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研究

2021-07-11郄洪欣

中国商论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建筑

郄洪欣

摘 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建筑企业海外市场不断拓展,国内高校要建立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建筑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贯穿到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建筑国际化人才。本文在分析了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人才需求后,提出了人才的核心素养,包括广博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并探讨了高校在建筑国际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筑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核心素养;建筑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5(a)--03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亚非欧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途经65个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各国多个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互利合作也给中国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一带一路网的报道,截至2020年1月底,中国已经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1 建筑业国际人才需求

近年来,国内建筑企业纷纷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各类海外建设项目的投资。随着建筑行业的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日益增多,各大建筑企业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与多国签订海外项目合作协议,逐步形成全方位的海外业务领域。根据基建通大数据,四大建筑央企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冶和中国化学2020年1—7月经营情况简报,四家建筑央企2020年1—7月境外累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005亿元、1011.15亿元、123.9亿元和161.69亿元,建筑海外市场的规模和海外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6年起,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成为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商。

目前,我国建筑标准仍需要得到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进一步认可,以增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力。如果我国在承接各类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将中国标准应用到更多的境外项目中去,特别是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中,得到工程所在国的认同,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企业诚信、负责的良好国际形象,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大大提升,让中国建筑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为增强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郭庆军等(2017)认为,人力资源储备是成功“走出去”的核心因素。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想要在国际舞台上大力拓展市场、充分体现自己的实力,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1]。

因此,在新形势下,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筑类高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建筑工程国际化教学模式,培养建筑工程领域的国际化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输送新鲜血液,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国际竞争力,为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2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也可以理解为关键素养,最早是由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它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入手,分析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具体内容,并探讨了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目前,多个国际组织,如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对核心素养的框架做出了描述,他们制定的框架虽然比较全面综合,但在具体目标方面又各有侧重。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2]。

近年来,国内教育研究领域诸多专家、学者对于核心素养做了多方面的研究,褚宏启(2016)对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梳理,他认为可以把核心素养简单界定为:为了适应21 世纪的社会变革,人所应该具备的关键素养,简而言之,核心素养即“21世纪关键素养”[3]。刘坚等(2016)梳理和总结了全球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实施经验,其演讲围绕4个核心问题展开: 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的驱动力,全球主要的素养框架及其要素分析,在课程、教与学、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案例,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应建立的支持体系。[4]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如崔允漷(2016)[5],师曼等(2016)[6]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框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林崇德(2017)[7]对于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明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王世斌等(2020)在《面向2035的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结构研究》一文中指出,核心素养结构是构建工程教育“中国标准”和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文章在阐明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内涵基础上,建立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结构模型,解读其核心要素,进而提出培养这些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8]。总体上看,目前对于核心素养及工科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诸多研究中,从不同侧面对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框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对国内人才培养过程中核心素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正如杨红英,林丽(2018)所指出的那样,在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多见于针对中小学生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研究,较少涉及针对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研究[9]。同时,本研究发现,目前对于工科人才的核心素养研究,尤其是高层次的研究相对不足,而针对具体学科领域,如建筑人才核心素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国内外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社会需求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确立人才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并把这一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去,探索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3 建筑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

目前为顺应建筑类国际化发展需要,高校要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能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高水平建筑类国际化人才。本文认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多方面的能力和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把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考虑进去。综合来看,建筑类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点素养:

3.1 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根据“一带一路”倡议,高校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建筑行业的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国际化人才。钱佳(2018)认为,国际化人才首先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法律意识等,掌握最新的国际化思维理念[10]。建筑类高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胸怀,更要努力提供国际一流的知识和技术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建筑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和信息动态,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并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把握机遇,面对多变的复杂形势,灵活应对,迎难而上,抓住建筑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他们能够从全球的角度全方位、多维度地思考问题,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思路精神作为引领,秉持“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立足大局、放眼全球,牢牢把握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并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尊重别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了解其政治经济体制和法律法规,乃至社会文化习俗,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合作关系。

建筑国际人才不但要通晓国际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程序,还要了解建筑工程国际惯例和国际工程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开拓进取,把握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立足,增强国内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这些建筑企业真正“走出去”,拓展发展新空间。

3.2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建筑类高校要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建筑行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和专业知识全面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作为未来在国际建筑工程公司从事建筑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专业知识广博、国际交流水平高是他们必备的专业素养。他们需要具备建筑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的应用知识,具有知识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以及建筑领域相关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施工与维修、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管理、建筑软件应用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除了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外,建筑业国际化人才还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外语,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具备跨文化沟通意识,不但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解决国际事务,顺畅沟通,促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还要承认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这样,在国际建筑业务中出现问题或冲突的时候,国际化人才就能够从多维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与规范对合作方的影响,促进跨文化理解和沟通,灵活变通地处理问题,维护国内建筑公司和所在国当地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从而实现共赢。

3.3 较强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建筑类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这一基本内涵,并将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中去,树立教育自信、文化自信的理念,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流的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充分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并具备全球化思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及学生未来进入国际工程公司工作后,他们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工程人员,会受到国外文化和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人才培养的最早期阶段,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使命感、责任担当和能力建设,让他们能够在比较、对照各国文化、思想的过程中,经受多元文化冲击的同时,仍能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样培养的国际人才在未来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同时,就会从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坚定维护我国的利益,并有意识地肩负起文化、科技的输出任务,努力分析、妥善处理国际工程中出现的多方面的复杂问题,积极推进我国建筑工程标准的国际推广,争夺国内建筑工程公司在国际建筑行业中的话语权,提高国际竞争力。

3.4 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吴岩(2018)[11]认为,建筑类高等院校培养必须把人才的积极创新、主动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坚持创新驱动学科发展,促进科技同建筑业各领域结合发展。随着近年来科技革命和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范围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是否能够赢得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是否先进,国家是否具备具有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因此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不仅仅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更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高校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补充教学资源,紧跟时代,及时借鉴国内外建筑领域最新发展成果,引入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专业教程和资料,结合国内现行理念和标准,对其中教学内容进行改编,使其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领域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偏信不盲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新求异的精神。

高校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時,还可以依托传统优势学科特色,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师生参与国际合作。高水平建筑类国际化人才还需要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他们仅仅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中的应用技能和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与交流的能力也尤为重要。

因此,高校要着力开发建设高水平建筑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利用国际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多家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建筑企业建立联系,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入课堂教学,引入实际最新工程建设案例,拓宽学生的思路和动手能力。

此外,创造学生进入建筑企业实习实践机会,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理论的不足,有意识掌握工程实践知识;另一方面为建筑企业输送人才,根据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量身定制,有侧重地培养相应行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

4 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将会与沿线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8月“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那样: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国建筑企业在企业国际化竞争压力下,勇于迎接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挑战,借势“一带一路”,推进“走出去”战略,为扩大海外市场的经营规模和范围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内建筑类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人才核心素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以培养出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建筑业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建筑国际工程公司输送人才,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中国建筑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为构建高水平、现代化人才强国服务。

参考文献

郭庆军,郝倩雯,建筑业转型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分析[J].建筑经济,2017(11):12.

人民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4/c1053-28714231.html,2016.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2.

刘坚,魏锐,刘晟,等.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J].研究设计,2016(01):17-21.

崔允漷.素养: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3-5.

师曼,刘晟,刘霞,等.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17-20.

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7(01):66-73.

王世斌,顾雨竹,郄海霞,等.面向2035的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结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4): 54-60.

杨红英,林丽.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2): 212.

钱佳.“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國际化人才培养探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52.

吴岩.“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对高等教育未来的战略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6):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建筑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