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学习”谈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2021-07-11季瑾
季瑾
【摘 要】线上学习的效果,需要教师思考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尊重:营造学生倾听的舒适场域”“对话:促进学生倾听的内涵提升”“评价:孕育学生倾听的优秀品质”三个方面着力,实现学生从学会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倾听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倾听 尊重 对话 评价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上学习”成为特殊时期教学的一种形态。复学以后,教师发现学生的在线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其实没有真正掌握“聆听”的技巧,没有养成仔细倾听、深入思考的习惯。卡耐基曾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倾听,是表达和交流的前提,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一、尊重:营造学生倾听的舒适场域
1.顺应适应心理,营造舒适的外部倾听环境
【现象呈现】学生在线上学习的时候,多数家长没有切实考虑到孩子学习的外部环境,以为只要给予孩子一台电脑、一个房间、齐全的学习用具,就能够顺利完成线上听课了。事实上,准备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应对策略】静谧的环境,温润舒适的倾听心理
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故欲致知穷理,必先约束其境况,而号召其象征,然后效用乃见。”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必将是要有一个近似于学校式样的环境。基于上述认识,在家学习时,我们应该尽可能营造适于倾听的良好环境,如安静的房间、舒适的座椅、规整的桌面、合适的光线,甚至可以考虑采取沉浸式学习方式,如戴上耳机,远离干扰,确保全身心投入学习。
2.尊重学习规则,构建协同的内部倾听环境
【现象呈现】孩子在家线上学习,多数家长出于爱的本能,任由孩子在线上听课时提出各种要求,如喝水、上厕所、随意地东张西望、讲话等,家长们也慢慢妥协了,导致了孩子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线上学习。
【应对策略】合理的公约,助力有效倾听习惯
制訂规定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线上听课之前,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有约定:不得随便进出,不可随意进食,不能随性聊天,等等。规则达成共识之际,亦是清除孩子听课的心理“杂草”之时,如果能够假以仪式感,以敬畏之心投入听课,那高效听课的持续力必会更持久。
不难看出,只有充分地理解、尊重学生倾听的需求,从细节处理上营造良好的听课环境,才能真正植入有效倾听的种子,方能孕育真正有效的学习。
二、对话:促进学生倾听内涵的提升
1.音画时尚,延展倾听的乐趣
【现象呈现】很多在线授课的教师其实已经关注到了小学生线上听课的特殊性:因为缺少了身边教师的督促,也没有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氛围,易于陷入精神疲惫的状态,表现出没有耐性倾听的情绪,即便是聆听了,也仅仅是只言片语就急急定论、草草了事。正是预见了此类现象的发生,于是教师追求讲课语音的高低错落,试图打破在荧幕面前简短、简单的一言堂,努力促成学生耐心倾听的习惯,延长有效倾听的时间。
【应对策略】调动多感官参与,克服倾听的单一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时,教师课始就适时地创造了利于迅速进入听课的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在想象国里,看到了许多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有“手指印”“颠倒村”,还随着“瞌睡虫”去找朋友。今天,我们还要在这想象国里去结识两位新朋友。让我们和他俩打个招呼吧!(PPT图片出示:铅笔先生和猫尾巴先生)
生(齐):你好,铅笔先生。
生(齐):你好,猫尾巴先生。
师:听说他俩的故事被搬上了想象国的“习作例文”展厅了!一起去展览厅看看吧!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7页,边听录音,边看文章,然后想想:这支铅笔共有几个梦想?它会做些什么呢?可以把这些梦想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接着,配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铅笔先生”的五个梦想。
教学的后期,设置了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进行现场体验。
师:是啊,谁也不知道一支铅笔有多少梦想……就像种在稿纸上的字,发多少芽,开多少花,结多少童话。铅笔先生还会有哪些梦想呢?你能仿照课文来说说吗?(播放音频文件,三位学生分别练说的第6、7、8个梦想)
师:真有意思,这回同学们把铅笔先生想象成了电线杆、一束光、筷子和衣架,真是神奇的想象啊!你们可以再想想,也许会有更神奇的事物出现哦!
像这样,适时地设置喜闻乐见的情境,听听音频文件,动动小手圈圈画画,开开小口说说聊聊,甚至可以插播视频文件丰富学生感官,多措并举,学生倾听的兴致就高了,高效的学习也就在这动静相宜的过程中水到渠成。
2.适度思维,催生倾听的智趣
【现象呈现】在现实教学生活中,较多教师为了迎合线上学习,或者追求“表面繁荣”的课堂效果,出现随意的、肤浅的、琐碎的提问,导致模糊的倾听、零散的倾听和片面的倾听,这样的倾听学生是不会自发读懂“文本”、读懂“语言”的。如此,则难免令人有“舍本逐末”之感!如《狐假虎威》教学片段: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这时,你见到的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生:凶猛。
师:这样的老虎你们怕吗?
生:怕!很害怕!
师:那狐狸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狐狸的动作是“窜”,什么样子才能叫“窜”?
生:很快地跑。
师:狐狸为什么要跑?
生:害怕!
师:虎爪下的狐狸会被一口吃掉吗?
生:不会!要不然也就没有这样的故事了!(掌声)
师:说得多好啊!那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
这样一节课下来,我们似乎听到了教师有很多简短、简单的提问,学生也已经听得“明白”、回应“热烈”。但静心想想,这样的课堂也是致命的!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局限在一句简单的话语之中,没有出现句群式的语段,倾听也就没有任务的驱动,如记忆整体语段、梳理问题主干、提取核心要素等。如片段中对老虎、狐狸的形象认识以及对狐狸动作的看法等,缺失了对文本“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整体认识,以及对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形式的深入发掘。于是,伴随专注倾听习惯的养成,依附思考倾听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应对策略】让思维拾级而上,避免倾听的机械性
其实,要真正落实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还是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思维。据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问题的设置,就要讲究“度”的把握,要立足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从而避免听而不懂的状态。
笔者认为,首先,执教者要端正教学思想:语文教学绝对不是为迎合学生的口味组织开展的;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注意表达上的明晰——针对性强、学生认知上的层次——梯度性清,使问题的预设切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要触及文本的深度,教师必须学会追问,当自己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表现出深度不够时,应该及时地进行弥补。不妨做如下调整:
师:预习了课文《狐假虎威》,同学们请选择:文中的老虎是(凶猛的、无知的);文中的狐狸是(狡猾的、害怕的)。
师:我有了这样的疑问:狐狸是怎样“借”老虎的“威风”,来耀武扬威的?
这样对于学生来讲,倾听就伴随着思考,思考也有了凭借、有了空間、更有了深度。凭借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语文知识,收获表达方法,感受语言魅力,激发纯美情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评价:孕育学生倾听的优秀品质
【现象呈现】有人说:“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一门艺术,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有了倾听的欲望和热情,并不代表学生会听了。在教学生活中,不乏在听课过程中有“回应过度”的现象:学生或给予微笑,或直接插嘴,或随波逐流地点头示意。他们呆滞的神情、机械的言语或者动作,都是装腔作势的外显。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聆听,让这份回应真正发生呢?
【应对策略】平视对方,耐心聆听,真实评价
正确适当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谓的认真倾听,其实首先要饱含“诚心”,学会真诚地目视对方,眼神不涣散。其次,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听完讲述者所有的话语,然后再给予回应,而不是随意地中断他人的表达。最后,在聆听完后要“用心”反馈,要给出中肯的、具体的意见或者建议,如“你的听课是智慧的,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你能够从同学的答语中汲取智慧,是细致聆听的结果啊”等,让对方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你的聆听是出于真心的。拥有这样的品质,才可算是一位真正的“倾听者”,而后,所有的表达、交流都会有所得益!
总之,线上学习的学生“倾听”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关注,从生活的每一次机会中、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用心观察,智慧培养,学生才能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最终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