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类型嬗变与特征彰显的中国当代戏剧节研究论纲*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戏剧节课题戏剧

陈 成

(浙江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现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戏剧节,如乌镇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北京青年戏剧节等。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戏剧节既推动戏剧的发展又传播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成为戏剧艺术及文化软实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梳理中国当代戏剧节发展史,分析研究戏剧节的类型嬗变成因与意义及其彰显的特征,总结其发展困境并提出优化策略等方面对这一课题进全面的分析与讨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戏剧节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戏剧节发展史研究、戏剧节类型与特征的研究、中外戏剧节的比较研究。

1.中国戏剧节的发展史研究

葛一虹(2015)详细介绍并分析了首次文代会庆祝演出与首届全国话剧汇演的成果[1];田本相、宋宝珍等(2016)基于文献资料分析了第一、二次文代会、首届全国话剧汇演、93小剧场戏剧展演的具体情况[2];吴保和(2016年)概述了南京小剧场戏剧节的诞生及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小剧场戏剧节的发展历程[3];傅谨(2017)整理分析了首届全国戏曲会演和话剧观摩演出的情况[4];袁晓菲(2017)以史料为基础,详尽介绍了1954年华东戏曲观摩会的成果[5];刘连群(1996)、万豪(1999)、谢鲁(2002)等分析了第一届至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演出成果。

2.当代戏剧节的类型与特征研究

韩润磊(2005)全面梳理了我国校园戏剧的发展源流,并结合实例阐释了校园话剧运动新时期的整个发展过程[6];邢文君(2009)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中国艺术节的发展历程[7];王秀涛(2012)以首届全国戏曲观摩会为例,探讨了戏曲观摩会对当代文艺典范推广的重要意义[8];胡志毅(2016)从社会学角度入手,生动论述了中国戏剧节的源流与特征[9];俞懿窈(2016)探讨了乌镇戏剧节的崛起以及戏剧节与当地旅游的互动发展[10];万鑫(2017)以“长春小剧场戏剧节”为例,论证了戏剧节为人的思想提供交融机会,促进了地区的文化发展[11];史晓林(2018)以乌镇戏剧节为例,探讨了艺术与节日双重构建的审美乌托邦。[12]

3.中外戏剧节的比较研究

宫宝荣(2006)梳理了维拉尔大众戏剧观及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创立历程[13];叶智勇(2012)以全新视角分析了美国艺术节的运作机制[14];宫宝荣(2016)以乌镇戏剧节和天津曹禺戏剧节为例,全方位比较分析了国内戏剧节与国际知名戏剧节之间存在的差距[15]。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首先,学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戏剧节的发展做了一定程度的梳理与介绍。其次,学者们的研究范畴主要集中于对戏剧节的个案研究。第三,关于民营戏剧节的运作机制研究,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目前国内关于中国当代戏剧节发展史的系统梳理,戏剧节的类型和特征、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还缺乏具有全面性和学理性的研究,因此本课题显得格外具有意义。

本课题的学术意义在于,首先,以时间为纵轴,将戏剧节置于新中国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全面、客观、系统的梳理其发展历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中国话剧史论与中国戏曲史论的研究空间。其次,从定位与属性出发,全方位结合我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与经济体制,对当代戏剧节的类型进行更为全面和微观的归属于划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参照史料进行个案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在学理上提炼出当代国内各类戏剧节的显著特征。从应用意义方便来看,本课题的研究将兼顾戏剧节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从而为破解戏剧节的发展困境提供一种“公、民”联动的分析思路,使戏剧节的研究增加一个间性分析框架。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将围绕戏剧节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以史学研究、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为指导,全面结合定位与功能,进而揭示戏剧节的发展困境本质,并且通过实证研究探寻破解困局的依据,为当代戏剧节的研究提供混合研究范式。

二、本课题的基本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中国当代戏剧节的类型嬗变历程与彰显的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当代戏剧节的发展历程研究、当代戏剧节的类型嬗变研究、当代戏剧节的特征彰显研究、当代戏剧节的运作机制与功能研究、当代戏剧节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的顺序逐一展开五个部分的分析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本课题中的“当代”指1949年至今。当代国内的“戏剧节”一般包含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多种演出形式,本课题主要研究以话剧和戏曲演出为主的戏剧节。

1.戏剧节发展历程的梳理

以时间为线索,本课题将戏剧节置于新中国社会历史之中,参照相关史料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延续与演进:从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至1966年“文革”开始,我国所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文艺庆祝演出以及各种形式的话剧观摩会、戏曲观摩会;重生与扩张:全方位的梳理从1976年“文革”结束至2000年,我国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文艺调演以及戏剧节;膨胀与精简:主要对21世纪以来国内戏剧节所经历的膨胀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2.戏剧节的类型嬗变研究

笔者从属性和定位出发,将我国当代戏剧节划分为“两类五种”。第一种类型是官方戏剧节,主要包含了政府主导的戏剧节、艺术家主导的戏剧节、大学生戏剧节。第二类是民营戏剧节,主要包含了民营机构主导的非营利性戏剧节以及民营机构主导的营利性戏剧节。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详细分析这些戏剧节的类型嬗变成因及其意义。结合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呈现对政府主导的戏剧节的成因与意义进行分析。围绕艺术追求驱动下的探索以及戏剧空间演变下的实践等方面,探索艺术家主导的戏剧节的成因与意义。关于大学生戏剧节,主要从校园演剧的历史驱动以及主体所限定的非职业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民营戏剧节的类型嬗变研究将着重围绕“非营利性”与“营利性”两种特性,结合民间艺术热情的感召、“贫困”剧场的坚守、文创融合与文化主题演绎等方面探索民营机构主导的非营利性戏剧与民营机构主导的营利性戏剧成因与意义。

3.戏剧节的特征彰显研究

参照以上分类,兼顾艺术与商业两种属性对我国当代戏剧节彰显的特征进行提炼与分析。首先,分析官方戏剧节在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所呈现出的政治宣传特征。其次,总结戏剧节在推动戏剧本体发展方面所呈现的自由的艺术特征。第三,探寻戏剧节在当代校园文化构建方面所呈现的文化培育特征。第四,分析民间非营利戏剧节在推动戏剧本体发展方面呈现的特征。第五,提炼民间营利性戏剧节在推动文化产业构建方面呈现的特征。

4.戏剧节的运作机制与功能研究

首先,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从资金来源、组织架构、版块设置、宣传推广五方面对戏剧节在运作机制上的得失进行调研与总结。其次,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与人物访谈,分析戏剧节在政治引导与舆论宣传、文化交流与美育普及、文化空间构筑与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品牌铸造与文化产品输出、文化遗产利用与文化消费提升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

5.戏剧节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笔者将以近年来国内举办的诸多大型戏剧节为例,对戏剧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跟风与趋同、国际化程度较低、演出与反馈不协调、市场机制不完善、可持续性不够等进行数据分析与案例总结,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基于这些困境,分析并借鉴欧洲以及日韩知名戏剧节在政府职能、运作机制、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探讨未来戏剧节的发展与优化策略,从而进一步拓展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空间。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性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其属性、类型、特征、功能等方面在不同历史阶段时常发生变化,因此须以历史的、逻辑的眼光看待事物。笔者将围绕戏剧节类型嬗变的曲折进程及特征彰显所带来的影响,结合戏剧节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方面的功能提出相关问题,并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整合串联起整个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将遵循史、论兼顾的原则,基于艺术学理论,综合运用戏剧学、社会学、艺术管理、经济学等展开史料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田野调查等。通过具体的案例、文本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具有学理性的论证。课题研究的重点重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以戏剧节发展史为基础,结合各时期社会背景,提炼戏剧节的类型嬗变成因与意义;结合史料,对当代各类戏剧节彰显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对数据与个案做总结分析,寻找中国戏剧节的发展困境及其应对策略。课题研究的难点主要是建国初期戏剧节、国外知名戏剧节文献资料不多,搜集上存在困难;民营戏剧节数量庞大,问卷调查设计的科学性与相关数据整理存在难度;因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国外知名戏剧节运作机制在我国的引入与应用存在部分体制上的障碍。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以往的研究对戏剧节发展史的梳理、类型嬗变与特征彰显的分析不够系统深入,因此这方面研究亟待深入。其次,戏剧节原是戏剧艺术的一个载体,随时代的推进被赋予了商业属性和文化功能。当代戏剧节研究者要么是着力于戏剧的艺术性,要么是着力于戏剧节的商业性来研究其运作机制的利与弊,对这两种属性在独立与互补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第三,我国的戏剧节常年徘徊于政治与艺术或艺术与商业之间,尚未形成可支持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国外知名戏剧节的成功经验具有部分可借鉴性。

此外,以往的研究注重对戏剧节剧目和运作模式进行个案研究,较少从历史角度和宏观层面进行全面分析,本课题研究将由点及面,由史入论,将戏剧节置于戏剧本体发展和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大框架中进行讨论。在研究上,既注重理论研究又兼备实践意义的探索,研究内容跳出戏剧史著作中习惯从戏剧本体出发进行分析的套路,借鉴多学科理论对戏剧节进行更为综合的分析。

课题研究团队由从事戏剧与影视专业理论研究的专业教师组成,具有丰富的艺术学科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与此同时,课题组将邀请相关专家指导研究工作,确保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示范性。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厘清中国当代戏剧节的发展脉络与特征,从而为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具有学理性的思考。

猜你喜欢

戏剧节课题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第8届中国儿童戏剧节7月开幕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研”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演出日程表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