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校智慧消防 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2021-07-11胡长玉王爱义

消防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智慧消防治理能力高校

胡长玉 王爱义

摘要:从安全治理的角度审视高校消防工作现状及智慧消防建设方向,从消防设备管理、消防隐患预警预判、区域安全风险评估、岗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實等维度探讨高校安全治理能力体系的技术建构。高校保卫部门以系统思维把握好高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创新安全治理模式,为学校创建双一流高校工作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校;智慧消防;治理能力;发展

消防救援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20年全国火灾及接处警情况。从火灾的基本情况看,2020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5.2万起,死亡1183人,受伤775人,直接财产损失40.09亿元,与2019年相比,火灾四项指数分别下降1.4%、13.6%、12.8%和0.5%,在火灾总量与上年接近持平的情况下,伤亡人数明显减少。消防救援部门及时出动扑救各类火灾事故,共接警出动128.4万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任务量第二多的年份。

从火灾数量、接处警总数等来看,消防危险不容忽视,消防工作任务依然很重。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在国家复兴和社会进步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提升高校的消防安全治理能力,防范化解教育系统重大安全风险,刻不容缓,议题值得研究和实践。智慧消防作为新兴技术的应用,如何助力高校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建设,国内外鲜有涉及,本文尝试抛砖引玉。

一、高校消防现状及高校智慧消防应用的研究

高校是重点消防单位,在安全组织架构、人员配备、消防管理制度、消防设备完好率等维度的水平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仍存在诸多痛点:高校多校区合并扩招带来主校区师生人数大增,且多校区办学现象普遍存在;一所高校就是一个大社区,学校多功能分区导致了复杂性:教学区、餐饮区、住宿区等各功能分区的建筑防火技术规范都有所差异,隐患排查内容与安全监管对象也就存在极大不同;高校历史悠久、传承弥新,横跨几十年时间,建筑物年代差异大、消防设施设备多,建筑防火规范和消防设施设备迭代多次,非专业人员难以保障消防设备完好率与功能可靠性的要求;高校人员密集、小规模高校1~2万师生,重点高校4~6万人,面对高标准的消防工作要求,传统应对方式缺乏宏观把控性;高校重点消防隐患问题突出,尤其是学生宿舍、教职工公寓、实验室违规用电、负载过大等现象导致电气火灾占比大。

自2017年原公安部消防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智慧消防概念以来,诸多高校进行了初步的智慧消防研究与市场应用,取得一些效果,也存在一些问题。《智慧消防如何精准助推消防工作分析》一文研究了智慧消防可以提高消防工作效率、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消防装备等工作内容。《高校智慧消防平台的设计分析及实现》一文研究了面向高校的智慧消防管理系统,用于管理高校不同区域的消防事务,采用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技术,为消防智能决策提供支撑。江南大学雷虹副处长撰写的《依托“互联网+”构建智慧消防管理模式——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四化”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认为通过智慧消防建设可以全面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可视化、数字化、系统化、现代化管理水平,筑牢校园防火墙,强化“平安校园”内涵建设。研究内容侧重在智慧消防对于消防预警、消防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决策支撑等维度,这些研究成果十分必要,着眼于具体问题分析解决办法。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与国家治理方兴未艾,传统消防工作方式需要变革以适应新时代安全治理工作的现实需要。进行高校智慧消防应用研究,须站在安全治理能力的维度审视智慧消防建设内容与价值,提升高校安全治理能力水平,系统性统筹发展与安全关系。

二、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建构与高校智慧消防应用的思考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强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决定治理效能高低的重要因素。高校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即为高校运用各方面资源进行消防安全工作,包括人、物、技术支撑、制度、岗位责任等,确保高校安全水平处在可管可控范围的管理能力和支撑工具的总和。

国家在安全制度上对人员职责、部门职责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一岗双责、尽职履职”。学校校长与书记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保卫部(处)长是安全工作管理人,保卫部(处)是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服务的职能部门,制定并组织落实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公私财产和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涉及消防工作职能的岗位、人员众多,基于安全责任网格与安全预案,实时掌握组织架构及消防安全人员信息,一张图呈现是最基础应用。

就消防工作内容而言,传统消防工作侧重在消防设备检测维保、安全隐患排查、突发事件应对等。但随着高校人员流动性(培训)、贵重实验设备、建筑物老化及使用功能变更等动态变化,传统消防工作方式的不足之处日渐显露:在消防维保的效率、及时性上存在不足,在隐患排查的广度和专业性上有所欠缺,事故复盘缺乏数据支撑,各二级安全主体责任制的落实缺乏有效技术工具,消防安全风险程度缺乏可视化等问题。智慧消防建设需要给学校安全决策者、安全管理者提供宏观消防风险态势感知与预警预判能力,给基层执行者提供聚焦基层责任网格消防隐患问题闭环的高效率、专业化支撑,将人、物、隐患、岗位职责等数据进行连接与可视化呈现。

消防设备完好率管理与实时监测报警的实现。依据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物须进行建筑防火设计,消防设施设备承担着消防预警、消防救援灭火关键设备物资的角色。通过加装物联设备、建设人工巡查排查系统等将建筑物及其消防设备类型、生命周期、位置、安全人员及职责(含消防维保公司、物业公司)进行关联,为分级分类保障消防设备的功能可靠性,设备完好率提供管理工具。消防物联设备的部署与智慧消防平台建设有效改变传统消防巡查,手工表格记录带来的工作不便和检查不力等问题,实现报警信息实时监测、实时同步,分级分类处置等业务闭环。智慧消防平台可实现大数据分析,对重点类型隐患、重点场所隐患可进行预警,超前防范,便于消防安全管理人展开工作部署,也理清消防隐患排查工作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消防预警技防措施的补足。在年代久远的建筑物、临时建筑等缺乏消防预警措施的部位,智能烟感与智慧用电监测设备的出现,实现对烟雾、温感、漏电、负载等异常数据的采集与分角色报警推送,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了基础消防预警技防措施的部署。

促进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的工具。安全责任网格是推动二级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的工具。依托部门安全责任及岗位安全责任划分,制定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利用移动互联网、图像识别等技术与消防物联网感知设备及二维码、NFC电子标签等物联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立,完成学校各二级单位的一体化电子档案,推动消防安全单位责任主体利用移动App应用开展消防安全巡检与隐患排查,实现基于地理位置的消防设备完好率、隐患状态与责任网格等情况的数据采集,实现动态监管和主体责任落实。

区域风险程度评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及消防风险评估模型,建立消防风险程度评价指数体系,数据维度包括:单位建筑布局、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使用性质、火灾荷载、消防设施运行、安全管理、历史火灾、重点部位、有无危化品、隐患风险源、报警数据等信息,实现对建筑物、二级单位、校区等消防风险程度识别与排序,提供给管理层和决策层进行决策辅助和消防管理,实现对学校宏观消防风险态势的感知和工作决策部署的辅助决策。

消防隐患排查与处置的业务应用。对消防设备数据的监测和优化,提高设备可用性和功能可靠性。通过相关参数阀值设置,实现数据服务器及业务系统故障前主动预警。通过对数据、事件分析,有效识别各类不同来源的原始事件,并通过内建消防专业模型分析引擎,自动修正告警记录,形成消防安全事件的有效告警,并支持短信、电话、邮件等多种灵活的告警形式,根据不同的告警事件来源可指定不同的告警通知和处理方式,组成全面告警通知策略、分级分类处置策略。

信息安全。国家网信办强调“有数据安全才有数据未来”。智慧消防建设要在物理机制和软件平台机制上进行规划,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确保信息安全。

三、结语

高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处在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的力量之一,探索新技术应用,引领社会发展,这是社会赋予高校的使命。高校安全工作者应以安全治理能力建设的高度,审视高校智慧消防建设,以系统化思维规划、建设,并引领社会单位的智慧消防建设方向和安全治理模式。

高校智慧消防在安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技术支撑上的诸多改变,摒弃了人为管理的弊端,是技防与安全管理的融合,是管理手段与工具的创新,消防工作智慧化使“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理念得以更好地实现。人、设备、隐患、管理、岗位职责等数据有效联结与基于消防业务模型的应用分析,为高校安全工作各角色高效履职提供了便捷工具,提升了高校的消防安全治理能力,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少鹏,钱斌.“智慧消防”如何精准助推消防工作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21(05).

[2]邓尚恒.提高消防灭火救援技术能力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21(01):101-102.

[3]徐星辰,郑世超.高校智慧消防平台的设计分析及实现[J].宜宾学院学报,2020(12).

[4]苏畅.我国消防安全管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和趋势[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0,39(07):1026-1029.

[5]雷虹.依托“互聯网+”构建智慧消防管理模式——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四化”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2018(06):46-49.

[6]陈怡桉.漫谈校园安全治理[J].平安校园,2018(10):84-85.

[7]文洪波.基于管理视角的消防安全单位智慧消防建设[J].应急管理研究,2019,38(02):306-308.

作者简介:

胡长玉,山东大学公安处处长。

王爱义,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CECS建筑防火专委会委员,杭州拓深科技有限公司行业系统部总经理。

猜你喜欢

智慧消防治理能力高校
城市轨道交通之智慧消防
关于“智慧消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汝州推广“智慧消防”系统建设
智慧消防应用中多设备联动火灾报警系统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