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调查与分析
——基于3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调研*

2021-07-10卞祖薇

图书馆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年度报告双一流一流

徐 春,张 静,卞祖薇

(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98)

年度大数据报告是指高校图书馆一个自然年内为读者服务所产出的图书馆数据,并将这些分散的数据以报告形式展现出来。年度大数据报告一般分为2种形式:年度数据报告(又称年度报告)、年度阅读报告(又称阅读报告)。年度报告是高校图书馆一个自然年内的主要成就、重大事件、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组织机构、财务概况、学科服务、学术研究、捐赠信息、数据统计等工作的报告,是客观记录图书馆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1-3];阅读报告是高校图书馆一个自然年内的反映读者阅读情况的数据报告,包括综合性阅读报告、个性化阅读报告[4-5]。苏秋侠[6]对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的5所在图书馆网站公布的年度报告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将年度报告制度化、精心编撰年度报告、建设年度报告数据库等建议。龙泉[7]对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中的17所发布的2016年度报告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发布时间、发布渠道(网站、微信、微博)、发布形式(图片、PDF、H5、视频)、发布内容(图书馆概况、馆藏情况、入馆情况等)4个方面。常颖聪等[8]对21所高校图书馆2017年数据账单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数据账单名称、发布时间、发布途径、发布形式、影响力5个方面。都蓝等[9]对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中的29所发布的2017年阅读报告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报告名称、发布时间、发布渠道(网站、微信)、发布内容(读者入馆数据、读者借阅数据、资源建设数据等)、访问量5个方面。刘霞[10]对42所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研究,调研其年度数据报告发布情况,研究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趋势是打造自主学习中心、信息资源中心和校园文化中心。现有调查研究以某一年的年度报告或阅读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面了解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存在一定局限性、片面性。本次研究覆盖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历年发布的大数据报告,结合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各项业务对每一份大数据报告进行详细分析,调查内容包括读者阅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媒体利用数据、学习支持数据、科研支持数据、文化建设数据、队伍建设数据、创新服务数据8个方面。

1 调查对象、方法、内容及结果分析

1.1 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选取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发布的年度大数据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图书馆网站(网站专栏、新闻公告)、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进行调查分析,获取大数据报告的发布形式:PDF、H5、微视频、微图文等,并对其内容按8个方面(读者阅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媒体利用数据、学习支持数据、科研支持数据、文化建设数据、队伍建设数据、创新服务数据)进行归类分析。调查时间:2020年4月1日-8月31日。

1.2 调查结果分析

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中有36所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大数据报告(年度报告、阅读报告),大数据报告发布形式包括PDF、H5、微视频、微图文等,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早发布年度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最早发布阅读报告,年度报告和阅读报告发布时间为次年的1月-5月(极少数在当年的12月底发布),既发布过年度报告又发布过阅读报告的高校图书馆有13所(表1)。

表1 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一览表

续表

1.2.1 基于图书馆网站的大数据报告发布情况

3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中,有10所高校图书馆网站提供年度报告,其中有9所通过专栏服务发布,1所通过新闻公报发布,栏目名称一般为“年度报告”;有8所高校图书馆网站提供阅读报告,其中有4所通过专栏发布,4所通过新闻公报发布,栏目名称一般为“阅读报告”。

1.2.2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数据报告发布情况

3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中,有18所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年度报告,推送标题中包含“年度报告”“年度数据”“数据报告”“年度大数据”“大数据”“小数据”“微数据”“数据”等;有27所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阅读报告,推送标题中包含“阅读报告”“阅读数据”“阅读对账单”“阅读力报告”“读书报告”等。

2 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现状分析

考虑每个高校图书馆发布的大数据报告连续性不同,选取2020年发布的年度大数据报告(年度报告、阅读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中南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报告”需要登录访问),研究年度大数据报告内容,按照读者阅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媒体利用数据、教学支持数据、科研支持数据、文化建设数据、队伍建设数据、创新服务数据等8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读者阅读数据

读者阅读数据包括基础数据、读者排行榜、借阅排行榜、空间服务等。其中,基础数据包括图书馆全年开放时间、入馆人次、主页访问、资源访问、馆藏文献资源总量、馆藏电子资源总量等。读者排行榜包括学院排行榜、个人读者排行榜等。借阅排行榜包括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英文图书馆借阅排行榜、预约排行榜等。空间服务包括入馆人次、座位预约、研讨间预约、设备使用等。

2.1.1 来自年度报告的读者阅读数据

有1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发布的年度报告提供了读者阅读数据,在年度报告中作为最基础数据,其中有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同时在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读者阅读数据,其余11所仅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读者阅读数据(表2)。

表2 来自年度报告的读者阅读数据情况一览表

续表

2.1.2 来自阅读报告的读者阅读数据

有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发布的阅读报告提供了读者阅读数据,在阅读报告中作为最核心数据,其中有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同时在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读者阅读数据,其余16所仅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读者阅读数据(表3)。

表3 来自阅读报告的读者阅读数据情况一览表

2.2 资源建设数据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数据包括资源利用数据、新增资源数据(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剔除资源数据(纸质资源、电子资源)、试用资源数据等,资源建设数据在年度报告和阅读报告中均有体现。

2.2.1 来自年度报告的资源建设数据

有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资源建设数据,其中复旦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文献资源建设、古籍资源建设、特藏资源建设、数据库资源(平台)建设数据;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提供了印刷型资源建设、电子型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资源建设成效数据;兰州大学图书馆提供了纸本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建设、特藏资源建设数据;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新增图书、新增期刊、新增大套书、新增数据库数据;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新增纸质资源、新增数据库数据;山东大学图书馆提供了纸本图书新增、纸本期刊新增、电子图书新增、捷阅通订阅、新订数据库数据。

2.2.2 来自阅读报告的资源建设数据

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资源建设数据,其中有4所提供资源利用数据,包括中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等;有3所提供了新增资源数据。

2.3 媒体利用数据

高校图书馆的媒体利用数据包括图书馆主页访问数据、微信公众号数据、微博数据等,图书馆主页、微信公众号为2个主流媒体,近几年微博逐渐被淡化,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关注微信公众号数据。

2.3.1 来自年度报告的媒体利用数据

有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图书馆主页访问次数;有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微信公众号数据(包括发布次数、阅读次数、转发次数、收藏次数、热门文章等);有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微博数据(包括发布篇数、阅读次数、热门文章等)。

2.3.2 来自阅读报告的媒体利用数据

有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图书馆主页访问次数;有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微信公众号数据(包括发布次数、阅读次数、转发次数、收藏次数、热门文章等);有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微博数据(包括发布篇数、阅读次数、热门文章等)。

2.4 教学支持数据

高校图书馆的教学支持数据包括信息素养教育(新生入馆教育、讲座培训、文献检索课)数据、电子教参服务数据等,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教学支持服务重点工作之一,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本科教育重点工作之一,除三种传统教学方式外,嵌入教学(又称嵌入讲座、嵌入课程、嵌入课堂)、微课程(又称微视频、微课堂)等也被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采用。

2.4.1 来自年度报告的教学支持数据

有1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包括新生入馆教育(场次、人数)、讲座培训(场次、人数)、文献检索课(学生类型、课时、人数)等。嵌入教学、微课程等也逐渐出现在年度报告中,开展嵌入讲座的高校图书馆有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14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制作微课程的高校图书馆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思源微课)、兰州大学图书馆(微知充电宝)。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19年为学校661门本科课程提供7 374册电子教参全文服务,应对教务系统改版,确定了基于Canvas在线教学平台的电子教参服务开发需求[11]。

2.4.2 来自阅读报告的教学支持数据

有1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包括新生入馆教育(场次、人数)、讲座培训(场次、人数)、文献检索课(学生类型、课时、人数)等。此外,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提供了嵌入教学数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了电子教参服务数据。

2.5 科研支持数据

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数据包括文献传递数据、查收查引数据、科技查新数据、嵌入团队数据等,由于前三种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传统科研支持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报告中经常被展现出来,嵌入团队服务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展此类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相对较少,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报告中很少出现嵌入团队数据。

2.5.1 来自年度报告的科研支持数据

有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文献传递数据(篇)、查收查引数据(人次)、科技查新数据(份)。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尝试走进学院,开展嵌入科研团队服务,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19年走进院系拜访教授390人(226人为首次拜访)。

2.5.2 来自阅读报告的科研支持数据

有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文献传递数据(篇)、查收查引数据(人次)、科技查新数据(份)。

2.6 文化建设数据

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数据包括文化活动数据、文化讲座数据等,近几年文化育人服务在文化建设服务中成为一大特色,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

2.6.1 来自年度报告的文化建设数据

有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文化建设数据(场次、人数),部分高校图书馆还在年度报告中介绍了文化育人品牌,比如同济大学图书馆的“闻学堂”(闻学展堂、闻学讲堂、闻学课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科艺育人、环境育人、品牌育人、服务育人;天津大学图书馆的“知学品牌”(知学书香、知学展览、知学科享、知学沙龙、知学音赏&知学影赏、知学讲坛、知学悦读)。

2.6.2 来自阅读报告的文化建设数据

有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文化建设数据(场次、人数),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包括阅读马拉松、北大读书讲座、文化工作坊。

2.7 队伍建设数据

高校图书馆的队伍建设数据包括科研项目数据、科研成果数据、获奖情况数据、学术交流数据等。

2.7.1 来自年度报告的队伍建设数据

有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科研项目数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省级社科基金、馆内项目等;有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科研成果数据,包括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有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获奖情况数据,包括机构获奖、团体获奖、个人获奖等;有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学术交流数据,包括主办(承办)学术会议、参加学术交流、接待海内外代表(团)来访等。兰州大学图书馆年度报告提供“科学研究”和“合作与交流”2个方面内容,前者列出了2019年科研成果(32个)和2019年馆内科研项目(14项);后者列出了2019年各类合作、学术交流等。

2.7.2 来自阅读报告的队伍建设数据

有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科研项目数据、科研成果数据及获奖情况数据。

2.8 创新服务数据

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数据包括学科情报服务数据、决策支持服务数据、知识产权服务数据等,这类数据跟学校“双一流”建设有密切关系,也代表了高校图书馆未来业务新趋势。

2.8.1 来自年度报告的创新服务数据

有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学科情报服务数据,包括ESI学科发展报告(2月一份)、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等;有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决策支持服务数据;有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数据,包括专利竞争力分析报告、某一领域专利分析报告等。年度报告中有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列出了具体报告名称;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在年度报告中提到2019年成立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双中心”(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首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13])。

2.8.2 来自阅读报告的创新服务数据

有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学科情报服务数据,包括ESI学科发展报告(2月一份)、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等;有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决策支持服务数据;有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报告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数据,包括专利竞争力分析报告、某一领域专利分析报告等。比如南开大学图书馆在2019年提供4份学科评估报告、6份ESI学科发展报告、1份专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3 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尚有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至今未发布年度大数据报告,已发过年度大数据报告的高校图书馆存在间断性问题,归纳起来有4个方面。

3.1.1 没有严格区分年度报告和阅读报告

调查发现,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仅发布年度报告;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仅发布阅读报告;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同时发布年度报告和阅读报告。年度报告、阅读报告没有严格区分是大多数“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3.1.2 大数据报告发布媒体和时间不稳定

调查发现,大数据报告发布媒体包括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表1),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同时采用这两种媒体发布,但微信公众号发布量比图书馆网站多。发布时间上也存在各种差别,年度报告大多数在下一年度的1月份发布;阅读报告大多数在下一年度的4月份发布,但也存在有些发布时间过早或过晚,缺少一定的规律性。

3.1.3 图书馆大数据报告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大数据报告开始年份为2016年、2017年(部分为2018年),只有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在2015年之前发布过大数据报告,同时,有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至今未发布大数据报告。部分发布大数据报告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缺乏连续性,也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引起的。

3.1.4 图书馆大数据报告规范程度未统一

“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发布的大数据报告格式不一致,尚未形成统一规范格式,导致部分大数据报告可读性较差,既不利于高校图书馆业务推广又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数据存储。

3.2 解决对策

3.2.1 构建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模式并细化常规内容

构建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模式是一种趋势,将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报告分为年度报告、阅读报告,并将8方面内容进行细化。读者阅读数据的内容包括借阅榜、个人榜单、部门榜单等;资源建设数据的内容包括资源利用数据、新增资源数据、剔除资源数据、试用资源数据等;媒体利用数据的内容包括图书馆主页访问数据、微信公众号数据及其他媒体数据(抖音、西瓜视频、B站等)等;教学支持数据的内容包括信息素养教育数据(新生入馆教育、讲座培训、文献检索课)、电子教参服务数据等;科研支持数据的内容包括文献传递数据、查收查引数据、科技查新数据等;文化建设数据的内容包括文化讲座数据、文化活动数据等;队伍建设数据的内容包括科研成果(出版图书、发表论文、申请课题、获得奖励等)、合作与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国内合作、举办学术会议、参加学术会议)等;创新服务数据的内容包括学科情报服务数据、决策支持服务数据、知识产权服务数据等。

年度报告的大数据应更加全面,可以包括读者阅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等8个方面(图1),读者阅读数据(虚线显示)只需要提供基础数据即可。阅读报告的大数据应更加详细,可以包括读者阅读数据、资源建设数据等6个方面(图1),其中读者阅读数据(实线显示)是阅读报告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列出各类榜单,其余5个方面只需列出基础数据即可。

图1 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模式

3.2.2 组建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工作组并制定规章制度

高校图书馆应组建年度大数据报告工作组,制定大数据报告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大数据报告的数据收集、存取、利用等,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将大数据报告工作列入部门(个人)绩效考核,提高馆员参与大数据报告研究的积极性。

3.2.3 建立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存取机制确保持续性发展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年度大数据报告存取机制,对历年产生的大数据进行长期保存,便于今后随时使用,同时,历年产生的大数据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依据,比如2020年高校图书馆纷纷制定“十四五”规划,需要分析往年的大数据,以便制定未来五年发展内容。在图书馆主页设定大数据报告专栏(年度报告、阅读报告),以PDF格式保存每年的大数据报告,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年度报告”“年度阅读报告”。

3.2.4 注重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发布形式、标题及时间

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发布形式坚持以PDF为主的前提下,结合图书馆营销需要增加H5、微视频、微图文等发布形式。图书馆网站发布的大数据报告标题一般建议以“某某年度报告”“某某阅读报告”为主,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大数据标题可以带有个性化,比如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的“邂逅图书馆”(2016年年度报告)。两种不同类型的大数据报告发布时间完全不同,年度报告的发布时间可定在下一年度的1月份(元旦当天发布最佳);阅读报告的发布时间可以定在下一年度的4月份(读书节当天发布最佳),比如2020年4月23日有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发布阅读报告。

3.2.5 制定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标准并举办全国大赛

制定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标准,并将大数据报告相关数据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E3业务统计),比如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牵头制定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标准,并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同时,举办有关大数据报告的全国性大赛,提升高校图书馆发布大数据报告的积极性。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通过一年的运作都会产生服务大数据,这些大数据不应该成为死数据,而应该被充分展现出来。高校图书馆年度大数据报告(年度报告、阅读报告)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营销,展示高校图书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便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借助制作年度大数据报告进行宣传推广的同时,可以对大数据进行纵向(年度趋势)、横向(同类院校)对比分析,为高校图书馆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提供借鉴,比如2020年制定的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

猜你喜欢

年度报告双一流一流
AMC—AIME中国区年度报告(2021春季)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饿了么年度报告剖析 “吃货”变迁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