偏于照本宣科,忽略技能指导培育,因此,新型创业教育需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引入实践环节。要通过创业活动课程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动。同时这些创业活动必须新颖、可操作。采取“创业成功人士分享”的方式,由真正具有实操经验的企业创办者来分享经验,来解决疑难。比如,在选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邀请本校具有创业经验的校友来进行讲座,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分享出来,比如,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机遇、挑战等,这种感同身受的方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唤醒学生对于创业的信心,从而减少创业的恐惧感,这对于强化创业实践效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3.3 提高创业资金投入,扶植创新创业项目
学生之所以对创业的热情不高,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资金不够。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对学生创业资金方面的投入,建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弥补创业项目因资金带来的后劲不足,也可以对优秀的教学者和学生进行嘉奖,鼓励更多学生投身想从事的创业项目。此外,若无相关专业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易走弯路,造成成本浪费,挫伤信息,对此,学校可以推选优秀教师来组建相关的领导小组及创业创新专家委员会,对创业活动进行总体设计,解答学生的创业疑难,并对高校两创项目进行策划评选。
4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就业方向还是创业方向出发,大学生要从根源上提高自身职业竞争力,还需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客观审视自身优势与短板所在,树立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再针对性地强化职业基础建设。同时,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大学生还应以动态化眼光看待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学习结构,以积极的态度迎合市场,致力于竞争力的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