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信息技术课堂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021-07-11辛永
辛永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时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优秀人才的必备素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更新教育理念,变换教学思路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课堂改革;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120
信息素养教育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其既包括传统的图书用户教育,又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网络应用技术和信息检验技术的教育,进而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基于此,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要对学生展开优良的信息素养教育。其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还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身思维能力。
一、信息素养概述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之一,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转换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
1.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即人们对生活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行为状态、思想理念等的信息化理解和体验。信息素养教育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尝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信息处理意识。
2.信息知识:即对信息学知识的理解和信息工具等知识的掌握。社会信息化程度越高,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要求也越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信息能力:即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信息能力已然成为一个现代人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不仅是教学生能够运用某些软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4.信息伦理道德:即人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基本操守,要合理、合法地运用信息指导生活,解决难题,使信息运用能够产生合理的价值。信息技术就是一把双刃剑,合法、合理利用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为人们服务,反之,被没有良好道德的人非法利用则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破坏效应,所以,信息伦理道德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信息化形势下的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求,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基本信息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现如今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是在教学中依然使用讲解式的教学模式,老师在上课时只是对学生灌输重点、难点以及让学生死记硬背,然而忽略了对学生信息意识、创新思维、团队精神的培养。利用这种教育模式只会让学生学到基础计算机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用来达到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而不能使其全面发展。如今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设立实践环境,使其主动探索知识,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向指导者、设计者等多方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探索
1.创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可以应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教学、案例教学以及练习实验教学方式等,进而使学生被各种学习方法所吸引,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图像、表格、图形等形式展示出来,也可能制作精美的课件,将所授理论知识转换成动画、漫画、视频等表现形式,由此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减少教学中的枯燥感,降低学习难度,并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热情。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能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更牢固,理解更深刻,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2.强化初中生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学习
加強学生的理论基础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进而通过巩固其信息基础,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学习中可以做到融会贯通。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依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跟上时代的进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增加学生的信息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对信息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促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为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奠定基础。
3.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氛围
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在作业上评价出鼓励学生的话,以及让学生对课堂提出意见,并尊重其意见,对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回答。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其鼓励与支持,进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课余时间的活动中也要和学生展开交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以此来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思想压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发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对信息的认识,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多数的学生把学习重点都放在完成学习的任务上,因此对信息观察力缺失,从而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力,以及保持灵动的观察力,并适时掌握教学中的信息资源,灵活选用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思路,从而展开有效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生如何收集学习资源时,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学校的图书馆资料来收集需要的教学资料,并让学生了解到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信息搜集产生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搜集能力。教师还應该指导学生对有用信息的筛选能力,使其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准确地进行判断。教师还要能客观的评判信息的价值,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关注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丰富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将更加全面、多元、立体的信息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信息资源的强大和魅力。
5.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中的操作能力,促使学生能将自己所学到的信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更长远的进步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和接受能力。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来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
例如:学生在学习制作flash动画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然后,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试着制作动画,并利用学生对实践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效果。教师还可以增加学生参加信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但由于初中生课余实践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多安排课堂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在课堂实践中有效练习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能够深刻的掌握知识。在让学生课堂实践前,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好的实践平台,从而确保每位同学能顺利地展开实践操作。教师还应适当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时间,让学生不但能学习并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活跃的思维,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作为教师要创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氛围,发挥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有关的难题,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20(06).
[2]刘丽坤.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J].新课程导学,2019(12).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五中学,安徽 阜阳2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