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距离影响下中国对欧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2021-07-11路梦妮吉余峰
路梦妮 吉余峰
[摘 要]文章从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相互关系出发,结合作为母国对外直接投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的东道国制度环境,探讨中国向欧盟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对母国产生的贸易效应,旨在为中国对欧盟的经济政策以及中欧未来贸易关系的走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制度距离;欧盟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4.088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在中国与欧盟国家和地区“井喷式”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两大渠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双方乃至世界的开放性经济格局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认为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会对贸易产生正向或反向的影响,并且在东道国与中国的制度环境差异即政治制度差异、经济制度差异以及文化制度差异下,制度环境又会作用于这种影响,使对欧盟各国及地区的投资带来的贸易效应产生一定的差别。中国与欧盟互为双方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剖析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和贸易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中国应该采取何种政策来利用研究得出的结果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和贸易进行调整以及如何发展未来的双边关系都将为我国实现经济增速、完成经济转型创造有利条件。
2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替代关系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替代关系
邓宁(1977)将所有权、市场内部化以及区位优势三方面纳入一个框架下研究跨国公司对外经营活动以及对外投资行为。只有当跨国企业同时具备三种优势时,才具备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经营方式。从这一层面出发,随着跨国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的有机结合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会逐步取代一国的对外出口贸易。
2.2 促进关系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由于资源密集的类型不同,不同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要素在每个国家的边际收益不同,从而每个国家自身具备的比较优势也不尽相同,因此产生了相对成本的差别。当要素可以在不同国家自由流动时,每个国家会选择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当资本可以在国家间流动,发达国家必然会将其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至资本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而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也会随着两个资本的流动而不断扩大,使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呈现互补的关系。因此,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贸易行为奠定了理论基础。
2.3 权变关系
弗农(1966)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其认为产品和人的生命发展过程相同,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该理论动态体现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不仅考虑母国自身优势条件,也考虑了东道国的区位选择问题,弥补只从静态研究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基础。
3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与贸易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现状
从投资流量来看, 2009年,我国对欧盟国家的投资流量增长率高达535.73%,呈现出“井喷式”的投資扩展趋势。但自2012年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流量在2012年及2013年的增长率持续放缓呈下降趋势。截至2018年,我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为88.6638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6.2%。
从投资存量来看, 2009—2012年,中国对欧盟投资存量增长速度较快,均高于50%,投资存量增长在欧债危机后趋缓,但对欧盟的投资存量始终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4%以上。
3.2 中国对欧盟贸易的现状
中欧建交以来,中欧双边经贸规模一直稳步前进,中国对欧盟国家的进出口总额由2007年的3577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6820亿美元,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始终在13%以上;中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额由2467亿美元增长至4085亿美元,进口额由1110亿美元增长至2735亿美元,年均增幅均在10%左右。总体来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顺差始终保持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2年欧债危机使双边贸易顺差分别下降32%和15%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上升状态。
4 各制度距离差异下投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制度距离的评估与测算
本文根据吉生保(2018)对制度距离的划分方式,将制度距离细分为三个维度:政治制度距离、经济制度距离和文化制度距离。对于政治制度距离,本文采用的衡量方法是由世界银行所开发的全球治理指数,即WGI,它包含六个子指标,分别是公众话语权和政府问责制、政治稳定性、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律制度、腐败监管。对于经济制度距离,本文采用的衡量方法是由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即EFI,选取其中的商业自由度、财政自由度、货币自由度、贸易自由度、投资以及劳动自由度六个指标。对于文化制度距离,本文采用的衡量方法是Hofstede的文化维度,它包含六个子指标,分别是权力距离、不确定性的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刚柔性、长短期取向、放纵与约束。
各制度距离的测算方法为:
4.2 样本选取及模型构建
本文在上述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样本国家人口数量(POP)、样本国家GDP增长率(GDPRATE)、商品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MER),以2007-2018年中国与欧盟27个样本国家的相关数据设定面板回归模型,得到下述公式:
4.3 实证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与平稳性检验
由表1可知,样本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除了lnOFDIS与lnOFDIF为0.818、lnEID与lnPID为0.657以外,其他变量的相关性系数基本显著低于0.6。进一步的,检验回归模型中多重共线性的指标——方差膨胀因子即VIF指标在样本模型中都低于10,可以认为样本中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利用LLC检验方法检验序列中是否存在单位根,得出的p值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认为样本变量均是平稳序列。
4.3.2 全样本回归分析
在以下每个模型构建之前,本文都使用了稳健的Hausman检验对模型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或是随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均拒绝原有应采用随机效应的假设,因此在对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时都选择了固定效应。
表2中的模型1~4,即中国对欧盟样本国家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模型中,LnOFDIS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会扩大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规模,LnOFDIF的系数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表明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在短期对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规模正向相关但影响并不太大。
表2中的模型5~8中,即中国对欧盟样本国家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模型中,变量LnOFDIF和LnOFDIS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均会对进口产生贸易促进效应,并且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对进口贸易的促进效应要比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
5 对策建议
中国可以率先开展对欧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转变由于在多重危机中欧盟凝聚力下降而对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产生的抵触心态,使中欧自贸区成为多元困境下欧盟的优先选择,通过目前中国所拥有的经济和公共外交途径了解欧盟在多边贸易中的诉求和标准,从而提出有針对性的贸易改革方案,向欧盟成员国政府及其民众传达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举措和成果,从而可以基于欧盟各行业民众的支持,加快推进中欧投资贸易谈判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林志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真的促进出口吗[J].财贸经济,2016(2):100-113.
[2]FAYYAZ AHMAD,MUHAMMAD UMAR DRAZ,SU-CHANG YANG.Do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ses affect foreign portfolio inflows? The case of China and India[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6,8(7):149.
[3]王煌,邵婧儿.“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OFDI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8,34(2):36-52.
[作者简介]路梦妮(1996—),女,汉族,安徽淮南人,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硕士,世界经济专业;吉余峰(1966—),男,汉族,江苏海安人,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