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巷道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2021-07-11王立新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断层注浆

王立新

【摘 要】 文章针对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巷道顶板较为破碎,提出了采用注浆加固保证顶板的完整性的方法。8102-3工作面回采至断层区域顶板破碎,需要对巷道围岩进行二次注浆加固,保证巷道围岩完整性。采用 FLAC3D模拟得到 F10断层区域注浆后运输巷塑性区范围、顶底板位移量明显减小,注浆有效提高顶板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设计了注浆参数,并采用“十字布点”的方式监测顶板下沉量,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注浆加固能够保证顶板完整性,减小顶板下沉量,效果明显,不仅有效控制了断层区域顶板的稳定性,也为相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 断层;注浆;围岩变形;塑性区

【中图分类号】 TD2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3-0003-03

断层是矿井最常见的地质构造,尤其是落差大的断层,受动压影响顶板易破碎,给工作面支护增加难度。近年来矿井也采用了一些支护措施,如增加锚杆、锚索的支护密度等,虽然一定程度提高了顶板的支护强度,但受断层落差大等因素的影响,支护后容易出现“网包”现象,影响支护安全。因此,需要对断层区域巷道顶板进行注浆加固,黏聚破碎围岩裂隙,减小松动圈,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保证顶板的完整程度,避免出现工作面过断层时发生冒顶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压坏设备。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巷道过断层支护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通过加密锚杆、锚网的密度提高支护强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断层附近顶板仍较为破碎。本文以 8102-3工作面巷道过断层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原锚网索支护的前提下,采用注浆加固保证顶板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1工作面概况

8102-3工作面东部为8102-2工作面,西部为8102-4工作面,南部为5102-1巷(B段)以及2102巷,北部为8103回采工作面,主采2#煤层,平均厚度3.8m,平均倾角5°。顶板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构成,岩层强度低,尤其是在断层影响下,顶板极易破碎,给支护造成难度。工作面共揭露13条断层,其中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的8条,如表1所示。

2巷道原支护措施

8102-3工作面巷道原采用锚网索支护,支護参数如表2所示。由于工作面过断层数量多且落差大,巷道受动压影响,顶板变形量大,为进一步提高巷道顶板的支护强度,避免发生冒顶事故,采用21.6mm×10000mm的恒阻锚索进一步加固巷道顶板。根据巷道的宽度,共布置3列恒阻锚索,沿着垂直方向向顶板施工。锚网索支护虽然能提高8102-3工作面围岩承载能力,但受顶板岩层强度低和部分断层落差大等因素影响,原支护方式已不足以保证顶板的稳定性,断层区域围岩变形量依然较大,需对顶板进行二次注浆加固,黏聚破碎围岩裂隙,保证顶板岩层的完整性。

3注浆加固数值模拟

3.1模拟方案

F10断层在8102-3运输巷28m处,倾角60°,落差4.0m,预计延伸入工作面80m。采用FLAC3D模拟F10断层区域注浆前后围岩变形量和塑性区分布,确定注浆加固围岩效果。建立380m×460m×45m的数值模型,上部岩层平均泊松比取0.22,平均容重取2200kg/m3,故模型顶部载荷为11.8MPa,底部载荷为13.05MPa。

3.2模拟结果分析

3.2.1未开采注浆前后运输巷围岩变形分析

8102-3运输巷掘进采用锚网索支护,当工作面未开采时,模拟注浆前后巷道顶板变形量,根据模拟结果可知,8102-3运输巷F10断层区域注浆前顶板变形量为31mm、注浆后为13mm,注浆后比注浆前顶板变形量减小了58%,注浆加固巷道顶板效果明显。

根据模拟结果,8102-3运输巷F10断层区域注浆前后底板变形量变化相对较小,注浆前顶板变形量为11.2mm、注浆后为8.3mm,注浆后比注浆前顶板变形量减小了27%,注浆加固不仅能改善顶板的支护强度,还能够减小底板的变形量。

3.2.2开采后注浆前后围岩变形分析

8102-3运输巷掘进采用锚网索支护,当工作面开采后,模拟注浆前后围岩塑性分布情况。由模拟得知,8102-3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围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破坏。通过对比能够看出,注浆后采空区围岩塑性变形破坏情况有明显改善,注浆后顶板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围岩未出现塑性破坏。

8102-3工作面开采后,通过模拟得到F10断层区域注浆加固前后围岩变形量如图1所示。

由图1(a)可知,8102-3工作面开采后,F10断层区域注浆前后顶板最大位移量分别为89mm、80mm,注浆后减小10%。

由图1(b)可知,8102-3工作面开采后,F10断层区域注浆前后运输巷底板最大位移量分别为11mm、7.5mm左右,注浆后相对于注浆前底板位移量减小了32%。通过底板变形量可知,巷道掘进后断层区域动压影响较大,底板易出现应力集中,发生变形破坏,但相对于顶板变形量小,注浆后底板变形量进一步减小。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注浆能够改善巷道围岩的变形量。

4工程实践

8102-3工作面采用锚网索支护后,虽然能够提高围岩的支护强度,但受断层影响,在动压作用下,顶板易破碎。因此,需要采用二次注浆加固提高顶板围岩的承载能力,减小动压对围岩破坏,注浆设备如表3所示。

在8102-3运输巷顶板布置注浆钻孔加固巷道顶板,减小顶板的破损程度,保证顶板的稳定性,注浆参数如表4所示。

5注浆加固效果检验

8102-3运输巷采用注浆加固后,采用“十字布点”法验证支护效果,监测1个月顶板变形量,监测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在监测的一个月时间内,顶板下沉速率逐渐趋于稳定,顶板变形量明显减小,注浆效果明显,改善了巷道围岩的应力条件,保证了8102-3工作面断层区域的安全生产。

6结论

8102-3工作面回采至断层区域顶板破碎,需要对巷道围岩进行二次注浆加固,保证巷道围岩完整性。本文采用FLAC3D模拟得到F10断层区域注浆后运输巷塑性区范围、顶底板位移量明显减小,注浆有效提高顶板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设计了注浆参数,并采用“十字布点”的方式监测顶板下沉量,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注浆加固能够保证顶板完整性,减小顶板下沉量,效果明显,不仅有效控制了断层区域顶板的稳定性,也为相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了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党永.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过断层带注浆加固技术研究[J].中国矿山工程,2021,50(1):39-41.

[2]牛健健.马兰矿18506工作面过断层注浆加固技术实践[J].煤矿现代化,2019(5):10-12.

[3]楚超.综采面过断层泥质破碎带注浆加固技术研究[J].中国矿山工程,2020,49(5):41-43.

[4]刘昊鹏.西铭矿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注浆技术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8(1):8-10.

[5]郭鹏飞.深部开采复合顶板工作面过断层技术研究[J].中国矿山工程,2020,49(5):85-87.

[6]陈科,刘兆义,顾新泽,等.大采深综采工作面过断层超前预注浆技术应用[J].煤炭技术,2012,31(11):59-61.

[7]曾保亭,于涛,陈见存,等.注浆加固技术在过断层掘进冒顶处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1(3):37-39.

猜你喜欢

断层注浆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茨东断裂带断层控藏模式及勘探实践
复合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论井田断层的连接
小议地层倾角大于或小于断层倾角时的断层特征
直立断层平动和旋转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
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技术与应用研究
探讨工程中复式注浆施工技术
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