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不伸手要钱的自由
2021-07-11马菲凡
马菲凡
老师好,我是潘潘。因为刚上初一,为了适应学校生活,我选择了住宿,和舍友相处得还不错。
但周末出去逛街的时候,发生了很不愉快的事情,起因是我没有零花钱,校园卡里只有生活费,所以我就向我妈说了自己要买的东西,她才把钱转给我。
我舍友就调侃说:“你爸妈管得太宽了。”随后又说自己除了吃饭等开销外,还有可供支配的零花钱。
我一开始反驳她,还吵了一架,但现在也意识到了不对劲。悄悄问了身边的同学,她们也都有一部分零花钱用来买喜欢的东西,而我如果想买礼物或衣服之类的,得先问过我妈,她同意之后我才能买。也就是说我在没有爸妈的同意下,是没有权利随便买一样东西的。以前我一直都习以为常,以为所有家庭都是这样,爸妈也不是吝啬的人,我想买的他们都愿意出钱,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主动给我零花钱。
我身上除了校园卡外再没有多余的钱,甚至微信里的转账记录都寥寥无几,因为一旦要买东西就得先问爸妈,久而久之,我就不怎么买了。
爸妈也说过“你又不赚钱,要自己的零花钱做什么”之类的话,我就觉得很郁闷。
潘潘同学:
你有没有想过,父母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呢?他们既然愿意出钱,但又不主动给你零花钱,原因之一就在于怕你乱花钱。
但这样的做法更适用于小学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花钱没有分寸,需要父母一板一眼地教。鉴于你刚上初中,父母在这时就需要尽快改变旧方法,给你一个适度零花钱的自由。
适度的零花钱区别于生活费,生活费是必要的,而零花钱起到的是补充和润色的效果,父母不能因为提供了必需品,就把补给品捏在手中,等着孩子来讨要。
小孩子也许没有这么多的顾忌,看上喜欢的,就乐滋滋地奔向父母,可青春期的孩子出于隐私、自立的考虑,往往更难于频繁地向父母索要,你在信中也说“久而久之,我就不怎么买了”。
如果一直维持这样的情况,你就不得不在物质上深深地依赖父母,却在精神上厌恶这番作为,接下来便是陷入父母那句“不赚钱要什么零花钱”的怪圈,克扣自己的生活费,借空闲时间偷偷兼职,好逃离次次都伸手要钱的无奈。
青少年本身是被允许不赚钱有零花钱的,我们不应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家长表面上是规避了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风险,实则却导致孩子形成了不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在消费方面常引发自卑心理。
從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在《今日说法》节目中,对于“给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提道:“孩子零花钱要给,但要按照规划给,父母需要知道孩子大概要花多少钱,若有剩余,那就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可以去买一些大一点的项目。”
所以,你可以同父母讲讲自己除生活费外的开销,计算出一周或一个月所需零花钱,说清楚钱的用途,大家共同商量好零花钱的使用问题:比如在重大的花费上会提前告知父母,但一些小物件,诸如礼物、零食方面,你可以自由地去支配,不必事事告知。
虽然零花钱来源于父母,但“被动地要”和“主动地给”终归是不同的,双向的伸手才能协调。小时候一直由小孩儿被动伸手,那现在,也该轮到父母主动伸出默许的手了吧。
编辑/李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