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服装原型制版现况调查和分析

2021-07-11刘咏梅徐丹娘张向辉

关键词:调研分析

刘咏梅 徐丹娘 张向辉

摘 要:服装原型作为最基础的服装纸样在服装制版领域广泛使用,对服装原型制版使用情况展开调查,调查问卷基于基础性问题、制版领域服装原型的普及情况分析、常用原型的普及和使用情况差异、专业制版领域对原型修正的认知程度4方面设立问题。分析得到现阶段服装制版人群专业水平较高,服装原型普及程度较高,国内制版常用原型为东华原型和日本文化原型,制版人群对服装原型的持续性研究和更新认知较为一般,服装原型与人体的不符合部位主要包括:袖窿、肩部和胸浮余量,服装原型的修正方向包括:持续监测体型大数据,发布体型变化趋势适应性修正原型;增加原型的年龄特征、地区特征等适用性研究;增加腰围、臀围等可选择性控制参数,增加原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服装原型;服装制版;调研分析;原型补正;持续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1)02-0023-08

服装原型是最基础的服装纸样,包含服装造型所必需的最基本的人体体型特征信息,体现最基本的服装款式信息。[1]服装原型是人体重要细部信息的载体,在服装结构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具备4个必要条件:采寸部位少、制图过程简易、适用度高、应用变化容易。

服装原型的持续性研究和更新是服装结构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2]服装原型会随人体体型变化、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流行等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且会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得以完善。[3]如日本文化式原型经历7次变革,通过调整比例算法、平衡方式、轮廓造型,根据人体体型变化情况修改胸宽、背宽、肩斜角度、前中心下降量等细部尺寸,形成更适用于日本各时代变化下的服装原型。[4-6]东华原型经过1次修正和多次持续性研究,完成12处结构修订,增加2处控制点,并针对浮余量处理、省道分配、松量分配、样版推挡等多角度补充完善原型理论。[7-9]服装原型的持续性研究提高了服装制版的合理性,并对服装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现阶段中国服装制版领域从业人员数量大,人员专业背景不同,且专业水平不一,服装制版人员使用的制版方法、制版工具、制版原理、制版流程均有不同,且目前服装院校及服装企业的制版学习及工作中正在广泛地教学并应用服装原型。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对服装原型制版使用情况展开调研分析,调查问卷题目基于基础性问题、专业制版领域服装原型的普及情况分析、两类常用原型――东华原型和日本文化原型的普及和使用情况差异、专业制版领域对原型修正的认知程度4个方面设立问题。通过收集调查结果,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问卷设置的各项问题答案实现一般性描述分析及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通过调查整理分析现阶段服装制版专业领域人群的基础情况、制版方式,分析现阶段服装原型的普及及使用情况差异,分析专业服装制版领域对原型修正的认知程度和实施程度,收集服装原型现阶段不合体部位的主观意见及修正建议,探寻服装原型的具体修正部位重点及未来持续性研究和更新的具体方向。

1    调研

1.1    服装原型制版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基于基础性问题、专业制版领域服装原型的普及情况分析、常用原型的普及和使用情况差异、专业制版领域对原型修正的认知程度4個方面设立问题,问卷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1.2    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07和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整理问卷数据,并进行一般性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2    分析

2.1    服装原型制版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2.1.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问卷使用问卷星平台发放,总计发放问卷512份,有效问卷438份,有效率85.55%。

2.1.2    调查对象个人背景

调查对象设定为具有服装制版经验、参与过服装制版学习或工作的服装专业师生、服装制版师、服装制版领域课程培训者等专业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专业制版人员来自28个省级行政区,占全国省份的82.4%,详见表1(表中仅列出人数≥10人的省市),其主要分布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河南省、山东省,与近年服装学科院校、服装企业所在省份分布基本吻合。服装制版技术学习情况方面,学习制版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7.6%(296人),大专学历占比5.5%(24人),高职学历占比2.7%(12人),中职学历占比1.8%(8人),参与培训课程的占比14.2%(62人),详见表2。由此可见,现阶段国内服装制版专业领域经历专业正规理论学习的人员占比极大(402人,91.8%),制版领域人员专业性较强。服装制版经验方面,学习中有结构设计和制版经验的人员占比54.8%(240人),目前的工作中有结构设计和制版内容的人员占比38.6%(169人),曾经的工作中有结构设计和制版内容的人员占比6.6%(29人),详见表3。由此可见,此次问卷被调查对象主要为学习与工作中正在使用服装制版技术的群体,参与调查人群普遍对服装制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习和使用经验。

2.1.3    制版途径及方法

专业制版人员制版途径方面:采用CAD制版的服装制版人员占比80.6%(319人),采用手工制版的制版人员占比65.4%(260人),其中主要使用CAD制版的人员为34.2%(135人),主要使用手工制版占比19.2%(76人),详见表4。由此可见目前的制版学习和使用中,数字化CAD制版的技术发展较好,应用逐渐广泛。使用CAD制版的专业人员制版方法方面:采用原型法调用原型或基本型进行制版的人数占比最高(252人,79.0%),服装原型的使用性较高,使用效果较好;采用套版法调用相近款式进行改版的人员占比35.4%(113人),近期服装企业采用套版方式进行制版,可快速提高企业服装制版的效率;此外采用比例法或短寸法对所有款式按比例或尺寸进行制版的人员占比35.1%(112人),采用参数化驱动快速CAD制版的人数占比11.0%(35人),其他方式占比0.9%(3人),详见表5。调查结果与服装制版企业现状相符,诸多服装制版过程中制版步骤存在重复现象。

2.2    服装原型使用情况分析

2.2.1    服装原型使用情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服装原型使用情况方面,具有制版经验的人员在制版过程中使用服装原型的占比94.7%(395人),服装原型在专业制版领域普及性极好,详见表6。

2.2.2    服装原型学习及使用情况

专业制版人员学习或使用服装原型的情况调查:学习或使用过东华原型的人数占比69.1%(273人),学习或使用过日本文化原型的占比67.6%(267人),学习或使用过刘瑞璞标准基本纸样的占比24.3%(96人),使用其他原型的人员占比7.9%(31人),详见表7。目前,国内服装制版教学及应用中较为普及的服装原型为东华原型、日本文化原型,调查显示,使用其他类服装原型的,具体包括:英式原型、美式原型、意大利工业版原型、六面结构原型、谢良原型、Torso原型、大野顺之助原型等。

2.2.3    服装原型的常用种类

对现阶段专业制版人员最常用的服装原型调查发现,正在使用东华原型的专业制版人员占比46.3%(183人),正在使用日本文化原型的占比38.7%(153人),正在使用刘瑞璞标准基本纸样的占比10.9%(43人),使用其他原型的占比4.1%(16人),详见表8。

对服装原型在专业制版领域常用情况调查分析得出,服装原型在服装制版领域普及性极好,国内服装原型使用主要以东华原型和日本文化原型为主,其中东华原型目前存在一定的较好的普及性,但此结果可能与问卷做答人群和东华大学的亲密度有关。

2.3    东华原型与文化原型的普及、使用情况差异

2.3.1    东华原型的学习及使用情况

对两类国内常用服装原型展开进一步调研,其中对东华原型的学习及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学习或使用东华原型的人员占比较高(306人,77.5%),其中学习和使用过东华原型(1998年创始版)的制版人员占总体学习和使用过东华原型的制版人员的21.9%(69人),学习和使用过东华原型(2008年修订版)的人员占比82.7%(258人),学习或使用过其他版本东华原型的人员占比5.6%(17人),详见表9。由此可见2008年修订版东华原型的学习和使用情况更好。

两版东华原型学习和使用情况的皮尔逊相关性如表10所示,两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21,结果表明东华原型(1998年创始版)与东华原型(2008年修订版)的学习和使用情况相关性较差。由此可见,现阶段使用东华原型专业制版人员中学习并使用东华原型(2008年修订版)的人数较多,东华原型(2008年修订版)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基本代替了东华原型(1998年创始版)。

2.3.2    日本文化原型的学习及使用情况

日本文化原型的学习及使用情况显示,学习或使用过日本文化原型的制版专业人员占比极高,为使用服装原型进行制版人员的87.6%(346人),且为学习和使用东华原型人员数量的1.13倍,由此可见日本文化原型目前的普及情况高于东华原型。其中学习和使用过第六版文化原型的制版人员占总学习和使用日本文化原型的制版人员的48.6%(168人),学习和使用过第七版文化原型的人员占比63.6%(220人),详见表11。

两版文化原型的学习和使用情况皮尔逊相关性如表12所示,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87,结果表明第六版文化原型和第七版文化原型的学习和使用情况相关性较差,而两版原型的学习使用情况差距较小,由此可见第六版文化原型和第七版文化原型在目前的学习和使用中均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第七版文化原型未完全取代第六版文化原型的学习和使用。

2.4    原型修正的认知程度

2.4.1    服装原型持续性研究和更新的认知情况

关于专业制版领域人员对原型修正认知程度的调查,知道服装原型持續性研究和更新的人数占比61.7%(255人),被调查人员对服装原型持续性研究和更新的认知较为一般。对于服装原型根据人体特征变化的持续性研究和更新的必要性调查中,认为有必要进行持续性研究和更新的专业制版人员占比95.2%(393人),被调查人员认为服装原型进行持续性研究和更新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在实际使用服装原型制版过程中,会结合人体特征进行原型补正的专业制版人员占比87.4%(361人),调查得到制版人员在实际制版操作中会实施原型补正的人群比例较高,详见表13。

2.4.2    服装原型的合体情况

关于服装原型合体情况的调查,认为在服装原型制版过程中,原型和体型基本符合的人员占整体人数的86.2%(356人),认为不太符合的人员占比9.7%(40人),认为完全符合的人员占比3.4%(14人),认为不符合的人员占比0.7%(3人),详见表14。由此可见,被调查人员认为服装原型存在部分不符合人体体型特征变化,服装原型基于人体体型特征变化进修修正具有较大的必要性。

2.4.3    服装原型的修订工作调查

关于服装原型修订部位意见调查,袖窿(前胸宽/后背宽/袖窿深/袖窿松量)、肩部(肩宽或肩斜)、胸浮余量、肩背浮余量、领部(横开领/直开领/围度服帖情况)等部位是被调查人员确认的原型和人体不符合的主要部位,其中认为袖窿(前胸宽/后背宽/袖窿深/袖窿松量)存在不合体情况的人数占整体人数的52.9%(209人),认为肩部(肩宽或肩斜)存在不合体情况的人数占比50.4%(199人),认为胸浮余量存在不合体情况的人数占比50.1%(198人),详见表15。以上3处为服装制版专业人员明确提出的不符合部位。

在原型的修正方向意向調研中,认为需持续监测体型大数据,发布体型变化趋势,并适应性修正原型的人员占比74.7%(295人),认为需要增加原型的年龄特征、地区特征等适用性研究的人员占比66.6%(263人),认为目前原型只包含身高和胸围两个控制尺寸,需考虑增加腰围、臀围等可选择性控制参数,增加原型的适用性的人员占比49.9%(197人),详见表16。由此可见,服装原型的修订工作将主要依据体型数据变化、年龄地域特征、控制尺寸及参数3部分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进一步更新和修订。

3    结论

1)现阶段服装专业制版领域人员主要分布于华东及华南地区,人员接受体系制版教学情况极好,群体专业水平较好;

2)服装原型在服装制版过程中普及程度极高,现阶段国内最常教学并使用的服装原型是东华原型和日本文化原型;

3)现阶段国内常用两类服装原型――东华原型和日本文化原型的教学及使用情况存在差异:东华原型(2008修订版)基本代替东华原型(1998创始版)投入服装制版的教学与使用。第六版日本文化原型和第七版日本文化原型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国内现阶段两版原型均投入服装制版的教学与使用;

4)现阶段国内服装制版人员对服装原型的持续性研究和更新的认知较为一般,对服装原型持续性研究和更新的必要性认知较强,在实际服装原型的使用中,结合人体进行原型补正的人数较多;

5)现阶段国内制版人员认为服装原型最不符合人体部位主要包括:袖窿、肩部和胸浮余量;

6)未来的服装原型修正方向集中于:持续监测体型大数据,发布体型变化趋势适应性修正原型;增加原型的年龄特征、地区特征等适用性研究;增加腰围、臀围等可选择性控制参数,增加原型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刘咏梅.服装结构平面解析坊∑猍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刘博飞.东华原型的持续性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0.

[4]三吉满智子.服装造型学防砺燮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12-131.

[5]阎玉秀,金子敏,张帆.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演变[J].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1):57-61.

[6]赵馨,钟安华.1940-2000年日本女性体型特征及原型特点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17(1):8-10.

[7]张文斌,张渭源.中国服装原型――东华原型结构设计原理和技术[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4-50.

[8]刘咏梅,刘博飞,张文斌,等.基于体型变化的东华原型修正[J].纺织学报,2009,30(11): 110-114.

[9]米婷婷.东华原型的补充性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9.

[10]刘瑞璞,刘维.女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11]中泽愈.人体与服装[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12]王朝晖,任双佳.基于不同年龄女性体型差异的东华原型修正[J].纺织学报,2011,32(9):95-9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Garment Prototype Plate-making

LIU Yong-mei1,2     XU Dan-niang1     ZHANG Xiang-hui1,2

( 1.College of Fashion and Art Design,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Cloth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Abstract: Garment prototype,as the most basic garment pattern,is widely used in the garment plate-making. The use of garment prototype plate-making i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The questionnaire is based on the basic questions,the analysis of the popularity of garment prototype in plate-making field,the difference of the popularity and usage of commonly used prototypes,and the cognition of the revision of prototype in professional plate-making field.It is found that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people in the field of garment plate-making is high, and the popularity of garment prototypes is high.The commonly used prototypes in domestic plate-making are Donghua prototypes and Japanese cultural prototypes.The continuous research and updated cognition of garment prototype are general.The parts of garment prototype that do not accord with human body mainly include armhole,shoulder and chest floating allowance.The future direction of garment prototype revision includes: th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big data of body shape,the adaptive modification of the prototype,the increase of study in age and are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otype,the increase of optional control parameters,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rototype applicability .

Key words: garment prototype;garment plate-making;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prototype correction;continuous study

猜你喜欢

调研分析
南宁市机电行业发展趋势调研与分析
新常态下贵州省中职生勤工助学现状调查
二线城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调研分析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2012—2014届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分析
2014赛季与2015赛季广州富力队中超联赛调研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被直播”问题现状调研报告
浅析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城市色彩规划的调研内容与方法
河南省档案编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山东省农村青年学生思想状况的调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