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语用训练点分析

2021-07-11周娟

文理导航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分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周娟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正在逐步发生转变:从传统的专注于课文内容和字词句段的分析,逐渐转变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语用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这些目标得到实现,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争相训练,但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进行训练,导致效率低下,甚至起到反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语用的要点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语用;训练点;分析

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敢说敢写,会说会写。因此,语文老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该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针对性地进行语用训练。

一、简述语用学

语用学涉及到心理学、语言学、哲学,它主要是探讨人们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分析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对语言字面上的理解和深层次内涵的分析。语用学离不开特定的语言情境,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对待不同的人时,表述的语言也不同,最终产生的后续影响也会出现差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的语言在运用的过程中更加得体、合适,在能够表达原意的同时,帮助学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用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下语用训练分析

(一)设置课文情境主题开展语用训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这一单元之前讲述本单元的课文情境主题,在教学每一课前精心设计导学案,学生就能在预习时大概知道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再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什么学习方法,知道自己将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自己怎样预习才能更好地上好课。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这一语用训练的方法,帮助学生在特定主题情境下展开语用训练,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

例如学习小学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这一课,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爱国”,在学习这一课之前,老师可以这样声情并茂地进行导语:“同学们,今天你们坐在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教室里开开心心地上课,多么幸福。而在抗日战争年代,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孩也很爱学习,但只能上夜校。他为了帮助区里的交通员李大叔逃脱鬼子的追杀,以自己弱小的身躯和敌人斗智斗勇,他就是12岁的爱国小英雄雨来。大家想了解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吗?”老师在设定的主题中,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体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小英雄雨来与敌人周旋的感人瞬间,关注到作者的表达方式,进一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终通过复述课文,达到语用训练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这些词句的分析,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了解人物的品格。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非常精彩,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仿写、表演等多种形式得到内化,从而学习到作者的表达方式,在今后的习作中能灵活运用,这就是语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以应用。

语文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的导读内容,让学生朗诵出来,把学生代入到教学的情境中,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引导:你们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小英雄雨来的智慧?小英雄雨来在学校学习的是什么?敌人都使用了什么手段?……通过小学语文老师的引导提问,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小英雄雨来的智慧形象,学到了在语文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怎样通过侧面和正面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在加深语言描述训练后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特殊表达方式开展语用训练

特殊表达方式就是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发现同一种意思,但表达更好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特殊性和生动性。通过有别于常用的表达方式,这种新的特殊的表达方式,能够使得文章增色不少。

例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丁香结》里就有两处非常有意思的表达方式。

句一:“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这一句不同于我们平时的表达方式。一般描写花的形态、颜色等,都是白天观察所得,而“月光、潇洒、朦胧、淡淡、幽雅”这些词汇的应用,让人在读的时候,即使是在夜晚仿佛也能清晰看到丁香的不同色彩美,这是根据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一下子辨别出来的。通过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作者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美好的画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丁香特殊的情感来,让人不知不觉地也喜欢上了丁香。

句二:“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作者采用的是比喻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读的时候感受到雨中丁香紫色和白色交替的美的享受。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原句的某些部分去掉,对比两者的差异,谈谈自己感受。

学生体会到这些特殊表达方式的作用后,引导学生仿写,积累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加强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最终使得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三)从结构中开展语用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的划分,让学生学会文章的布局,通过典型的结构训练,让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得到提升。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里,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划出“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的时候、潮落后”的关键语句,再分析关键语句的内容,提取语句中的核心词汇,最后让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变化中体会到文章的结构是以时间节点为顺序叙述的。学生通过时间顺序上钱塘江大潮起落平复的层层递进过程,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气势汹涌的扑面而来,让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随堂小练笔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描写“雷阵雨”,把情和景结合起来。

再比如,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一文,老师带领学生阅读分析后总结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先让学生自己划分,老师再以板书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这是总起全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日月潭的来历、清晨风光和中午(太阳高照、蒙蒙细雨)的景色,最后进行了总结全文。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和老师划分地进行对比,出现不一致的地方,可以请求老师帮忙答疑,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为什么这样划分。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进行习作训练,把握结构中的叙述内容,注意文中各部分衔接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語用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更能够使学生掌握在不同情境下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不光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让别人听懂,更能使自己的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使表达恰当、生动。

【参考文献】

[1]邹光振.捕捉语用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9,506(04):26-27.

[2]李清乐.巧设“语用”训练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000(022):263.

猜你喜欢

分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