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碳排放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2021-07-11卓琳
卓琳
【摘 要】 在我国多个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能源碳排放对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本文以鄂西生态旅游圈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其2012年—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线性与非线性计量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到访游客数量、能源碳排放和旅游经济发展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初期碳排放量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在采取有效的碳排放量控制措施后,旅游业的发展质量会有所提升。
【关键词】 能源碳排放;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非线性计量
【中图分类号】 F592.7;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3-0050-03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同时也为各地带来了碳排放、能源消耗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利用P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对游客总量、碳排放量和旅游经济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鄂西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一、研究背景
一个地区的碳排放量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能源消耗情况,对于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每年大量游客的到访会加大地区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游客数量越多,旅游收入就会越高,由此而引发了关于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讨论。本文以鄂西地区为实例,从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出发,重点分析能源碳排放数据与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性,希望能够为当地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与高质量经济发展并存的局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数据引用
(一)数据的选取与估算
1.变量选取
由于缺少直接统计的数据,因此本文收集了鄂西地区各市能源消费数据(万吨标煤),以标煤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比为系数,两者相乘得到能源排放量数据(万吨标煤)。
2.碳排放量的估算
首先,基于各市每年公布的GDP数据,利用单位GDP能耗计算公式对其能源消耗总量进行计算,然后,代入能源碳排放系数来计算能源碳的排放总量。具体计算方式为:
T=E×G (1)
C=T×P (2)
式中,T表示能源消耗总量,E表示大卫GDP下的能源消耗,G表示各市的GDP数据,C表示能源碳排放总量,P表示能源碳排放系数。依据权威的计算结果,标煤能源碳排放系数应取为2.54CO2/Ce。
(二)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本次研究获得具有实效性的成果,所有直接引用的数据均来自于2012~2019年各市发布的统计公告。指标性数据共分为三种,即碳排放量(ce)、国内外游客总数量(po)和各地旅游总收入(tr),样本集中共包含64个数据样本。各变量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对ce、tr、po三种变量数据进行LLC单位根检验,其一阶差分值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均在设定阙值范围内。同时,通过赤池AIC信息准则进行统计分析,三种变量数据的一阶差分值滞后阶数为4,且p(Adjustedt)<0.1,进行计量回归时可以采用原始统计数据。
三、计算与分析
(一)基于线性计量模型的计算方法
采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线性计量模型对鄂西地区碳排放与旅游发展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基于线性回归检验的计量模型表达式为:
[trit=c+aceit+bi∑uit+εit] (3)
式(3)中,下标i为各市编号,t为产生数据的年份,tr表示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ce表示能源碳排放总量,a、b分别为各解释变量所对应的系数,c为常数,u代表多种控制变量,其中主要包括国内外游客总数,e为随机误差项。利用该模型得到的计量结果为:
tr=0.0001131ce+0.07985051po-37.99843(R的平方为0.981)
(0.03)(24.98***)(-3.79***)
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判断结论:对于鄂西目前推进建设的生态文化旅游圈,碳排放量的升高与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排放量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相比之下,国内外游客总数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分析认为,线性计量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于:一是样本集中的数据较少,二是出现了门槛效应,也就是说碳排放量与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所以需要进一步采用非线性计量的方式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基于非线性计量模型的计算方法
1.非参数估计
基于线性计量模型所得到的碳排放量与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为非显著正相关关系,为了明确二者之间的实际作用关系及其影响程度,本文放弃了常规的非参数估计法而采用核密度估算法对变量之间具体的内在联系进行估算。估算结果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可见,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碳排放量与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图中的关系曲线上共出现了3个临界点,在第一个临界点之前,随着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能源碳排放总量总体呈持续增加的状态,而在第一个临界点与第二个临界点之间,能源碳排放总量随着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而总体减少,第二个临界点与第三个临界点之间则是随着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而先增加后减少,由此可以说明二者之间并非线性计量模型所描述的持续正相关关系。由图2可见,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国内外游客总数与能源碳排放总量之间的关系也是非線性的,图中的关系曲线上出现3个临界点,能源碳排放总量随着国内外游客总数的增多而持续增加,在第二个临界点与第三个临界点之间,随着国内外游客总数的增多,能源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第二个临界点与第三个临界点之间能源碳排放总量随着国内外游客总数的增多而先增加后减少,但碳排放量减少幅度较小,即减少的趋势并不明显。
2.基于PVAR模型与脉冲响应的检验结果
基于碳排放量ce和旅游经济发展质量tr创建var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而得到对两种变量因果关系的描述。进一步,分别对ce、tr、po三种变量创建两两对冲和自身冲击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具体结果分别如图3、图4所示。
由图3和图4可见,地区旅游业的总游客数量对自身的冲击一直为正,由图3中的po:ce曲线可以发现游客数量对能源碳排放量的冲击为正。由图4的旅游经济发展质量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脉冲响应关系可见,首先,仅有ce:tr以及po:tr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成立,表明碳排放量与到访游客总数对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在第一期与第二期之间能源碳排放量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冲击为负,且作用极其明显,说明在旅游业发展初期碳排放的增加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起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作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但第二期以后能源碳排放量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冲击转变为正,说明通过对碳排放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使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促进旅游发展质量的提升。
四、结论与对策
(一)本次研究的结论
本文以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实例,收集和整理了该地区近年来的能源消耗数据和旅游业发展数据,分别通过线性计量模型和非线性计量模型以及P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地区的能源碳排放量、到访国内外游客总数量、旅游经济发展质量三种变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初期碳排放量的增加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起到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作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但后期通过采取适当的碳排放控制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旅游发展质量的提升。
(二)对策
1.制定更多的措施进一步控制碳排放量
中央和各省市可以针对交通行业、餐饮娱乐行业、航空业、冶金行业等对旅游业限制作用较为明显的产业提出适当的碳排放控制措施,使旅游业能够进一步改善能源利用率,通过能源消耗结构的改变来满足游客的绿色能源需求。同时,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旅游市场的监管职能,推动鄂西拥有旅游资源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进行改善,对新建旅游景区景点以及新企业的注册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允许和鼓励各种媒体进行监督,及时反馈游客提出的意见。
2.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生态旅游是高级形态的旅游,也是当前传统旅游业的转型目标,要摒弃通过破坏自然环境、开辟人造景点的观念和做法,以顺应自然为原则,善于将生态环境转化为生态效益,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有效减少碳排放,以低碳循环促进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在向游客提供基本旅游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当地的旅游特色
鄂西地区的多种旅游资源各具特色,要充分利用各景区的天然文化底蕴来增强游客体验,坚决杜绝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行为,鼓励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生态旅游应注重通过景点向游客讲述故事、传播文化,让游客体验青山绿水的天然之美。
【参考文献】
[1]卢静怡,徐汉明.重庆市旅游业碳排放的测算与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20(9):126-128.
[2]岳立,雷燕燕,王杰.中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0,36(16):69-73.
[3]董洁芳,李小丽.山西省旅游业碳排放及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J].特区经济,2020(6):122-125.
[4]雷硕,赵正,杨洁,等.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的能源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调查数據[J].生态经济,2020,36(5):122-127.
[5]王凯,张淑文,甘畅,等.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2020,40(3):34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