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心之所系 人大监督所至
2021-07-11佛任宣
文 佛任宣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依法监督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佛山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坚持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积极发挥人大制度优势,以人民心之所系为导向,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与“一府一委两院”持续“同频共振”,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通过一次次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的生动实践,携手推进佛山高质量发展。
同向发力 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增加学前及义务教育的学位供给,是佛山市各级人大代表和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佛山市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首。
“佛山市生均一般公共预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请问财政部门对于加大投入保障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何措施?”“禅城区城南、南海区桂城街道等片区人口快速增长,公办学校、幼儿园学位均未能满足市民需要,有何对策?”……为办好民生实事,2020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开设“代表考场”。市长率市、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对待“考试”,一一作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早在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专题汇报、召开专业人士座谈会等方式深入调研,发现佛山由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偏低,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一位难求”,幼儿园员工、家长对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呼声很高。同时,组织考察了深圳、杭州、嘉兴三地普惠性幼儿园创新模式,推动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补佛山学前教育资源底子薄、投入欠账多等方面的短板。
佛山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对“增加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视察调研、“回头看”、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持续关注、持续推进破解“公办园”“普惠园”不足难题。市政府明确了2018-2020年幼儿园新改扩建目标任务,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全省率先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随后又以政府规章形式修订印发城镇新建住宅配建教育设施管理办法,规定政府接收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后必须办成公办幼儿园。
2020年专题询问会前,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对新、改、扩建的45所学校、幼儿园逐一调研。会后,市政府将专题询问会上提到的问题一一梳理,形成整改清单、工作台账,分解到相关部门,并定期将整改推进情况反馈。专题询问会的一问一答,摸清了工作的症结、明确了改进的方向,彰显了人大、政府、代表和群众的“同频共振”。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0年全市学位供给超额完成任务,其中,新、改、扩建幼儿园68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5万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达807所,实现80%以上适龄儿童在家门口上“物美价廉”幼儿园。
明察暗访 啃下黑臭水体整治“硬骨头”
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的一条小河涌——丰收涌边,夏日清风徐来,一湾碧波在艳阳照耀下泛起点点微光。附近村民说起丰收涌的变化,难掩喜悦:“以前这里的水又黑又臭,如今不仅没异味,沿岸更是芳草萋萋、绿树成荫。”
丰收涌整治变化的背后,离不开省人大常委会、佛山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亲自挂点督办,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鲁毅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珊多次带队深入广佛跨界河流污染整治现场督办,并强调要进一步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促进形成合力,确保佛山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8年,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省市人大联动监督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以此为契机,将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市、区、镇(街道)人大监督重点,强化联动机制,建立三级人大跟踪监督污染严重的河涌制度,以“同饮一江水,共识愁滋味”的工作态度,把监督工作真正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针对全市黑臭水体覆盖面广、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治理压力重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尝试探索以专题询问等刚性监督方式,促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向纵深开展。为使专题询问会达到预期效果,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生态环境局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以明察暗访的形式,连续3个月对全市30多条城乡黑臭水体的水质状况以及相关处理设施、截污管网建设实地调查,掌握了全市黑臭水体污染防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专题询问会上,市长率市政府分管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应询,各区、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出席询问会。河面泛起的股股“彩”流,漂浮的点点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静置不动…… 一系列问题以会前专题片的方式揭露在应询部门面前,10位市人大代表“辣味”提问、不留余地,职能部门积极回应。通过“面对面”碰撞,进一步达成共识、凝聚合力,共同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南海、顺德、三水区人大常委会也针对黑臭水体整治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询问,充分发挥市区人大联动监督作用。
治水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反弹。对此,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不松懈。2020年3月至10月,又组织对全市城乡243条黑臭水体逐条进行明察暗访,实地详查河涌水质、入河排污口、沿线污水管网、治水治污工程以及周边生活、工业、农业面源涉水污染等现状,走访周边居民了解情况、现场拍照记录并汇编成册,转发市政府研究处理。经过市、区、镇三级共同努力,2020年底全市完成8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205条城乡黑臭水体和30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验收,广佛跨界河流水质历史性达标。
上下联动 让各级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以前每年每个项目都说不够钱用,一定要把预算做得非常大,但实际花钱时由于项目比较仓促,资料不齐全,开支不了,占用了财政资金。现在事前先入库管理,事中有监督,事后进行绩效评价,使财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财政所副所长冯英汉对近年来政府“钱袋子”的新变化深有感触。这一深刻转变,源于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探索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向基层镇街延伸。
佛山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从2003年起步,2005年系统上线试运行,2017年实现全市5区与32个镇(街道)联网。通过10多年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系统横向覆盖77个市级预算部门、256个预算单位,纵向实现市、5区和32个镇(街道)的联网,涵盖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账,让政府财政变成“透明钱柜”。
依托预算联网系统,市人大常委会将监督贯穿预算编制和执行、绩效评价全过程,盯紧每一笔财政支出;同时,试点探索对财政预算实行前移监督,借助第三方力量对年度专项经费预算额度较大的单位的预算支出计划项目进行对比分析评审等。
以南海区西樵镇人大为例。2020年12月,西樵镇人大联同镇财政部门、第三方机构对镇财政预算单位2021年新增入库项目进行入库前评审,共有148个项目申报进行入库评审。经评审组综合评议,建议入库项目116个,建议不入库项目32个;项目总申报金额6.92亿元,建议安排总金额4.56亿元,核减2.36亿元,为财政部门压减不合理预算提供有力支撑。
预算联网监督系统能否持续取到实效,关键还在于队伍建设。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定期举办市、区、镇(街道)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现场会、工作研讨班等方式,“手把手”将区、镇(街道)人大预算联网监督队伍带起来。各镇(街道)人大也纷纷加强人大代表、预算单位负责人、预算审查委员会成员、人大机关“四支队伍”的专题培训,不断提升预算监督整体能力。
持之以恒 谱写城乡融合发展美丽“画卷”
2020年国庆期间,位于佛山文创古镇白坭镇核心区域的康喜莱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正式开园,园区内开设农业观光采摘、亲子农耕体验、科研教学等多个项目,吸引不少珠三角地区家庭到此亲子游。
“康喜莱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由传统蔬菜种植模式升级改造为高端农业的项目,这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多年来持续关注和推动!”市人大代表、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创办人、理事长李广彬表示。
勇于直面问题,持之以恒监督是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监督的显著特点。“佛山市乡村生态环境差、村容村貌乱、河涌水体污染等问题一度困扰着农村。”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委员徐灶荣对此深有感触。
佛山市禅城区丰收涌如今不仅水清没异味,沿岸更是芳草萋萋、绿树成荫(资料图片)
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带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课题,到浙江、广州、珠海和本市30多个乡村开展深调研,提出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将美丽乡村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带,提升全市乡村整体风貌等意见建议。意见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大力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和6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2020年11月专题视察中,李广彬、徐灶荣等代表欣喜看到,佛山乡村加快蝶变,有气质有颜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其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将乡村规划编制作为重点监督之一。截至2020年底,佛山乡村规划已实现全覆盖。如禅城区南庄镇罗南村委托专业规划设计机构,谋划未来30年城镇化宏伟蓝图。
万事从来贵有恒。市人大常委会还将持续关注乡村规划的落地见效,让佛山城乡建设更和谐、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