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2021-07-11陈培培
陈培培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此阶段对学生展开正确引导,有利于提升初中生音乐欣赏力,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对此,本文对初中生音乐欣赏力培养意义展开探究,提出初中生音乐欣赏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实践教学
音乐课作为艺术课程,音乐欣赏力是学生必备的艺术欣赏力,目前,对艺术欣赏力没有明确的界定,自含义上看是人们在接触音乐艺术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能力,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认识世界的能力。艺术欣赏力还需发挥人的感性认知,也能体现人的理性认知,让人们在赏析中娱乐。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有利于让学生自感官上获得愉悦,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其他学科学习压力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缓解,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对此,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还需有意识的为学生培养艺术欣赏力。
一、初中生艺术欣赏力培养的意义
首先,强化学生艺术感受力。艺术感受力与学生灵感存在联系,也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容易固化,目前,我国在幼儿阶段便开始培养艺术感受力,但幼儿对世界及事物的认知较为片面,艺术感受力处于初级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已经有一定程度认知,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牢固的艺术感受力,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其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课堂,音乐欣赏力便是审美能力的体现,初中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作品中认识世界,了解国内外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的熏陶下,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现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及课后时间被游戏、电视占据,若教师无法正确引导,初中生会陷入没有思想及追求的发展状态。在初中音乐课中培养学生艺术欣赏力有利于洗涤学生心灵,发挥艺术课的美育价值。最后,丰富学生的生活。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学习任务明显加重,学习的科目较多,在学习资源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下,部分家长或者学校为让学生考取著名高中,通过强压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紧迫的心态下学习。近几年,学生不堪重负的案例比比皆是,发生此类事故与学生身心不健康发展存在关联。音乐欣赏力培养能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放松压力,比如,学生在压力大时聆听音乐能够保持心理清净,也有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能进入睡眠状态,也有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灵感,但聆听音乐后与作者形成共鸣,从而产生写作灵感,以此,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避免单调的文化课学习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初中生音乐欣赏力的培养策略
音乐课作为培养学生艺术赏析能力的课程,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本文通过引导初中生参与音乐活动、加强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角度展开教育活动。
(一)引导初中生参与音乐活动
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创作艺术作品的源泉,因此,若想提升初中生音乐欣赏力,还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音乐欣赏力。学校对音乐课形式进行调整,定期在音乐课组织活动,比如,邀请本校音乐教师及外校音乐教师,为学生演奏名曲,讲解音乐知识,包括音调、节奏及音律,让学生在音乐课学习过程中形成音乐欣赏力。教师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沙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内在节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形成音乐欣赏力。音乐课学生可进行作品评价,教师带领学生采风,对具体音乐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评价音乐的方法,持续提升学生音乐欣赏力。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参与地区特色音乐活动,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各地艺术产业发展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可选择地区音乐资源进行教育。音乐教师需结合地区音乐艺术资源,组织家长让学生参与特色艺术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及差的作品区别。比如,城市中会举办音乐会或者音乐节,教师让学生参与此类活动中,洗涤学生心灵的同时,完成音乐对学生的塑造与熏陶。
(二)加强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
艺术作為科学的一部分,培养初中生音乐欣赏力,需要让学生了解艺术背后文化,扎根于某种文化及情景中,才能对艺术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初中生音乐欣赏力培养还需关注学生艺术欣赏水平提升。结合语文及历史等课程可升华学生文化素养,比如,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古诗及文言文,对特定文化及故事进行分析,能了解我国发展史及国情。结合一些音乐作品,可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感悟,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结合自然科学及政治学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了解自然,艺术虽高于生活,但又符合自然规律,贴合人们欣赏的音乐作品往往来自自然生活,因此,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
(三)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审美情趣,改变单一化的乏味教学模式。教师还需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展开音乐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本文以《祖国不会忘记我》为例,该音乐是一种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祖国不会忘记我》的创作背景,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认识,并在合唱过程中通过响亮的音色对情绪产生影响,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民族精神,在此种氛围下学生演唱更加用心,也能够体悟作品本身的文化意蕴,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绪及音乐欣赏力。
(四)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初中生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会获得情感体验,既是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悟过程,也是学生与作者情感互动过程,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形成情感共鸣。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音乐主题,让学生音乐深入人心,对提升学生音乐欣赏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学习新曲目时,让学生对音乐背景展开分析,学生对此产生巨大兴趣。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向学生普及音乐故事及知识,便于学生掌握音乐思想,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让学生对音乐有深刻理解。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普及音乐事宜,比如,《金蛇狂舞》是初中音乐中的特色歌曲,是1934年聂耳根据《倒八板》改编的民乐合奏曲目,简单明快的旋律带给人奔放的印象,配合激烈的锣鼓,渲染热烈的氛围。乐曲题目表现中华民族坚定信念及乐观的革命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音乐,及感受作品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音乐欣赏力。
三、结束语
初中生音乐欣赏力培养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教学措施,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此阶段容易受到网络信息影响,形成错误的三观,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力,让学生明辨音乐中的情感,从而理性看待生活中的是非,改变学生对学习及生活的错误看法。初中音乐也能培养学生审美情绪及理解能力,让学生跨学科学习文化内容,以此,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及事物认知水平,达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丹.论如何提升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及审美能力[J].中华少年,2019,(16):109.
[2]艾剑.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J].知识文库,2018,(05):80.
[3]周亮.探索 求知 升华——谈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及审美能力提升策略[J].北方音乐,2017,37(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