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2021-07-11倪晓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 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率较低,学生无法真正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文章针对小学语文教学

现状,提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加强对学生表达的指导及拓宽语言实践活动覆盖面。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编版语文新教材中,口语交际不再依附于语文园地,而是作为一个独立板块存在的,足见编者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的重视不足,口语交际教学效率不高。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突破学生表达的瓶颈,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

在课堂上,许多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往往比较单一、失真,缺乏与生活的连接,使得学生的表达空间不足。如某教师四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安慰”的教学:

师:我现在有点紧张,怎么安慰我?如何让我消除紧张?

生1:老师,您别紧张。

生2:老师,你不用紧张,放松一点。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为“紧张”而“紧张”。而在生硬、失真的交际情境中,学生自然无话可说。

口语交际教学,是为实现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服务的。教师要将课堂情境与现实生活进行“链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真实交际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自然、真实地表达。

(一)通过语言描述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

以特级教师何捷的课堂为例,在教学三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时,他发现学生很快就能选好立场,但阐述的理由往往只是一两句话。于是,他进一步提出问题“真要说服一个观点和自己不同的人,有什么办法”,创设出一个更真实、有互动的口语交际情境。在互相说服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由原本的自我表达转为在倾听基础上的交流。

(二)通过追问延伸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

以特级教师朱煜的课堂为例,他在教学三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劝告”时,让学生对“妈妈闯红灯”这一情境进行模拟劝告:

生1:妈妈,别闯红灯!这样很危险,会被撞到的。

生2:好,知道了,我以后不会再闯红灯了。

这样的交流显然过于简单,不太符合日常的生活情境。因此,他追问道:“妈妈肯定是有理由的,想想妈妈为什么会闯红灯呢?”一经点拨,接下来几组的同学表演得明显更丰富了:“妈妈”搬出了各种理由,如“没车的时候可以过去,快一点就行了”;“我”的劝告也从多个角度进一步展开。

在后续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模拟劝告他人“不要在地铁中吃东西”时,又出现一“劝”就“服”的情况,他便进一步“为难”学生:“我就是喜欢在地铁里吃东西,没关系呀!”情境“冲突”的制造,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延伸学生的思考,凸显口语表达的交际目的。

(三)借助道具的烘托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打电话”时,教师可以真的为学生准备电话道具,使交际情境更有真实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向爸爸、妈妈或教师打一个电话,在真实的操练中发现学生在交流上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表达的指导

在口语交际课中,许多教师仅仅“出示任务、自由交际、简单点评”,未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自然难以实现交际水平的提升。如某教师三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身边的‘小事”的教学:

师:看图片,选择一幅,说说你的看法。

生1:有位叔叔在餐厅吃饭,他大声喧哗,吵到了休息的人,这是一种不文明行为。

师:很好。这是不文明行为,为什么?打扰到别人吃饭,是不是?请坐。

生2:一个叔叔躺在公园的长椅上,让别人无法休息,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他让别的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

师:非常好。

生3:很多人在排队检票,突然跑来一个叔叔,可能会踢到后面的人。而且他插队,是很不文明的行为。

师:说得太好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看到,该教师用一个“好”字评价所有的发言,无视学生在现象描述和观点表达中的不准确和不清晰,更未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应直面学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进行具体清晰、有针对性的表达指导,提升学生表达的条理性,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对学生表达的方法进行指导

例如,在“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教学中,何捷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了三种常用的说理方法:“举例+说理”“比较+说理”“假设+说理”。他通过表达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高了学生表达的质量。由于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的不足,小学生经常不知道如何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這时候,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方法上的指导,引出学生的表达。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地提升其表达水平。

(二)对学生表达时的语音语调进行指导

例如,何捷教师在指导学生就“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去说服别人时,提醒学生“说的时候,语调要注意,不要咄咄逼人,说话要暖心”。学生进而补充:“我觉得还要套近乎,让他看在我们是好朋友的分上,听我的。”这种对表达语气的指导,让学生在原本的表达方法上进一步完善其表达,真正实现交际的目的。

三、拓宽语言实践活动覆盖面

当前,口语交际课堂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往往覆盖面较窄,常常呈现出“几人讲、众人听,少数人表演、多数人观看”的状态,许多同学无法获得实践的机会,难以获得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语言实践。

笔者曾观察过一节青年教师的口语交际课,发现学生单独发言合计32人次、约10分钟,而发言最多的3名同学,发言次数竟达到了15次、发言时间达5分5秒,占到全班发言量的一半。这意味着半数以上的学生全程没有发言,其自主练说的效果也不得而知。

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必须开展多维分层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语言实践的全覆盖,让所有学生均有机会向“最近发展区”延伸发展。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课堂时间有限,如果仅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很容易造成受众窄、效率低的局面。教师应留足时间给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自己练说、同桌练习、小组讨论、情境表演等多种方式的交叠,让学生获得高频有效的语言操练。例如,在教学“劝告”时,朱煜教师共设计了3次集体练说,在展示的过程中,共计53人次得以在全体同学面前发言。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了3次完整的情境练习,生均1.1次单独发言的机会,也就是说,每位学生至少获得4次语言训练的机会。课堂语言训练做到了全面覆盖,学生获得了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二)开展多种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

教师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机会。其中,最基础的语言活动,全体学生均能参与并达标;较高层次的语言活动,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操练;对于语言表达非常优秀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一些更有挑战性的语言活动,让他们有表达的劲头。再以朱煜“劝告”课堂为例,他在课堂上设计的3次练说:同桌按照教材中的对话文本进行练习,表现出人物的语气;选择教材中的其他情境,同桌自主练习,练习劝说平辈、长辈、陌生人等不同身份的人;4人小组练说,在掌握了劝告一人方法的基础上,练习劝告多人。这3次练说侧重点不同,难度逐渐提升,覆盖了全体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而在另一节“劝告”教学中,笔者看到,师生共讨论了抄作业、课间打闹、闯红灯等6个场景,但不同场景的劝告难度相当,角度比较单一。这种扁平化的练说设计,实际上只覆盖了部分同学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教师应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通过加强情境创设、扎实过程指导和开展多维分层的语言实践活动,突破口语交际教学的瓶頸,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最终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何捷.一篇一篇解读统编 小学语文统编新课这样教·三年级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倪晓华(1989—    ),女,广东揭阳人,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初探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