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2021-07-11赵芳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推进,我国教育界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和关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新课标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创新性,还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问题;发散性思维
初中生物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符合教育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要求,还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学生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具备了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结构,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和解题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够打破学生在传统思维模式和解题方法上的局限,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现生物问题,分析生物规律,理解生物知识,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发散性思维的含义
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能够打破固定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和提高,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生物学科中涵盖的知识层面比较广泛,学生想要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生物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就必须具备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不高
目前,还有部分教师仍然在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只知道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课本基础知识,再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堂训练。这种教学形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而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课堂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失去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热情也不高。另外,这种教学形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少之又少,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发散性思维得不到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有效地吸收,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这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在面对问题时,学生不知道转换思维方式,只知道使用固定思维模式和解题思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使学生的解题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会受到一定限制。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关键所在。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思考意义和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连续性、阶梯性的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分析生物规律、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知识接受能力等,设计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知识点的难度,从简单到中等再到困难的形式来设计问题,也可以根据知识点的不同特征来设计问题,通过问题设计,使学生在问题中循序渐进地激发和活跃自身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这一章节内容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人体内的心脏有几个腔,位置分别在哪?心室壁比心房壁要厚,其意义是什么?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有哪些?流经小肠和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体内产生的废物有哪些,它们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什么?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又有哪些?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串,既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堂知识,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二)提出错误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提出错误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思考,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或者提供的答案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要让学生通过对错误问题和答案的质疑学会自主思考,判断对错。当学生发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正确并及时质疑时,教师要适当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能够让学生敢于质疑答案,并通过思考,提出正确的见解。另外,发散性思维指的是要从多个层面和角度思考问题。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解题目,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三)将生活元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教师要改变以往过于依赖教材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整合实际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生物课堂有机融合到一起,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情境。将生物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增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营养物质的作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现在我们吃的食品多种多样,有谁注意到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说明?食品包装上列出来的食物成分是否对人体都有益呢?想知道对我们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有哪些,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及时发现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设计,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獻
[1]孙静.基于“让学引思”的初中生物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19(32):43-44.
[2]刘娜.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10-111.
[3]王玉川.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186-187.
[4]毛磊.浅谈生物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13):56-57.
[5]王晓月,汤晓辛,唐明.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84-185.
[作者简介] 赵芳(1998— ),女,安徽蚌埠人,南通市崇川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