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1-07-11韩艳丽

文理导航 2021年15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教学探究小学数学

韩艳丽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提升,其中“思维可视化”能够有效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化,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实施“思维可视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时间比较短,因此没有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导致在很多问题的学习上,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教学,甚至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学会了做题的方法,而没有对知识真正掌握,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实施“思维可视化”教育,让学生对当前的学习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思维可视化”其实可以看做思维导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思维导图进行充分掌握,这样学生就能够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一方面是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串联,另一方面就是对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以及运用有一个全新的看法,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够对知识进行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思维可视化”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所以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不能够有效对问题进行联系,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是机械套用解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教出来的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不足,很多都是从零开始进行学习,自然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且小学生认知手段往往是比较注重直观感受的,所以在学习之后,知识对于学生的积累成为了一种抽象的概念,针对这样的情况,学生自然无法有效对知识进行统筹。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思维可视化”教学手段就成为了当前小学教学中非常好用的一种手段,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教学重点从“知识层”深入到“思维层”,有助于学生思考方式的转变,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奠定更好的学习基础,从而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当前的“思维可视化”教学之中,一般会使用以下几种图示技术,分别运用于不同的场景之中。

(一)双气泡图呈现方式

双气泡图主要是有两个气泡作为主体,即两个中心词,并且由两个中心词,引申出其他的知识内容,两个气泡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列出双气泡图的时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对比,从而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相似以及区别。

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学习之中,二者之间有很多的相似点,都具有8个顶点、12条边、6个面。但是二者之间也有很多的不同点,例如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只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都是长方形。而正方体则不是这样,正方体的所有棱都相等,并且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十二条边也都相等。所以在建立双气泡图的时候,可以将长方体与正方体放在中间的两个气泡之中,二者之间的相似点连接并且标注出来,而对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则是从气泡的另一个方向延伸出去。

通过对双气泡的观察,学生自然能够轻易了解二者之间的关联以及不同,教师在分析以及绘制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双气泡图的绘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充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双气泡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表现更加直观,学生在绘制或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對比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第二,更加有趣,双气泡图在学习的时候较为形象,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投入,可有效提升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感。第三,学生能够对知识内在的联系以及区别进行有效记忆,双气泡图较之理论的描述,更加简单,所以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对知识进行区分,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通过学生自己的绘制,让学生捋顺知识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对知识进行掌握,并且为学生提供思路,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流程图分析,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

学生的学习最终依旧需要落实到答题方面,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解题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流程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流程图,顾名思义,就是对知识分析的过程进行图示。在流程图之中,对于每个步骤必须涉及到,让整个学习或者解题的思路都清晰呈现在纸面上,这样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就能够按照流程图的指示,按部就班完成题目的解答。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答题的经验不足,所以在很多问题的解答上,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流程图则是让学生强调解题的步骤,从而规避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出现的疏忽等,让学生理解程序以及步骤的含义,从而更好学习当前的知识。

在流程图的设置方面,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通过将所有步骤清楚的标注出来,学生能够直观对问题进行分析,当前流程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是能够显示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对问题有直观的看法。其次是增强题目的逻辑性,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较弱,所以逻辑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最后就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通过流程图的绘制,学生长期进行下去能够形成抽象逻辑,将抽象转化为具象,从而对问题进行解决。

二、思维导图引领,让学生建立整体意识

思维导图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其中知识的引申、发展以及知识的发散等都能够包括在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明确认识到当前的知识涵盖哪些方面,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对知识进行学习。例如在长方体的学习之中,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需要涉及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体积的学习中,也同样是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考察,因此在设置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在长方体后面分出两个分支,分别是表面积以及体积,在表面积之后,又能够分成正方形以及长方形面积计算,体积则是对各条边以及高的计算,通过这样的列图,可以让学生对长方体的所有知识进行一个综合的感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知识的完善程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逻辑性。

思维导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是对知识的串联,让知识的内在脉络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进行综合的记忆以及分析。其次是对基础的回顾,很多思维导图后续都是在将问题进行拆分,拆分之后就是学生前面学过的知识,这样能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最后就是学生能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在脑海中建立相关的知识记忆体系,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思维可视化”是非常重要的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杰超.思维可视化视域下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20(23):21-22.

[2]陈正华,华旦玲.基于“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9(24):53-55.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教学探究小学数学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