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浅析
2021-07-11郭新宏
郭新宏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国家审计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成为国家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是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总结归纳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如“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边界把握不够准确、审计结果与干部监督管理衔接不紧密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希望能为提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实现国企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开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背景及发展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推动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党的十八大要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现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责审计的全覆盖。
2015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经营状况和领导干部的履职行为直接关系到经济安全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大局。多年来,各级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都十分重视,我集团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坚持以会计信息真实性审计为基础,重点关注和揭示经营风险、重大违法违规、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客观评价被审计人员守法遵纪、履职尽责等情况,每年都按期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常规的审计项目,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企业领导干部开展的,对人的审计与对事的审计监督方式有所不同,但审计機关、审计人员往往将经济责任审计视为常规项目,不能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尤其国有企业审计评价的重点不是领导干部个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是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内容,同时审计缺少对企业环境、员工福利等方面的评价。二是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用”脱节,审计成果尚未充分运用到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体系中,审计结果运用成效不高。三是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不够完善,尚未真正建立起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协同配合机制,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各自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机制。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作为审计重点,把推动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有力抓手和重要监督手段。同时,深化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审计可以有效加强公有制经济基础,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控制力,有助于国家调节经济,实现政策目标,进而有效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支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也是促进权力规范运行的有效举措。
三、加强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措施
(一)把握内容边界,切实聚焦经济责任开展审计
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的类型繁多,包括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应领导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履职特点和审计资源等因素,依法依规把握内容边界、确定审计内容。要紧跟国有企业落实相关政策的情况,反映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效果和问题。
二是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主要分为直接责任、领导责任,评价每种责任所涵盖的内容和指标皆不相同,如果把握不够准确,易造成定性不准、评价不一。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需仔细分析被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要以企业领导人员行使领导权力情况为中心,以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在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职责履行为重点,抓住人、财、物等方面的决策过程、内容,把审计发现问题梳理清晰,明确审计边界。
三是新时代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聚焦审计重点难点,持续深化审计内容,聚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领导人员的主要经济责任和权力运行特点,向被审计对象的重要管理环节和业务环节延伸,坚持紧盯问题审深审透,做到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不遗漏、不放过,切实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威慑性,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职尽责,廉洁用权,担当作为。
(二)大力提升审计队伍、审计干部的能力水平
新时代新形势下,审计队伍的能力要与时俱进。
一是审计人员要提升对新时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厘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要求、重点、目的,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长期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促进整个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审计人员要加强审计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理论知识、政策制度理解的储备,认真总结、借鉴以往审计工作经验,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加强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
三是审计人员要深入研究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适时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以熟悉国企管理运行状况,更快融入工作;要熟知政策、把握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挖掘阻碍政策落实的机制原因。
(三)构建新型审计模式,提升审计信息库建设
各级审计机关应加快摒弃传统的“现场审计模式”和简单的“大数据审计”模式的进程,构建新时代下新型的审计模式:“政策法规研学、大数据审计、现场审计三合一”的审计模式。
坚持数据先行,集中分析,将有效的大数据作为基础,再结合审计实施方案和工作思路,搭建与之相适应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发现疑点、分散核查,多维发力、重点突破,不断提升信息库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做好审计队伍的分工、资源配置,及时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建立审计发现问题信息库是实施问题导向审计的基本前提,更是开展审计过程中寻求可能发现问题的目标导向。由于问题导向审计是“提出问题到发现问题”的审计模式,因此审计发现问题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合理性、准确性、科学性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整个项目的成败。审计发现问题信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和验证。就某区属国有企业为例:审计发现问题信息库按照审计范围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重大经营决策审计、財务收支审计、对外贸易管理审计、工程投资管理审计,在划分这五个方面的基础上,再对每个方面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审计问题进行归类汇总,共计确定26个审计发现问题,其中内部控制审计2个,重大经营决策审计1个,财务收支审计12个,对外贸易管理审计2个,工程投资管理审计9个。
建立信息库能随时督促本企业引以为鉴,在后续工作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四)内部控制工作、会计核算规范性相结合。
领导干部经济管理行为涉及企业全方位的经济活动管理。要从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入手,主要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与执行效果,分析和发现薄弱环节。一是法人的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设置及其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了解企业重要的管理措施,企业各部门职能设置是否清晰,有无交叉,领导人员有无兼任不相容职务,有无在关联单位兼职取酬。三是各项管理流程是否清晰明确,执行是否顺畅,财务制度是否完备,能否执行到位,资金出借、支付以及融资决策是否经由严格授权审批。
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规范性方面,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会计法》等要求,规范使用资金,参照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定期清理往来账目,慎重授权严格资金审批;严格遵守融资管理要求,合法依规进行投融资业务。
(五)强化、提升审计结果应用
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效能,最优先的手段就是要着力强化、提升审计结果的应用。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最能体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指标,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职情况。审计结果的应用主要包括,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经济责任的追责问责、审计结果的公告公布。
四、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的监督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服务于国家治理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既揭示问题又促进解决问题,既要用符不符合政策的思维看待问题,又要用属不属于创新的视角分析问题,目的在于鼓励改革、支持创新、肯定探索,做改革的促进者和创新的推动者。
针对开展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应立足于其业务领域、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特点,因“企”而异、对症下药,使审计方向和重点,尤其是最终形成的审计成果具有该行业、该领域和该企业的特色。
优化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安排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审计业务水平。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提高查核问题、评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促进领导干部规范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作者单位:青岛军民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