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分析

2021-07-11葛亦陈

文理导航 2021年15期
关键词:要求小学班主任优化策略

葛亦陈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教育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希望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保障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发展。对此,从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班主任的要求,并重点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优化策略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这个成长的阶段需要班主任发挥引路人的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但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这成为了班主任教师面临的难题,也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需要班主任教师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地摸索与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方法,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的要求

(一)对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校园内小学生接触最多的成人就是班主任,可以说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要参与者,而小学生具备模仿力强的特点,他们的思想以及行为习惯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与人的影响。为了给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榜样,班主任应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身上的正能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二)对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以往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而班主任与教师则在管理与教育工作中担任着绝对主导者,为了树立权威,而疏离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种心理上的隔阂增加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题,需要班主任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定位师生位置,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三)对班主任对学生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试教育体制下,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以自身主观意愿为主,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完全取决于班主任的经验,班主任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是采取一套万能的教育模式,这是导致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需要班主任增加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以成绩的高低概括学生的全部,学会从综合的角度审视学生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贯彻人本教育思想。

二、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

很多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模糊,不知道应该向哪个方向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导致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盲目性的状态。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学会管理自我,能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环境,并适应身边的环境,在面对困难与压力时,能够具备战胜困难的勇气,通过班主任的干预与指导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化解负面情绪,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主动探寻生活的意义。班主任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明确教育目标,并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依据组织教育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二)营造和谐氛围

大量实践证明,适宜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应关注环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尝试通过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如,小明在我们班是出了名的“熊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很多科任老师一提到小明就头疼,有的老师甚至对小明的教育产生了放弃的想法。针对小明的这种情况,班主任采用的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学生每6人分为一组,看看哪个组能够成为本周的纪律优秀小组,谁能成为本周的纪律小明星,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小明担任纪律小组长,并告诉小明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了,表达了班主任对小明的合理期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班级纪律出奇的好,这是班主任独立管理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并且小明在本次小组纪律比赛中表现的特别好,班主任在班级内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夸奖了小明,这次的鼓励让小明重拾了自信,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营造了和谐、快乐的班级大家庭环境,有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是班主任一味地运用理论化讲解的方式,很难真正地触动小学生的心灵,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于亲手触摸的、亲身体验的事物更加容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切身的体验与感悟,以心理体验转变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心理动态,从而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如,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拔河比赛,将全班人数进行了划分,使得每一个小组内的人数相同、实力均衡,当老师说“开始”之后,拔河比赛开始,但是在人数与实力相同的情况下,一方很快就败了下来,让学生们分析原因,从此次比赛中认识到团队活动中只有齐心协力、相互配合、行动一致才能获得胜利。

(四)设置教学情景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依托教师教学情景,教师采取合理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保持舒适的心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應当积极发挥个人价值,选择情景构建方法。比如,在小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小学生一般较为羞涩,在课堂不愿提出问题及不敢回答教师问题,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班主任在自习课时建设情景:“同学们,你们今天都学习了哪些内容?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感到学习快乐吗?”通过这种引导方法,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面对的问题,此时学生可能依旧不答话,教师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写出一个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不同小组进行解答,这种方式学生感到熟悉,愿意沉浸在这种问题为引导的小组讨论中,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并总结出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分享问题的意义从而缓解学生不良心理状态,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每天总结自己不懂的习题,学生在讨论后教师负责分解,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学习乐趣。

三、结束语

总之,想要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需要教师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教师应当明确自己教育方法的弊病,遵循现代化教育理念进行优化,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指导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松柏.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7):74-75.

[2]陈慧艳.小学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9(11):103-104.

[3]叶希婷.理论指导: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实施路径[J].清风,2020(02):36-37.

猜你喜欢

要求小学班主任优化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