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奥康纳对资本的生态批判

2021-07-11万冬冬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16期
关键词:奥康纳资本逻辑

万冬冬

摘要:在奥康纳看来,资本积累和扩张的无限性与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性矛盾。这种矛盾不仅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还造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必须用生产性正义取代分配性正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关键词:奥康纳;资本逻辑;生态批判

奥康纳通过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并提出了实现生产性正义的主张。“希冀引导生态运动等当代新社会运动转向社会主义变革道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一、资本主义双重矛盾与双重危机

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危机的制度。“有两种而不是一种类型的矛盾和危机内在于资本主义之中。”他在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第一重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奥康纳基于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性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资本批判逻辑与生态批判逻辑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重要拓展。”

在奥康纳看来,“个人条件”涉及劳动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劳动者的社会化程度及劳动者处理压力能力等问题,“一般性的公共条件”涉及“社区资本”等因素,“自然条件”则涉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海岸线和分水岭的稳定性以及土壤和水资源质量等问题。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对这些生产条件进行破坏性的利用。

奥康纳指出,资本主义积累必然会造成生态危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增长的自我扩张系统。资本主义的所有机构和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资本的积累。“资本内嵌于自然过程之中,改变着自然规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但是,自然界本身是无法进行无限扩张的。森林资源处于顶点状态,淡水资源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矿产资源的储量基本上是固定的。

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在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积累和危机会导致生态问题,而生态问题反过来又会带来经济问题。”对奥康纳而言,他不仅“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滞胀期,也见证了90年代之后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导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

面对危机,资本会通过重构自身来缓解危机。资本重构自身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对生产力条件的调整和对生產条件再生产的社会关系的调整。而“剩余价值的生产越是加大,资本对其自身的生产性利润的损害(譬如,增加成本和降低资本的灵活性)越是加剧,剩余价值的生产就越是建立在对广义的自然界的破坏性利用的基础之上”。因此,资本在重构自身的过程中积累着更大、更严重的危机,使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灭亡。正如奥康纳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的趋势是在危机中走向自我毁灭。”

二、资本的不平衡发展与联合发展

奥康纳指出,从资源衰竭的角度来看,资本的不平衡发展产生了三种影响。首先,对土壤肥力的破坏。其次,对森林的砍伐。造成森林被砍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与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输出的快速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为了出口而直接大规模地开发雨林地区的木材资源。在缅甸,为了使农民能够进行出口性农业的生产,英国人砍光了低地地区的森林。最后,对矿物燃料的过度开采。

资本的不平衡发展的生态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自工业革命以来,北部国家的财富增长导致全球自然资源的枯竭和南部国家的贫困。这是因为“北部国家的高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衰竭、可再生资源的减少以及对全球民众生存权利的剥夺”。比如,以色列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给巴勒斯坦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

资本的不平衡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土壤破坏、森林砍伐和矿物资源的衰竭等方面,还体现在对那些以劳动力输出为特点的原材料供应地的影响上。这些地区的农民纷纷到正在发展或已经工业化的地区去找工作,使得原来的土地耕作无法正常进行。这样就出现了赤贫现象。葡萄牙北部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的情况就是如此。

朱玛对这种情况作了详细的概括。第一,南部国家出口性的农业把生存性的农业推向了更加贫瘠的土地。在海地,从事生存性农业生产的农民拥挤在贫瘠的山坡上,而出口性农业则霸占了最好的土地。第二,南部国家与北部国家之间的贸易条件越来越糟糕。第三,南部国家在生产出口农作物土地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第四,出口农作物生产的扩张迫使那些没有土地和只有少量土地的农民转向生态脆弱的偏远地区。第五,越来越多的资源在城市地区被消耗掉。第六,压低粮食价格的政策使得那些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第七,各种寄生虫感染疾病和慢性病死灰复燃。

奥康纳认为,资本的联合发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南部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以及从南部国家向北部国家的迁移。二是资本和技术向劳动力廉价和市场潜力大的国家输出。在这种方式下,“那些输出去的资本在劳动力过剩(劳动力廉价)的地区形成了新的工业化区域并对农业进行了资本化改造”。此外,北部国家的污染物和危险品也被转移到了南部国家。可见,从北部国家转移到南部国家的,不只是资本和技术,还有环境成本。北部国家在南部国家投资的快速增长,使南部国家环境退化、城市污染、威胁到土壤和水资源的供给、捞光了海里的鱼类并砍光了山上的树木。

三、从分配性正义走向生产性正义

由于资本主义存在着双重矛盾和双重危机,决定了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解决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就要用生产性正义取代分配性正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正如奥康纳所指出的:“唯一可行的正义形式是生产性正义,而生产性正义唯一可行的途径是生态社会主义。”这就形成了“既超越资本主义又有别于传统的社会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

分配性正义是资产阶级奉行的正义,是适用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社会正义。分配性正义主要有三种类型:经济正义、环境正义和社区正义。在奥康纳看来,无论是经济领域的经济正义,还是过去环境领域的环境正义、社会领域的社区正义,都是以财富和金钱来衡量的。这些正义实质上是货币的量化平等,不具有实质性的平等内容。他举例说,从原则上来讲,分配性正义可以通过对汽车拥有者和汽车频繁使用者的征税来建立补偿基金,以补偿那些没有车和不经常使用车的人。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理性且难以操作的想法。“由此来看,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要求放弃分配性正义原则就成为解决现代社会的危机、治理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以及维护人类的长远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必要举措。”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分别从属于交换价值和抽象劳动。这既意味着在劳动分工、土地使用等活动中,避免对后代欠下生态债务、保存生态多样性等需要从属于利润生产,也意味着清洁的空气和水成了实现交换价值的牺牲品。“奥康纳认为,‘生态不仅包含自然资源,还必须包含人类自身,乃至人类生活环境和劳动场所。奥康纳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在于资本的盲目扩张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还指出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与损害本身的不正当性。正是这一认识使他的生态学社会主义明显区别于以往的‘绿色乌托邦和道德革命理论,并大大超越了他们。”奥康纳所设想的生产性正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在生态上合理而敏感的社会”。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里,交换价值和抽象劳动是分别从属于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的。

生产性正义着眼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强调在生产环节上节约使用资源,实现生产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协调。奥康纳指出:“生态斗争和环境立法有助于規范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废除有害技术、防止具有潜在破坏性技术的引入以及发展生态上合理的替代技术的社会运动,内嵌于现存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中。”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密集型技术比劳动密集型技术具有更大的生态破坏性。用新的技术来代替那些危害人类和生态的技术,这既是工人对生产进行自我管理的目标,也是一项重要的革命任务。

为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保护第一”具体表现为:一是对人的保护。它要求人的智力、体力和其他一些潜能得到拓展。二是对环境的保护。它要求禁止以土地、水资源等的退化为基础的生产,防止可再生资源变成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三是对社区的保护。它要求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公平与正义,并提倡团结与公民道德。在这种原则下,“‘劳动不再意味着资本的增殖,而是使社区、环境和一般的社会生活保持平衡”。

参考文献:

[1]赵卯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2]何畏.危机的宿命:奥康纳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吴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简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4]陈永森,蔡华杰.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生态社会主义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5]吴苑华.生存生态学:马克思学说新解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猜你喜欢

奥康纳资本逻辑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生态学社会主义到底是解决之道还是空想主义
生态学社会主义到底是解决之道还是空想主义
试论疾病对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创作的影响
“物质变换”和“生产条件”的比较及其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论资本逻辑
“星座”的哲学探究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