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筝线上课程构建与发展
2021-07-11李融
李融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开展古筝线上教学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并有效节约师资力量,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筝的认同感,培养综合素养高的古筝传承人。文章介绍了古筝线上教学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古筝线上教学的现实意义,并深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线上教学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校线上课程;古筝;构建与发展
注:本文系集宁师范学院2020年“在线教学”专项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高校音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ZXJXZX2020046)研究成果。
古筝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近年来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习古筝的人越来越多。作为音乐课程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专业技巧课很久以前就作为学科必修课被引入高校。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古筝教学不能再固守传统,可以将互联网与古筝教学相结合,积极开展高校古筝线上课程的构建工作,以新颖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古筝线上教学的发展历程
古筝学习的早期形式是学生登门求教和现场观摩,后来随着光盘的出现,学生可以自行购买一些著名演奏家录制的古筝教学光盘,在家通过循环播放的方式学习,这算是古筝线上教学的雏形。但是这种学习模式过于单一,演奏家们只是结合自身经验对于一些自己认为是难点的地方进行讲解,教学过程基本无互动性且缺乏及时的教学反馈,学生只是生硬地练习,对具体的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缺乏理解,学习的实际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近年来网络平台功能日趋完善,直播平台的出现为古筝线上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古筝教师可以借助直播或录播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多样的线上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1]。
二、古筝线上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现阶段,小班授课和单独辅导是我国古筝教学的主要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古筝教师资源的短缺,使古筝教学进步迟缓,而古筝线上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借助网络开展古筝线上教学,完美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不存在面授课程中课时短、流程紧和缺乏实践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定期上传教学视频,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再通过直播的方式讲解要点,答疑解惑;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且不用出门,节省时间和资源。
(二)根据学情进行课程构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课程构建顺应互联网常态化
如今,各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互联网,将互联网融入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激发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新尝试,更是古筝教育的重大变革。将互联网与古筝教学相结合,不仅使古筝学习方式变得灵活多样,还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古筝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利用互联网优势因材施教
高校学习古筝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多数人是因为应试高考短期学习古筝,若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放弃学习。这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根据基础划分层次,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小组,给各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布不同的教学视频,使每位同学都能以适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并获得最大的帮助[2]。
(三)有助于培养成熟的学习习惯
大学生是高校古筝教学的主要对象,他们大多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具备较强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可以放心地将一些学习任务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心得、探讨技术,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完善自身,增进对古筝艺术精髓的理解,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
三、现阶段古筝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巧、轻内涵
高校教授的乐器有多种,而为了在竞争中吸引更多学生,部分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将教学环节一再简化,通过让学生快速学会一首曲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吸引更多人学习古筝,但是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技巧、指法,领悟不到古筝演奏的精髓,无法培养乐感,不能建立对筝乐的审美认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古筝的文化底蕴会逐渐丢失,不利于古筝艺术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现阶段,多数高校教师不习惯线上教学。而传统的课堂由一个教师教授多名学生,教师无法及时注意到某个学生的错误,使该生的学习质量降低。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课时有限,课上大多时间为教材讲解,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很少,且教学模式枯燥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结合线上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三)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实践
当前高校古筝教学的普遍现象是古筝专业学生基础薄弱,而选修古筝的学生又对古筝了解不多,缺乏学习兴趣,且文化课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很少能抽出时间练习古筝。此外,古筝也是一门表演艺术,不光靠练习,还要有足够的舞台经验,而多数高校往往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古筝表演机会。学生基础薄弱,课堂实践又不足,多种因素导致古筝教学难以开展。
四、古筝线上课程的构建思路
(一)技巧教学融入内涵教学
在古筝演奏中,不同的演奏流派代表不同的地域风格和人文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弹奏,还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弹奏的理由,可以结合成熟的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校应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形式及内容创新、校园文化环境优化、教育队伍建设等层面发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清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基础水平和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经典曲目去感染学生,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所学曲目的故事背景,营造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古筝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古筝演奏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古筝音乐表现能力。可以在线上教学后给学生布置自行练习的作业,并通过视频上传的方式进行考核,将优秀作品放到线上平台进行展示。
(三)线上课堂模式的改良
1.线上大课模式
线上教育产生之初就因其高效便捷的特点而备受欢迎。大课模式是线上教育模式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延伸性和发展性。高校古筝教师既可以通过线上课件进行教学,又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演示,还可以和学生互动。课程结束后,学生可通过下载课堂内容自主复习。线上大课教学适用于理论学习,如古筝发展史、基础知识和演奏鉴赏等,适合教师进行一对多的教学,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2.线上小课模式
古筝专业课程是技术性课程,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古筝線上小课模式,即对学生进行在线式一对一指导,适用于具有一定演奏能力的学生。教师通过线上小课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演奏的规范性,学生练习时遇到问题也可以远程请教老师。该模式的局限性在于教师无法对学生的技法和肢体语言进行“手把手”的调整。对此,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减少讲述,增加示范,同时多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音乐情感,从而恰当地展现肢体语言[3]。
3.线上小组课模式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分组,小组由相似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课不仅可以对组员在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还可以纠正组员的个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小组观摩、开展线上演奏交流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古筝课程学习氛围。
总之,高校古筝线上课程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但当前古筝线上教学体系还不完善,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高校方面应对此加以重视,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古筝教师也应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的新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熊颖.高校古筝线上课程构建与发展[J].北方音乐,2020(20):148-150.
[2]张薇薇.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研究[J].艺术评鉴,2019(17):105-106.
[3]金琳.互联网时代下关于高校古筝教学现存问题及完善对策探索[J].作家天地,2020(21):160,162.
作者单位:
集宁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