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阅读感受和质疑”的新课堂

2021-07-11韩志祥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广度质疑背影

韩志祥

【内容摘要】基于学生阅读感受和质疑的新课堂,打破了原先固有的模式与框架,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朱自清的《背影》我们可以读出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感念父亲,父子情深的主旨,可以读出父亲的愧疚和儿子的心有郁结,可以读出朱氏父子逐步达成谅解的过程,也可以读出朱自清面对父亲抛出的和解的橄榄枝却不敢直面的羞愧与胆怯,以及对生命流失的感伤。

【关键词】阅读感受 质疑 细读 《背影》 广度 深度

山东省教科院张伟忠老师指出“提出一个问题也永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基于学生阅读感受和质疑的新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的优势在于把“教师教”变为“学生学”,把“带着老师的问题去阅读”变为“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打破了原先固有的模式与框架,激发了师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本课例就是对这一理念的具体实施。

一、学生的阅读感受与疑问

教师把文本和提问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提出了很多问题,分类归纳如下: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的遭遇为什么这么悲惨?

2.“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为什么亏空?

3.“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为什么父亲还送20岁的我去上学?

4.朱自清已经是大人了,父亲为什么还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5.“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父亲做了哪些大事?

6.“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朱自清和父亲产生矛盾了吗?

7.文章首尾为什么都提到与父亲“两年的不见”?

8.父亲在信中怎么会由“膀子疼痛厉害”推导出“大去之期不远”这样的结论?

9.朱自清在文中指代父亲为什么总是用第三人称“他”?

10.朱自清是怎么刻画父亲这一形象的?为什么要选父亲的“背影”这一视角?

……

二、教学设计

1.以父亲的背影为中心

(1)父亲的背影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背影”分别在开头、情感的高潮和结尾出现三次。开头点题,引出下文的“背影”故事。情感的高潮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是全文的核心。结尾写读着父亲伤感的信,眼前再次浮现“背影”,与前文呼应。

(2)作者重点刻画了哪次背影?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作者重点刻画的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首先,作者描写了父亲的外貌,“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父亲穿着非常的简朴,可以看出家境的困顿。而给儿子的却是“紫毛大衣”,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疼爱与呵护。父亲的穿着,在中国的传统认知里,是代表庄重、肃穆的深色系,可以看出父亲在当时的境况下心情的低沉忧伤,这和文章开头部分“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是呼应的。其次,作者描写了父亲的动作,“探”“穿”“攀”“缩”“倾”五个典型动词,描绘出了父亲穿過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深爱儿子的慈父的背影,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意就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了。

(3)父亲的背影在感情上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在离别的车站,看到父亲爬上爬下月台,“我的泪很快地留下来了”,是因为目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而感动,也因背影呈现的老态伤感。父亲下车后,“我”回到座位上,与父亲道别,看到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上面流泪的延续。作者被包含父爱的买橘子的行为深深感动。

(4)朱自清为什么选取父亲的“背影”来表现父爱?

选材是和作者的经历和情感的表达密切相关的。首先,在凄风惨雨的家庭背景下,父亲怀着歉疚之心到车站送别儿子。这时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确能表达出深沉的父爱。从朱自清的经历来说,写父亲的“背影”就是不愿直面,反映出来的是对父亲的一种逃避,是自己不敢直面父亲表达自己愧疚之情的另类表达。可以引导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直面人生。

2.以“我”的情感变化为中心

(1)“我”对父亲送我的态度是怎样的?父亲为什么“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作者是不同意父亲送别的。实际情况是不需要父亲送的,但父亲却思虑再三,最终决定要送,这是有原因的。根据《朱自清年谱》(1917年冬)的记载:

父亲朱鸿钧时任徐州榷运局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的淮安籍潘姓姨太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了打发徐州的姨太太,朱鸿钧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

原来,造成祖母逝世,家庭濒临崩溃的原因,都是父亲道德上的过错。对此背景材料,可以向学生讲明因为父亲犯了道德上的错误,导致“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祖母死了”,家庭经济也濒临崩溃。对此父亲应该是心怀愧疚,送儿子去上学也是这种愧疚的一种显性的表达吧。已经20岁的朱自清,即便不能表达在言语上,但也会积郁于心。这也会造成他们情感上的距离。所以后文中朱自清认为父亲“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就都可以理解了。最后,朱自清也是被父亲买橘送行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父爱所打动,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2)讨论对下列语句中第三人称“他”的理解。

①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②我那时这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③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他”是谁?是朱自清的父亲。对自己的父亲称呼为“他”,可以看出朱自清与父亲情感上的隔阂。这和前文的解读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采取调换法,把“他”替换成“父亲”或者“爸爸”让学生在比较中领会第三人称“他”的内涵。“爸爸”是日常较为亲昵的称呼;“父亲”是较为正式比较庄重的称呼;“他”是情感转换前的疏离与隔阂。

(3)說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①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那时”是1917年冬,是20岁的朱自清即将返回北京上学,父亲亲自送他到车站,忙着与脚夫讲价钱的时候。“现在”是朱自清写作《背影》时的1925年。要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处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我”。1917年具有“野马”性格的朱自清虽然内心对父亲道德过错给家庭带来的几近崩溃的状况郁结于心,但对父亲买橘送别还是满怀感动,以致热泪盈眶。后来,父子之间经历了一段持久而激烈的感情摩擦。1925年,朱自清接到父亲“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的来信,心中悔愧交集,才会说出“聪明过分”“真是太聪明了”这样的反语。这也算朱自清对父亲的遥遥致歉了。可惜朱自清最终没能放下矜持,写封信或当面向父亲认错。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和人相处时产生了误解或犯了错误应该怎么做,勇敢地认错、当面地致歉,肯定是捷径之一。

关于朱氏父子情感的摩擦过程,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来了解一下:

人物

事件及结果

班级

朱自清父亲

1916年结婚,考上北大非常体面的筹办了朱自清的婚礼

1917年祖母去世,奔丧回家差使交卸,债台高筑,月台买橘送别

1920年北大毕业与朱自清在经济上产生龃龉,感情出现裂隙

1921年回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凭私交取走朱自清的工资,激怒朱自清

1922-1923年带妻儿二次回扬州先不准进家门,后则不予理睬,感情裂痕越来越深

1925年写作《背影》,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写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1928年第一部文集出版,以《背影》为书名读到《背影》,极为感动,前嫌冰释

1945年去世

(4)关于父亲信中“膀子疼痛厉害”和“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的矛盾

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经历或者对生活的体验来理解这种看似矛盾实则极富心理反应的言行。当病痛的时候,人们常常呻吟不断。这种呻吟既可以缓解疼痛器官的压力,达到放松的目的,又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借以得到人们的慰藉。父亲由“膀子疼痛厉害”就得出“大去之期不远”的结论,也有类似的心理。这是生命被轻视的复杂反应,也算是父子长期感情隔阂后父亲向儿子抛出的服软橄榄枝。

三、课后反思

1.要根据教材要求大胆取舍同学们的提问

“基于学生阅读感受和质疑”的新课堂,极大的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开辟了教学的新天地,同时也对教师在教材的把控、资源的整合、教学的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会有大量的基于个人自身经历的感受并提出大量的参差不齐的质疑。对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学会分类与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与课标的要求进行大胆的取舍。否则,一方面会加大课堂的容量,不能顺利完成课时与进度。另一方面,容易使课堂偏离中心,走向偏难怪。

2.“基于学生阅读感受和质疑”的文本细读可以使思想变得深邃

朱自清的《背影》涉及到的时间线比较长,与父亲因经济而起的情感摩擦也比较复杂,学生难免有很多的不解之处。要抓住这些资源,不断深挖,师生都会钻之弥深得之弥丰。浅显一点,我们很容易就读出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感念父亲,父子情深的主旨。深入一点,借助相关材料我们会懂得父亲的愧疚和儿子的心有郁结。再深入一点,这好像就是一篇朱氏父子的谅解备忘录。最后,从父亲的“背影”里,我们仿佛能看到朱自清面对父亲抛出的和解的橄榄枝却不敢直面的羞愧与胆怯,以及对生命流失的感伤。

【参考文献】

[1]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董董.构建“基于学生阅读感受与疑问”的新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9.

[4]吕茂峰.叙事散文教学重点的突破路径[J],语文建设,2017.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川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广度质疑背影
两个背影
背影
背影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山里的背影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
科学把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深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