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女生性猥亵心理创伤案例辅导

2021-07-11叶秀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初三

叶秀红

〔摘要〕来访者小A是临近中考的一名初三女生,9个月前的暑假遭遇表哥性猥亵,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在复习备考期总是心情烦躁、失眠噩梦、心神不宁,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复习效率和模拟考试越来越差。心理教师运用放松训练、空椅子技术帮助她舒缓情绪,缓解并消除心理创伤中一些持续的负性情绪反应,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复习和生活中,顺利参加中考。

〔关键词〕性猥亵;心理创伤;空椅子技术;初三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4-0050-04

一、个案概况

小A,初三女生,成绩中上,报名参加“助力中考”一对一现场心理辅导活动。她在咨询中表示:临近中考,心神不宁,经常失眠,经常做噩梦,白天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复习效率也很差,感觉焦虑、心慌、烦躁。现场对其辅导的心理教师发现她的症状似乎不是由普通的人际、亲子、升学、考试压力引起,存在心理创伤问题,建议她找本校心理教师继续跟踪辅导。因此她主动来寻求心理帮助。小A父母婚姻还算美满,她排行最小,上有两个哥哥。

(一)个人陈述

去年初二暑假回河南老家的时候,我被表哥侵犯了,真的是害怕到让人恶心、反胃、颤抖的记忆。那次回老家只有爸爸和我,我姑妈23岁的儿子趁家里其他人不在,在我午睡的时候,走进我房间。我迷糊中感觉身上一只冰冷的大手从脚一直往上摸。我不敢吭声,我怕我睁开眼睛,大声叫救命,没人能听见,他会捂住我的嘴巴杀了我。我全身在发抖,表哥可能也知道我已经醒来,但却没有停止,反而露出了他的下体,并磨蹭到我大腿上,隔着我的内裤磨蹭……那是让人非常恶心的成年男性的下体……他居然开始尝试脱掉我的内裤,已经触碰到了我的隐私皮肤……但是在这一刻,老天爷救了我,屋外面有个邻居找姑妈,叫唤姑妈的名字,表哥慌张地穿了裤子,飞快地溜出房间。

我没有告诉爸爸和哥哥们,毕竟我并没有被表哥实质性强奸。我不想因为我一个人让大家庭破裂。如果爸爸选择相信我,他会不会为了我报仇,和他姐姐闹翻、割裂,送她儿子进监狱或是暴打她儿子?姑妈当年遭家暴受尽折磨,非常艰难才离婚,并争取到儿子的抚养权,这么多年和她儿子相依为命,尽心尽力照顾爷爷奶奶,如果她的儿子被全村人知道禽兽不如,她怎么办?她能承受得起她一手带大的儿子身败名裂?如果爸爸顾及多年来代替他尽心照顾父母的姐姐,他会不会陷入内疚和痛苦?他怎么面对妈妈和哥哥们?

之后我对身边所有男性都有警惕,包括我的两个哥哥,尽力保持距离。我本就比较安静,他们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三,都难得见,也没有特别在意。进电梯只要有男的进来我就等下一班,看到超市里卖的男人的内裤我就感觉反胃。姑妈和表哥在春节后年初八来我们家,我基本躲着不与他碰面。但有一次吃饭时没法躲,当我快速吃完饭,告诉爸爸妈妈和姑妈我先回房间时,不经意瞄到了那个禽兽对我邪恶地笑,吓得我当晚躲进大哥(大哥在上大学,因为有任务,春节过后很早就回学校了)的房间,无数次确认关紧门窗,钻进被窝里瑟瑟发抖。

这件事消耗我太多的精力和心神,我睡不好,老是做噩梦,无数次在梦里把他杀死的惊恐中醒来,全身冷汗。我想快点安安心心复习考试,但是根本无法控制,事實上我一直被这件事折磨,只是我从来没告诉任何人。我真的不想告诉我家人,他们现在就算知道了,去报警或去处理的话,只会引起更多纷扰,让我更加无法学习。现在我就想不被噩梦缠身,不要这么头晕心慌,不想要这种无法学习的状态。我想平静地应对中考,你能帮到我吗?

(二)心理教师观察和班主任反映

心理教师观察:小A衣着整齐,语言清晰流利,容貌清秀、体态偏胖。没有幻觉、妄想,有完整的自知力。眼神疲惫,眉头紧锁,诉说时声音很小,表情痛苦、流泪,有时说不下去,但短暂放松后会继续,情绪紧张、焦虑、压抑,求助意愿强烈,来咨询的目的也非常明确。

由于小A多次重申不想告诉其他人这段经历,所以只能以“升学压力”去了解她的日常情绪、人际和学习状况。班主任反映:小A乖巧安静,学习努力认真,一直保持中上,有时会进班级前十,自我要求较高。个性沉稳,人际关系良好,平时看不出有什么心理波动。最近复习状态较差,一直说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其他教师也表示小A学习很刻苦、勤奋,但临近中考发现她学得很吃力,效率不高,有时课堂上会发呆。

二、分析与评估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儿童性侵犯”是指儿童卷入自己不能完全理解的性活动,或因不具备相关知识而同意的性活动,或因发育程度限制无法知情同意的性活动,或是破坏法律或社会禁忌的性活动[1]。性侵犯罪包括猥亵罪和强奸罪。性猥亵是指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实施的淫秽行为。根据小A的陈述,她所遭遇的属于“性猥亵行为”,因为对象是亲表哥,顾虑很多,所以她没有将罪犯绳之以法的决心,但心理创伤一直在持续。

遭遇性侵犯的儿童心理创伤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适应性障碍。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一般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会出现闯入反应、警觉性增高、回避等症状,这些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有些长达数月或数年。适应性障碍一般在事件发生后1~3个月内出现,会持续半年以上,表现为焦虑、抑郁、低自尊、退缩、恐惧及噩梦、注意力不集中、滥用药物、攻击行为、自杀或者企图自杀等心理问题。

小A来求助时,是事件发生后的第9个月,因为她没有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所以对来求助之前的心理创伤程度没有及时评估和干预。从她的自述来看,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包括创伤性再体验症状,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出现高度警觉症状,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难以入睡等。也出现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情绪紧张不安,心烦意乱;还有一定的躯体功能障碍,如胸闷、心慌。

以上这些症状在她来求助之前的9个月内其实一直存在,只是她没有主动求助,而是自己隐藏起来并忍受着。这段时间随着中考日子的临近,发现心理干扰很大,睡不好,集中不了注意力,拖垮复习状态,担心对中考负面影响太大,因此鼓足勇气跟心理辅导教师说出了隐藏在心底的恐惧和害怕

三、辅导策略与实施

根据小A的陈述和诉求,心理教师遵循了保密原则:没有约访她的父母沟通和商讨,没有诉诸相关的追究她表哥的法律责任的措施,只是针对她现在的遭遇性猥亵后心理创伤问题开展心理辅导。因为当时已经是5月中旬,6月下旬就是中考,她希望能尽快有轻松的状态冲刺复习和中考,和她一起商量,决定每周进行两次(周一和周五下午16:30~17:30)辅导,连续两周,一共4次辅导。

第一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心理教师通过会谈和观察,了解小A的心理问题和诉求,并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严重程度,然后进行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主要是辅助音乐放松椅设备,缓解小A的失眠,缓解焦虑、抑郁、紧张不安、心烦意乱的情绪。我带她来到放松室,让她躺在放松椅上,调整姿势静卧2分钟后,我开始引导:“接下来会有5分钟的睡前肌肉放松训练,请你根据指导语,做全套睡前放松训练动作。”然后打开放松椅的肌肉放松训练语音,随着柔和的指导语,小A的肌肉、躯体渐渐处于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我继续引导:“接下来会有10分钟的放松音乐,你尽可能地想象符合音乐的画面,然后进入自由冥想的状态。”我打开了放松椅上的放松音乐,小A处于一种呼吸均匀、眉目舒展、躯体松软的状态。

习得这套“睡前肌肉放松训练”和“自由冥想放松训练”后,我布置的“课后作业”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做一遍,贯穿整个辅导过程。第二次来访时,小A表示,当晚睡觉明显改善,第三晚开始,在进行睡前放松训练动作后,自己还尝试想象音乐,大概半个钟左右睡着。这几晚虽然没有噩梦,但是睡得很浅,很容易醒来,听到隔着学校几栋楼的马路上车辆经过的声音。

第二次,在宣泄室,心理教师采用空椅子技术,引导小A现场对“表哥”做出反击,引导她将心中对表哥压抑的“愤怒”情绪宣泄出来。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帮助当事人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帮助他们形成统整、坦诚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2]。本人多次累积该心理辅导技术的经验,发现它简便易行,非常适合中学生的心理辅导。结合对个案的分析,我决定采用“倾诉宣泄式”空椅子技术,该方法一般只需要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来访者的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来访者把自己想要对他说却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

我请她来到宣泄室,引导她穿好拳击手套,搬来两张椅子,面对面而放。让她坐在一张椅子上,然后我坐在她身后,让她闭上眼睛,静默十秒后,我开始带领她进入我设置的假设情景:“是的,这个表哥真的是畜生,因为自己的生理私欲,居然对自己的表妹下手。假如表哥现在坐在你的对面,但是他的手脚被绑住了,嘴巴被封住了,他无法反击,现在请你将自己心中所有被压制的愤怒燃烧起来,做出对他的审判吧,痛快地打骂他吧……”我话还没说完,小A忽地站起来,一脚把对面的椅子踢翻了,我趁着她的劲,继续在她身后引导“看到那邊的宣泄柱吗,这就是你的表哥,这个畜生,现在站你面前邪恶地笑,他没有一丝悔意,我们已经把他绑住了,他没有了反击能力,现在将他曾经带给你的痛苦,统统还给他吧。这10个月的噩梦,统统还给他,将你心中所有的愤怒还给他吧……”随着我的引导语,15岁的小A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扑向宣泄柱,她嘶吼着,用拳头、膝盖和脚狠狠地踢打宣泄柱,将自己所有压抑的害怕、慌乱和愤怒如暴雨般地释放出来,还不停地骂脏话。一个平时安静乖巧的女孩,在这个时刻飚脏话,可想而知她压抑得有多痛、有多苦。

“去死吧!”随着宣泄柱的倒下,暴揍10分钟的小A累瘫在墙角,然后放声地大哭起来……愤怒、伤心、痛苦等各种压抑许久的情绪随着泪水流淌出来……擦去汗水和泪水,整理好心情回到个体辅导室后,小A微笑着表示:“非常爽!我感觉我用了梦里的各种杀死他的方式!”

两天后的周一下午,她第三次来访时,小A表示,这两晚睡觉睡得安稳些,还想尝试上次那种宣泄。跟上次一样,她戴上拳击手套,拼命击打宣泄柱和宣泄墙,接着是又揍又骂,最后是嘶吼、骂脏话。大概持续了15分钟左右,她累趴下了,倒在墙角。但是这次,她没有哭。

第三次,心理教师采用空椅子技术,引导小A与“爸爸”对话,将心中对爸爸既怨又愤的纠结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

这次是在个体辅导室运用空椅子技术。同样,搬来一张空椅子放在她面前,然后我坐在她身后,让她闭上眼睛。静默十秒后,我开始带她进入我设置的假设情景:“是的,你为了爸爸、姑姑、爷爷、奶奶,忍下了所有不堪的经历,内心的气愤和控诉从来不曾发泄过,但是你内心早就想痛骂一顿了,去他的家族团结,你早就想捅破这些亲戚的丑恶嘴脸了……来吧,爸爸就坐在你的面前,将你心中压抑许久的埋怨和愤怒,直接控诉出来吧……”

随着引导语的深入,小A渐渐进入了情景,并开始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她开始哭泣,然后咬着嘴唇,睁开眼睛后,开始与“爸爸”对话:“爸爸,你的心怎么可以这么大,你不知道我正在危险中吗,人家爸爸都是保护闺女,你倒好,糊里糊涂把闺女往火坑里带。”渐渐地,她提高了声调,“我本来就不想回老家,你偏要我跟着你回去,你要孝顺爷爷奶奶,你可以接他们过来,干吗一定要回去,而且干吗一定要带着我回去。我放暑假就一定得随你回去吗?你自己回去不可以吗?我回去都是待在屋里,你却天天跑出去应酬。你怎么不想想我可能有危险呢?你以为你姐姐和她的儿子孝顺爷爷奶奶,所以就是老实厚道的人,你知不知道她儿子被她宠得禽兽不如。如果我真的给表哥——(说到这里,她似乎说不下去了,停顿了好久才继续)强奸了,你怎么对得起我?你下半生能安宁吗?如果我告诉妈妈,告诉哥哥们,你怎么向他们交代……”

小A整理心情,回到此时此地后表示:“其实,爸爸非常非常爱我,因为我是最小的女儿,小棉袄嘛。但他就是大老粗,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如果让他知道了,他肯定会捶胸顿足,绝对不会再让我回老家的。如果爸爸再犯这样的错误,我会跟爸爸摊牌,让他知道这件事,但不会告诉妈妈和哥哥们,他们知道会‘劈了老爸。我虽然不想让老爸愧疚、悔恨和受到妈妈和哥哥们的批判,但如果又让我处于危险之中,我会跟他摊牌的。”

第四次,采用空椅子技术,引导小A和“姑姑”对话,将压抑心中对姑姑的怨、恨、愤、怜的复杂情绪充分表达出来,还进行了自我保护及法律问题的探讨。

像前两次一样,营造心理氛围后,小A与空椅子上的“姑姑”开始了对话:“姑姑,你的婚姻当年失败,我可怜你;你尽心尽力照顾爷爷奶奶,我尊敬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儿子是个禽兽不如的东西。就是你,从小到大宠着他,护着他,溺爱他,现在成为不学无术的混混,现在成为废物、禽兽,你还要我爸爸帮你介绍儿子来工作,告诉你,不可能,永远不要过来。我一定会告诉爸爸妈妈的,我中考后会告诉他们的,你的废物你养,别想靠近我,别想伤害我……”

小A边哭边说,将自己心中所有对姑姑溺爱儿子造成儿子品行不正,给自己带来的伤害统统诉说出来。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打扰她,但是她说完,抹干了眼泪,整理心情后,她叹了口气:“哎!最可怜的是我姑姑,一生都这么凄苦,我真的不忍心让他儿子进监狱,让她孤苦中变老。”

我们后来也进行了法律追责问题的探讨,她觉得自己挺过来了,所以还是坚持给自己一次机会,给姑姑一次机会,选择让时间消化,不告诉父母,不追究表哥的法律责任。小A表示:“即使走上法律追责程序,不仅家庭分离,而且会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姑姑都痛苦。我还是选择保密。但是我会选择保护自己,绝对不單独行动,我会阻止表哥过来投靠爸爸,因为他本来行为不端,妈妈和自己的两个哥哥对表哥也是非常反感的……”

我尊重她的意见和选择,同时也叮嘱她学会自我放松和调节,懂得自我保护。

四、辅导效果评估

经过四次辅导,小A本人反应:过去的两周,睡眠改善很多,没有之前那种噩梦缠身、起来非常累的感觉,心神比较安宁;这些天睡得比较踏实,偶尔夜晚有醒来,但是比较平和,可以再次入睡;平时学习、生活中,心没那么慌乱和压抑,不会有紧张不安、心烦意乱的感觉,焦虑明显减轻。

辅导教师观察,小A一次比一次放松自己,第一次叙说时,非常压抑、难受和痛苦,好多时候说不下去。第二、三次结束后,说话时表情和肌肉明显放松。

据班主任反映,中考最后冲刺阶段,小A学习状态比之前更放松、更积极,注意力比之前集中,复习效果明显改善,笑容增多,参与讨论的活动增多。辅导结束后的两个星期,小A参加中考,正常发挥,成绩理想。

五、案例总结与反思

这类案例在平时心理辅导中确实少见,小A的心理辅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个案求助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当事人求助的愿望”是心理辅导取得成功的关键。虽然是一次“助力中考”现场辅导中发现的,但小A是主动求助的,对现状有强烈的改善期待,经过第一次会谈后,非常信任心理辅导教师,遵守及按照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引前行。

2.符合个体的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空椅子”技术非常符合当事人的心理需要,她能通过这个方式,将自己内心压抑许久,一直无法得到支持和释放的情绪充分地表达、倾泻出来,所以很好地改善了她心理创伤的躯体障碍和情绪障碍的一些反应。

3.个体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小A遵循心理辅导教师的辅导过程和“作业”,倾泻自己压抑许久的心理创伤,并积极应对,深入去寻找并体验到了这种躯体放松和心理放松的感觉。心理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做到共情、理解、接纳、支持,实现助人自助。

心理教师遵循了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尊重来访学生的意见,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的父母;而且,我校是初级中学,她中考结束后就再也没回过学校咨询,所以未能引起家庭的保护意识,以及跟进她面对家人与家族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的辅导。

注:本文获第八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参考文献

[1]熊淑萍.浅析儿童性侵犯的创伤疗愈[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2(6):93-94.

[2]郑庆友. 空椅子技术的应用:以特殊社交恐怖症个案咨询为例[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47-50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佛山,528305)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初三
关于初三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初三数学教学
初三数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及其对策
那一年初三,我们一起成长、进步着
初三历史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
突破政治教学弊端,还原初三课堂活力
基于初三学生认知规律的化学式教学
论提高初三英语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