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人才规模结构与政策仿真
2021-07-11赵艺林米红
赵艺林 米红
【摘 要】 过去十年,长三角一体化对地区产业的整合引致了人力资源的流动,人才流动则进一步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基于一体化以来的人才结构规模数据与产业发展状况,对浙江省未来人才供给规模进行了预测。在人才变动研判之上,通过分析影响浙江省人才供给的因素,提出了强化人才培训、提高科研投入、利用金融产业聚集效应吸纳人才资源、重点培育产业新型专业人才与数字农业人才等对策路径,以期在一体化背景下为长三角地区人才与产业发展的互动研究范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 人才预测;政策仿真;浙江省;“十四五”时期
【中图分类号】 C9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3-0065-03
一、引言
人才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深入发展、数量型人口红利窗口期将逐渐关闭、人口老龄化程度将加速提升的背景下,把握质量型人口红利作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尤为重要。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准确预测和判断“十四五”时期浙江省人才供给规模变动、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人才结构互动效应,将会对该地区合理应对人口变动引起的各类社会经济问题,促進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浙江省在人才流动吸纳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从总量上看,浙江省人才资源总量增长快速,从2010年752万增至2015年1075万。2018年底,浙江省人才资源总量达1286万人,占人力资源总量33.52%,提前实现《浙江省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2020年预期的24%目标占比。但是在长三角经济圈当中,浙江省依然有不小的短板,应在“十四五”期间结合产业发展,在建设创新型人才强省的旗帜下进一步完善。
二、“十四五”时期浙江省人才资源评估
在固定时期内,浙江人才资源的数值公式可以表示为:浙江省人才数量=浙江省该时期现有人才+培育增长人才+外来流入人才-流失人才。本文要探索的是上述人才公式因素的影响变量中最主要成分,并在现状与聚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未来的经济发展规划,对浙江省2021年到2025年省内人才资源数量情况进行预测。同时以科学的计算方式考察浙江人才资源结构性问题。本文从横向、纵深两个维度更深层次地评估浙江省人才问题,找寻到人才工作难题的突破口径。
(一)浙江省人才聚集影响因素
人才公式中的聚集因素(培育增长人才、外来流入人才)值越高,则浙江省人才资源越丰富。人才聚集因素受政策的推动、经济要素的支撑,以及社会文化因素(感情因素)的牵引。
本文参照浙江省统计年鉴和政务网发布的公报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与逐步回归进一步分析,筛去共线性大的无关变量,保留四个人才聚集的关键影响因素指标,如表1所示。
(二)2021-2025期间浙江省人才资源规模预测
本文依据科学、简便、实用、可靠的原则,从理论可行性和多次试验计算后,将回归分析与时间序列数据预测相结合,运用SPSS23软件对浙江省人才资源规模进行建模、预测。
1.自变量提取
本文以人才数量为因变量,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科研支出占财政支出比和财政教育支出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受公开统计资料数据限制,笔者获得2010年至2018年的人才总数和相关自变量数值。为力求模型的合理性与精准度,对自变量采取因子提取法,浓缩关键自变量,最大限度保留4个关键自变量对于人才规模这一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本文得到以下因子模型:
Factor1(因子一)=0.382×人均可支配收入+0.387×人均GDP-0.402×科研支出占财政支出比+0.439×财政教育支出
Factor2(因子二)=-0.102×人均可支配收入-0.099×人均GDP+1.186×科研支出占财政支出比-0.202×财政教育支出
以人才规模为因变量,以提取出的因子为自变量,建立含两个自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回归分析显示VIF值为1,无共线性影响;R方值为0.924接近1,p值小于0.05显著,通过F检验,D-W值为1.883,在1.7-2之间,模型建立良好,解释力较强。
2.模型建立
通过回归分析后,因子人才预测模型的自变量是有效可信的。在SPSS中以因子为自变量,以人才规模为因变量,定义时间轴,创建传统时间序列数据预测模型。模型拟合R方为0.94,较为可信。
3.预测结果
采用上述模型对2021-2025浙江省人才规模拟合预测,得到表2的结果。
以上述模型推断,浙江省人才资源规模在保持现有发展格局的情况下2021年预计达到1523.75万人,完成《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设定的2020年增长超过1400万人才的目标,基本保持浙江省“十三五”规划中人才增长的势头。通过计算,这种预测情况下,浙江省2021-2025年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5.5%、5.2%、4.9%、4.7%、4.5%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三、浙江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
适应当地经济结构的人才结构是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出一个地区的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就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人才聚集结构调整建议,从而促进经济高效率地发展。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地区,其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应保持合理的比例,超出这一比例的程度称为就业结构偏离度。借鉴就业偏离度系数的原理,杨益民根据“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的基本思想,建立一个指标来计算和衡量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协调程度。
本文采用可获得的三年浙江省三大产业产值与人才数来研究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匹配效果,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浙江省统计局建国70周年系列报告》(下同)。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表3。
从表3偏离度系数计算结果显示,浙江人才在三大产业间的分布是不合理和不匹配的。产业人才结构的总偏离度从2015年的2.00196下降至2018年的1.657589。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性是不协调的,没有达到理想匹配状态。并且,各产业的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失衡,人才没有得到合理配置。
从各产业偏离度来看,浙江三大产业的偏离度系数呈现出动态差异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才偏离度是正值,第一产业的是负值。这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各产业产值的比例大于其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人才欠缺且供不应求,而第一产业的产值比例小于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则人才供过于求。
从偏离度的绝对值来看,从小到大的顺序是:第二产业(绝对值在0.24-0.53之间),第三产业(绝对值在0.54-0.66之间),第一产业(绝对值在0.80-0.86之间)。那么,三次产业产值与人才匹配的程度也是由高至低的。其中,第二产业产值与人才结构匹配程度最高,几乎趋近于0.2,这是因为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浙江先进制造业、高科技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且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新产业蓬勃发展,大量引进、培育专业人才。2018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3万亿元,占GDP的41.5%,居全国第四(中国信通院发布)。“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4.9%,增長贡献率达33.5%。八大万亿产业不断壮大。
四、研究结论
浙江省人才资源规模水平达到预期。在保持稳中向上的发展势头形式下,浙江省2021-2025的人才资源规模将达到甚至超出省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和省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的目标,在悲观预测的模型中尚能维持在2018年1286万人以上的水平。自2009实行人才发展强国战略,通过人才落地政策和人才培育工作,浙江省在9年内实现了量的飞速增长;通过“海外高层引进计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151工程”等人才引进计划实现了人才资源量中保质的成果。2021-2025年浙江省预测人才规模增长率逐年递减,说明浙江人才的总量增长已过拐点,人才工作重心应落实到优化人才结构、精准增量上。
浙江省人才结构性问题突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才分布不合理,即第一产业的人才供给过多与第三产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在调整人才工作部署的前提下,基于目前和历史的增长模型预测,随着未来浙江省人才规模的扩大,浙江省人才结构性问题将日益显著。人才工作做到规模上的供给与需求相等是不够的,还必须在结构上达到协调。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就需要进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达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人才都能得到有效供给。浙江省目前基本完成工业化第二阶段、迈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状,省内应继续保持对于技术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晓梅,赵建慧.基于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数的内蒙古人才竞争力评价实证与综合分析[J].西北人口,2013,34(2):73.
[2]张斌,潘强敏,赵静,等.浙江人才资源状况专项调查分析报告[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9(3):43.
[3]杨益民.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的指标及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