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高素质人才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2021-07-11姜琳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16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发展人才

姜琳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县域经济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促进县域经济良好发展直接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而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对人才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与开发,是促进县域经济良好发展的关键。所以,和县域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诸多动手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和引进已成为发展县域经济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对此,文章主要对引进高素质人才,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县域经济;人才;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才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是推动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进县域经济良好发展的关键。就辽宁省辽阳等各县(市)区来说,就是要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牢固树立起来,贯彻落实“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创新机制体制,从人才和智力上确保县域经济良好发展。

一、縣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基本单元。其以县级地域为界,主题为农村经济和农业,以促进经济主体市场竞争力和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使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顺利实现为目标,和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市场导向,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利用财税手段、行政机制、产业政策、不断聚合经济社会资源形成的生命力强大的经济形态。

(二)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县域经济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是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县域经济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第一,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区域性十分显著,具有特定的行政空间;第二,县域经济以县级政府作为市场调控主体,具备一定的能动性和独立性,地域特色鲜明;第三,县域经济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在更为广阔的区域中展开资源配置,掌握有利之机,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健全功能的综合性经济体系,综合性很强;作为一个自身系统,县域经济又充分反映了事物内在联系的有序整体性;受县域经济和外部环境协同关系的影响,让县域经济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更强。

二、人才和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石

发展经济人才必不可缺,地区发展只凭借政府政策或单纯的物质资源的支持是难以获得显著成效的,更为关键的是各地区拥有各类人才的数量以及使用人才的程度,而地区发展间缺乏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各地人才的地域分布不均。在人文环境、区域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下,县(市)区一级在人才竞争中通常并不具备优势。县域经济要获得持续、稳定发展,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科学进步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才资源是推动县域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县域优势产业发展、将县域发展优势形成的必备条件。

首先,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数量足的人才队伍,只有具备丰富的人才资源,才能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其次,人才推动县域经济不断增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可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只借助资本或劳动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借助技术革新。最后,人才可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县域经济发展体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人才可以对新技术和新观念进行灵活运用,将传统、落后的技术淘汰,从而促进整个企业、行业不断革新,变革产业结构,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二)县域经济发展可以更好地聚集人才

首先,县域经济的良好发展能有效吸引人才。其次,繁荣的县域经济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区域的快速发展,必定囊括了众多经济实体与经济要素,这便提供给了诸多就业岗位。最后,促进县域经济良好发展,为人才充分展示自身才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的策略

(一)创新方式方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大培训和大教育观念,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和基础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良好发展,积极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逐渐在全县营造随时都可以学习以及人人都有机会学习和成长的良好局面。重点做好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积极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实践能力显著提升。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坚持在艰苦环境中、在实践中对干部进行培养与锻炼,确保高层次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性,加大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创业型人才以及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农村拔尖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工作的整体规划中纳入进农村拔尖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第一时间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为最大化发挥人才作用和促进其良好成长提供良好条件。积极对“科技平台”和“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的扶贫项目规划进行完善和落实,以农业产业化的实现为中心,加大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

(二)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引进人才是将人才总量扩大的有效渠道,应从构建激励机制、创新方式和拓宽通道等方面入手,综合实施相关策略。第一,将用人单位主体以及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人才引进渠道显著拓宽,着力于产业发展、服务重大项目,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借助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人才引进方式进行创新,引入一批影响力大的本县优秀在外人才,借助自身影响力引入人才。第二,为引进的人才提供生活补贴。构建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制度,每年提供相应的生活补贴,在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划拨所需资金。生活补贴应和发达城市补贴标准相一致,以更好地将人才引入并留住。第三,构建柔性引才激励机制。大胆地把编制、身份和体制界限打破,鼓励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运用“能进能出、双向选择、关系不转、户口不迁”的柔性流动方式,到县内投资兴办企业、从事科研、技术合作或其他专业服务,同时,在干事创业、培训奖励等方面确保柔性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享受相同的待遇。第四,开通专业技术人才引才“绿色通道”,在人社部门的带领下,和卫生、教育等专业技术人才主管部门一同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办法,精简调动程序,科学合理分配岗位,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第五,采用各种合作方式,给予人才鼓励,让其“以智入股”。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允许人才用自身的科研成果、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使智力的产权化和资本化顺利实现。如技术入股、兼职、任务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促进县域经济良好发展,或给予人才鼓励,让其到本县域创业,所持有的技术可言成果和知识产权可以作价入股。

(三)创造良好环境,科学合理使用人才

在引进、培养人才后,要把人才用好、留住,这对县域经济而言具有极大的挑战。相较于城市来说,县域在生活和经济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其将人才方面的工作切实做好。第一,加强人才工作环境的优化。必须竭尽全力创设四个环境,以此有效吸引人才的注意力,首先,创设以使用、激励、评价、留住和培养为内容,对优秀人才良好发展有利的法规、政策环境;其次,创设为人才办实事、服好务,让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毫无顾虑的引才环境;再次,创设建功立业、施展才智、鼓励创造、支持科研、加大投入、突出重点的工作环境;最后,创设和谐宽松、真诚合作、彼此信任、团结合作、互相理解的人际环境。第二,落实具体工作。首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构建各级各类人才信息数据库,建设人才信息網,促进人才市场信息化水平提升。借助各种新闻媒体对人才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让社会各界均投入到人才资源开发中。其次,对优惠的政策激励人才予以制定。在工作待遇、医疗、社会保险、职称评定方面让其毫无顾虑,借助政策将人才牢牢留住。最后,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对其劳动成果予以尊重。在生活中帮助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政治上关心他们,竭尽全力将人才的生活、工作条件改善,使其在工作、生活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最大化调动起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增强。第三,建立健全高效的用人机制。首先,对激励表彰机制予以构建。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激励是效果极为显著的手段。要用人所愿、用人所长,给予各种要素鼓励,让其积极投入到经济社会建设之中。在重要岗位之中第一时间安排高素质的人才,奖励、激励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显著的人才,以此调动其参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对科学的考评机制予以构建。积极考核评价各类人才,立足于不同的岗位、专业和行业特点以及人才的类别与层次,结合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制定各类各级人才的考核,充分了解考核的要求、标准、程序、方法、内容和目的。在确定待遇、晋升、使用时充分参考考核结果,营造一种良性竞争氛围。

(四)创新政策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立足于县域经济长远战略的高度,革新选人用人理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拓宽,面向全国各地选聘人才。出台诸多给予人才鼓励,让其为县域服务的的激励机制,在使用和安排人才方面倾斜于基层。构建完善的对吸引、鼓励、留住人才以及人尽其才有利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把人才政策和责任不完整、不对称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为人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工作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大胆制定人才在欠发达县份和省内发达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机制,使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顺利实现,让县域变成各类人才的“创业平台”。在部分市县问题较多的领域,运用市县工作人员到省直部门跟班学习或省直部门安排人员挂职等方式,促进市县总体管理水平提高,把人才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

(五)正确处理关系,巩固人才培养效果

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人才建设若不围绕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不注重开发和研究科学技术,就会找不到方向,进而也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效益;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立足于人才保证上的,经济社会发展离开了科技和人才,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因此,人才队伍建设务必要和经济以及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要立足于本地实际需要和可能展开,同时考虑人才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人才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质量和提高人才素质,真正将人才资源当作第一资源,统筹安排人才开发和经济发展,确保发展的协调性。如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人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人才的引进促使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十几年的发展,辽宁人才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借助科学发展观的引导,创造了诸多发展契机,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复兴顺利实现,最终促进了辽宁地区经济良好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力量,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人才引进方面下功夫,想方设法引进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就正处于发展阶段的辽宁辽阳县(市)区,相信借助创新体制,进一步强化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培服务人才方面的工作,势必促进县域经济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学珍.夯实人才基础,服务县域经济[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8,28(03):110-112.

[2]商建设.农安:让人才成为县域发展“第一资源”[J].新长征,2018(06):30-31.

[3]徐永飞.以人才战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新长征,2019(09):44-45.

[4]黄蓬蓬,冯海英.县域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9(01):34-36.

[5]张宗凡,刘洋.人才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J].报刊荟萃(下),2018(08):213-213.

[6]黄亚.县域经济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8(03):54-55.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区委信息管理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经济发展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