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B级考试中英译汉的教学反思

2021-07-11吴烨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英译汉教学反思教学实践

吴烨

【摘 要】 为提高高职院校英译汉的教学水平,文章对英语B级考试中涉及的英译汉部分进行了教学反思。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英译汉教学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英译汉教学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再从教学实践出发,介绍了培养学生英译汉能力的方法,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译汉水平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 教学反思;高职院校;英译汉;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3-0041-03

现如今,英语仍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且影响深远,为此,英语教学在我国教学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必须得到重视。在学生英语能力的考察过程中,翻译是考查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即将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外一种语言形式,属于外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尤其会受到语言迁移的影响。译者会不同程度地使用母语的表达习惯,所以译文往往带有明显的母语痕迹。在翻译中,英译汉是英语教学难点。英译汉指的是考生将英语正确译成汉语的能力,但由于英汉双语的构词习惯不同、生活习语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目前学生英译汉存在一定困难,为此,诸多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英译汉能力的提升。但通过调查英语B级考试成绩可以发现,目前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更加关注英语语法等基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译汉能力有所忽视。尽管在高职英语考试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英译汉技能要求,例如,需要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保证语句通顺,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语义明确,以及要掌握被动句式、定语从句、数字倍数的使用方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教师也将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但通过历年高职院校B级考试的结果可以发现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许多学生英译汉部分的得分也不高,造成这一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高职院校和老师忽视英译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译汉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在高职英语B级考试中占据15%的分值比重,但其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通过对当下高职院校英语课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知,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英语听说课程、读写课程,或者听说读写综合等课程,但很少有针对翻译的课程。而且在日常英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和词汇积累,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没有足够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而且我国的课程标准仅仅要求“听说读写”四会,对于翻译的要求也只是在“说”和“写”的技能当中融入“译”的要求。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更加注重“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认为翻译技能依附于上述四种技能。实际上,翻译技能是一项综合的语言逻辑表达技能,但由于在目前的高职课堂上主要倡导英语交际技能,教师不要求学生翻译课文,这些都导致许多学生英译汉能力较弱。

(二)教师自身缺乏英译汉的翻译理论知识

教师自身缺乏英译汉的翻译理论知识,是阻碍学生翻译能力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职英语B级考试试卷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英译汉题目,但由于教师不重视翻译,在教学中仅对学生出现的常见翻译错误进行统一分析讲解,学生自己订正后背诵正确答案,很少在课后开展翻译教学,使学生的翻译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而且大多数的高职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翻译课程,因此在工作中也无法明确翻译的系统理论体系,无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纠正和讲解,这也是导致学生B级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三)缺少中英文文化差异比较的翻译教学

文化差异是贯穿在汉英双语中的重要问题,但高职教师较少进行中英文文化差异比较的翻译教学,使学生无法对英语翻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目前高职院校英译汉翻译教学中,教学的本质依然是字词和语句的学习,需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型以及倒装句的使用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理解英译汉的本质。英译汉从本质上讲就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在翻译时,需要经过分析——转换——重构这种完整的过程,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翻译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高职院校的老师也很少进行中英文文化差异比较的翻译教学,导致学生成绩不佳。

二、高职英语B级考试英译汉的教学反思与改革

针对上述高职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目前高职英语B级考试英译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高职英语B级考试中英译汉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明确高职英语B级考试中英译汉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并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翻译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让高职英语教师和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B级考试中英译汉的教学目标,认识到英译汉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考试之余的日常练习中意识到自身在英译汉翻译方面的薄弱环节,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短板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翻译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加强学生对两种语言转换的熟悉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高职英语B级考试的成绩,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提升教师的翻译理论水平

教师的翻译理论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翻译的理解和掌握,必须得到足够重视。缺少系统理论支撑的英译汉教学,只能称为感性经验的行为,已经满足不了目前高职英语B级考试中英译汉的需要。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語教学几乎没有完整的理论系统,高职英语教师对翻译教学的理论并不是十分了解,难以制定翻译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翻译理论水平,从而为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以及高职英语B级考试英译汉成绩的提升奠定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可以提供一定支持,例如:为本校教师聘请专业的英语翻译人士进行辅导,增加英译汉理论知识储备;英语教师也需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并与其他英语教师进行有效交流深化理论认识;还要积极实践,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翻译教学,这是改变如今高职英语B级考试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强化教育过程中的比较教学

在进行高职院校翻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教育过程中的比较教学。分析目前高职英语B级考试试卷可以发现,学生犯错率较高的英译汉题目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英语汉语在意识和知识方面的比较。在考试中学生更偏爱用英语翻译出来的语言词汇来组成英译汉的翻译答案,因此出现了很多英式中文。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缺乏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知识。例如,紧凑型与松散型的比较。相对于汉语语句结构而言,英语语句更加紧凑,并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层次比较清晰,但在汉语中没有主谓形式协调一致的关系,结构更加灵活、复杂、多样,更注重内在而非外在的形式,这与英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导致学生翻译成绩较差的重要因素。为此,在英译汉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学生将英语紧凑的结构转换成汉语的松散结构,使句式一致,核心明显,以提升学生英译汉能力。

第二,从属关系与并列关系的比较。英语中的从属关系更加注重形合,主要指句子中的词语和分句之间用语言的形式进行连接,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且英语之间的语句关系互相依附,拥有明确的主句和从句,主句和从句之间依靠连接词组成树状结构。但是汉语大部分为平行结构,很少存在主从关系常用连词连接,这就导致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连词的翻译错误导致句子结构和逻辑错误。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的比较,为学生掌握英语从属关系与并列关系提供帮助。

第三,静态与动态的对比。由于英语倾向使用名词,因此在叙述过程中静态的呈现比较多,例如,对于“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这个句子而言,“there be”句型在使句子平衡的同时,为名词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体现了英语的静态特征。这是由于在英语动词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形态规则,动词在一个句子中的用法固定,因此需要使用其他方式表达动词概念,削弱了动词的存在意义,因此呈现出“静态”。但汉语偏向于动词叙述,使叙述呈现出动态感觉,例如,“现在急需提供新办法来补救”,这句话中出现了多个动词,可以清晰看出两种语言的差别。通过对英文和中文之间的“静态”“动态”之间的对比,使学生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使学生的翻译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错误认知。为此,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学,通过专门的趣味视频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的英译汉翻译不再生硬。

第四,重物性与重人性之间的对比。英语书面中习惯使用物称表达法,让客观事物直接以其自身口吻出现在语言中,因此英语表达更加重视物性,而中文表达更加重人性,习惯将主体思维作为主语,往往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以叙述事物或相关事实,因此常用拟人等手法。例如,“A wave of cigar smoke accompanied 0gi1vie in”的译文为“奥格尔维进门时带进来一缕雪茄烟雾”,而不会说“一缕雪茄烟雾伴随奥格尔维进来了”。基于这种差别,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穿插更多的两种语言对比的分析教学,通过播放典型视频进行讲解,以使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差异产生清晰的认识。

第五,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之间的对比。由于受到汉语说话习惯的影响,我国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无法流畅地转换被动语句和主动语句。例如,对于这句“Has the doctor been sent for?”,我国学生会直接翻译为“去请大夫了吗?”或者“已经派人请大夫了吗?”而不会翻译成“这个大夫被请来了吗?”。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英汉双语差异的辨别能力,使学生习惯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并在英译汉过程中完美转换句式。

三、结束语

高职英语翻译英译汉教学在我国外国语教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现如今高职学生在英译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为此,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译汉教学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一定的方法建议,以期为提升英语英译汉教学效果提供一定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英译汉教学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法翻译,而是贯通两种文化、两种社会的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个理念传递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方面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规则。

【参考文献】

[1]王冠.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词语选择对策研究:评《商务英语翻译(英译汉)第二版》[J].新闻爱好者,2019(2):108-108.

[2]冯文贺,郭海芳,杨华.法律文本中表条件“的”字结构的英译:基于《民法通则》汉英平行文本的考察[J].中文信息学报,2019,33(2):26-33.

[3]刘延玫.浅谈文化差异对翻译教学的影响:评《英译汉理论与实践: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翻译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28.

[4]赵金柱.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辅导[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7:176-177.

[5]马嘉欣,吕长竑.从语义韵看《道德经》中“玄”之英译:基于《道德经》英译本语料库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1):75-84.

[6]白佳芳,陈桦.非本族语英语口音程度与熟悉度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以东南亚英语口音为例[J].外语界,2018(6):87-94.

[7]潘雪瑶,姜孟.英语对高水平汉—英双语者汉语同译近义词加工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J].外国语文,2018,34(6):119-128.

[8]舒大平,黄献萍.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指南B级[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1-2.

[9]齐静.英汉对比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J].教育发展研究,2019,38(4):86-86.

[10]孙梦雅.酒店英语实践教学改革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养研究[J].青年时代,2018(30):248-249,252.

[11]黄鹂鸣.语料库辅助下中国外交话语中的隐喻及其英译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9-24.

[12]钟立娜.汉英人称与物称主语使用差异对比:以《骆驼祥子》及HowardGoldblatt的英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上),2020(2):253-254.

[13]范新.高职院校英译汉翻译教学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29-31.

猜你喜欢

英译汉教学反思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To improve and rectify the tourism market
中考英语“英译汉”解题思路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